近日,媒体高调宣布,城市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表明中国城市化建设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是的,这几年,各地不断加大城市化建设,鼓励农民进城,昔日的“泥腿子”一夜之间成了三十年前人人羡慕的城里人。做城里人不但光彩,因为不用衣衫不整的与猪牛羊鸡鸭鹅等粪便打交道,而且舒适,有病可以上最好的医院,走路都是国家投资建的大马路,上学可以上最好的学校,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剧院、影院、球场、歌厅应有尽有,等等,城里人好比“大婆娘”的仔,处处得到惠顾。农村就不一样了,有病看不起,大部分过世者都不是死在医院,而是死在家里,过去看病完全自己掏腰包,但城里人却有公费医疗,国家负责;修路修不起,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城里的路修得宽,修得大,修得平,不用市民掏一分钱,如果遇到需要拆迁的事情,还可以漫天要价,在农村,这几年虽然修了不少水泥路,你去问问看,哪家哪户不往外掏了钱,因为农村修路,采用的是国家拨一点,ZF出一点,农民筹一点的办法修的,这就让人费解了,不都是公民吗?城里人的收入高,公益事业不用往外掏钱,而农村人收入低,公益事业却要家家户户自掏腰包?如此下去,富者更富,穷者更穷,城乡差距何时才能缩小?上学上不起,现在实行的集中优势教育资源办学的政策,许多教学点都被“关、停、并、转”了,一个小学生就得走几里、十几里,几十里的地方上学,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就得离开父母的怀抱早早去独自求学,是利是弊鬼才知道,反正,孩子是玩大的,一个没有童话的孩子,能保证他的生命和人格完美吗?现在国家加大文化建设,并上升到战略高度,各地还拨了不少经费,建设文化场所,比如,每个村公所要建一座办公楼,要建一个篮球场,有的还建了戏台,配备了一些文体器材,似乎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可以大书特书了,但这个春节回家看了看,发现理想和现实之间差距还是很大的,能够陪伴农民的主要是字牌、扑克和麻将。电视里每天都有农民秧歌会、农民剧团演出,舞龙舞狮,开展体育活动等新闻,明白人都知道,能成为新闻是因为稀少和另类,如果从反向思考,就可以判定,属于农民的文体活动是稀少的,凤毛麟角的,或者说,农村文化荒漠化是一种普遍现象。而最普遍、最普及的文化设施,如果可以称为文化设施的话,那就是麻将桌和牌桌,在农村几乎是人人上桌,个个参与,三人字牌,四人麻将和“三打哈”,没有什么演出可看,没有什么比赛可乐。地球人都知道,这年头打牌或者参赛什么的,没有点“表示”是没办法调动积极性的,你想想看,一个小孩刚开始呀呀学语的时候,接触的都是“大二”“糊了”“数醒”“暗杠”等词语,看到的都是大人在牌桌上数钱的动作,他们能不对这些“文化生活”早熟吗?许多人对每年的高考录取非常关注,但他却忽视了一个千真万确的事实,就是这几年农村子弟在重点初中、重点高中就读的比例成逐年下降之势,以此推而论之,在重点大学就读的农村子弟的比例也成下降之势,难道与农村当今的教育现状和“文化沙漠”境况没有一点关系吗? 同在一片蓝天之下,却与城里人有着不同的国民待遇,这真是农村人的悲哀啊! 想当年,我刚读小学时,每个生产队都有一个篮球场,每一所学校都有一个尺寸大小不一的足球场,不时可以看看露天电影,过节还有演出,尽管电影内容单调,演出节目口号式,但那个时候的人口袋空空,倒挺满足。现在富裕了,早过小康了,文化生活却在农村越来越少了。谁的错?农村的错?ZF的错?说不清楚,农民没有错啊,他们渴望文化生活,可是开展文化生活需要经费的支持,现在土地、山场都承包给了个人,集体经济和集体收入越来越少了,“空心村”普遍存在,哪来的资金投入到没有经济效益的文化生活上?怪ZF不作为,ZF也感冤枉,现在实行的村民自治,开展文体活动纯属农民自己的事,ZF也不能大包大揽啊!过年七天假,每一个公民都希望好好享受,ZF部门的干部也不能天天忙工作吧!现在到城里看看那些新楼盘就发现一个现象,乡里的干部到县里买房、县里的干部到市里买房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放假了,干部都进城休息了,你农民想怎么乐就怎么乐,与我何干? 但现实是,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ZF有组织、引导责任啊,既不能大包大揽,也不能放手不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农村建设了文化设施,还需要组织、引导农民开展健康向上、喜闻乐见的文化生活。既然中央对文化建设有明确的要求,各级基层ZF是否可以将文化建设列入每年绩效考核的内容,逐年检查评估,促使ZF,ZF中的文化主管干部重视并积极组织好农村的文化生活,进而把文化工作列入到村“两委”干部的考核范畴,这样就建立起一个“ZF主导,村委组织,干部负责,企业赞助,村民参与”的文化生活机制,就可以让“文化沙漠”的范围越来越小,最终实现“文化农村”的长期目标。 这个想法可能天真,但天真的想法往往最吸引人的眼球,谁能够给农村带来文化生活,谁就可能成为农村人最欢迎的人。不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