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043|回复: 7

[茶城人文] 因地制宜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以广西恭城观音乡水滨村平地瑶吹笙挞鼓为例

[复制链接]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1-12-18 20: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因地制宜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以广西恭城观音乡水滨村平地瑶吹笙挞鼓为例
玉时阶, 杨 军
(广西民族大学 瑶学研究中心, 广西 南宁 530006)
【摘 要】吹笙挞鼓是平地瑶优秀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和发展吹笙挞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需要因地制宜, 采取有效措
施进行保护。作者运用问卷调查, 个别访谈等方法, 深入田野三个月, 本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高度负责的思想, 总结出在当地中小学校
进行吹笙挞鼓传授和建立相关网站等有效保护方法, 这对中华民族其他优秀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8 20: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观音乡地处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东北部, 东北与
湖南江永县相邻、西与灌阳县交界、南与恭城瑶族自治
县栗木镇接壤。距县城约 61 公里。观音乡水滨村距观
音乡ZF驻地 16 公里, 全村辖 13 个自然村, 16 个村民
小组, 共有 715 户, 总人口为 2845 人, 瑶族人口有 2759
人, 约占总人口的 97%。水滨村每年的春秋二祭时都要
组织人员吹笙挞鼓, 春祀是许愿祭, 属于小祭; 秋祭是
还愿祭, 属大祭, 有时村里的男性老人去世, 瑶民们也
自发组织起来, 祭祀祖先神灵并为去世老人超度灵魂。
吹笙挞鼓一般在祠堂及挞鼓亭进行, 游神时边走边舞,
围观者盛多, 热闹非凡。
一、濒临消失的平地瑶吹笙挞鼓
吹笙挞鼓至今约有 600 余年历史, 由湖南省千家
峒一支移居恭城瑶族自治县观音乡水滨村及上五排地
区瑶民带入, 历代盛行, 经久不衰。吹笙挞鼓曾于 1957
年参加平乐地区民族歌舞会演; 1958 年, 到南宁集训
20 天, 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进京汇报演出的节目之一;
1982 年经改编后, 参加县业余文艺调演, 2004 年参加
桂林市第 25 届“漓江之声”活动, 获演出一等奖, 均得
到领导、专家及群众的好评。整个吹笙挞鼓的表演由 12
至 24 人组成, 表演者分别口吹芦笙, 手击大小挞鼓, 敲
打大锣等自制民族乐器。乐、舞、号子时而此起彼伏, 时
而竞技争鸣, 宛转优雅的乐声、高吭激昂而富有节奏的
号子, 以及奔放、粗旷的舞姿, 分别表达七项内容: 奉
鼓、游鼓、女鼓、七拍鼓、召兵鼓、四季鼓、迴龙鼓。文化
大革命期间, 诸多文物古迹遭到破坏, 该舞蹈一度中
断, 20 个世纪 80 年代后, 表演吹笙挞鼓的老艺人大多
已去世, 道具、服装、乐器等失修, 该舞蹈将面临绝迹的
危险。
吹笙挞鼓在恭城瑶族自治县的恭城、莲花、栗木 3
镇和嘉会、西岭、平安、三江、观音、龙虎 6 乡的平地瑶
中都存在, 但各地保存完整程度略有不同, 西岭只有挞
鼓, 没有吹笙; 栗木的音乐方面有所不同; 吹笙挞鼓一
般是男性参加为多, 只有栗木镇吹笙挞鼓中有女性参
加, 故称女鼓, 主要用来款待女神。吹笙挞鼓在这 3 镇 6
乡中, 三江乡和观音乡保存较好, 由于观音乡的经济状
况相对较差, 其挞鼓文化保存最完整。但随着经济的飞
速发展, 观音乡水滨村吹笙打鼓舞现状不容乐观。影响
其传承的因素主要有: 首先是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加速了吹笙挞鼓的变异和消亡, 给抢救工作提出了极
大的挑战。二是保存吹笙打鼓经费来源不足, 没有足够
的资金购买道具和服装、制做或修理乐器、培训新艺员
等。三是人们对吹笙挞认识不足, 缺乏价值意识和保护
意识, 使保护工作增加了难度。四是老艺人大多已去
世, 现存艺人老化严重。五是枯燥难学, 年轻人学习的
兴趣不高。水滨村共有人口 2845 人, 其中 253 人外出
打工, 外出人员大都是年轻人, 给吹笙挞鼓的传承提出
了挑战。当地ZF和人民都很担忧此文化消失, 希望吹
笙挞鼓能传承下去, 几位老艺人曾从村中年轻一辈选
出有培养资质的何庚妹、周玉凤、何素经、何运娇、杨
芳、何春花 6 个女生和何世远、杨才明 2 个男生学习吹
笙挞鼓, 然而这些年轻人学会后出去打工做活, 之后逐
渐淡忘, 没能很好的继承, 以致于今天能够真正表演吹
笙挞鼓的, 只有几位年过七旬的老人。
吹笙挞鼓是平地瑶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继承和弘扬吹笙挞鼓, 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非常重
要的意义。
二、因地制宜, 采取灵活的保护对策
( 一)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并采取一系列的相关配
套措施进行保护
无法可依, 保护工作就难以开展。保护吹笙挞鼓要
借鉴国内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经验, 规范和
保证吹笙挞鼓的保护和传承。立法保护是国际社会保
护文化遗产的通常做法, 也是最有效的保护手段之一。
随着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破坏, 自上个世纪 60 年代
后, 国际社会就开始关注文化遗产的保护, 1972 年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
约》, 1997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通过了 《人类口头与
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决议, 2001 年发布了《世界文化
多样性宣言》, 2003 年通过了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
约》。在国际的大背景影响下, 国内也积极作出响应, 学
者们纷纷提出保护意见。
2005 年, 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
作的通知》(2005 年第 18 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 2005 年 4 月 1 日颁布了《民族民
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 2006 年 1 月 13 日桂林市人民
ZF下发了 《关于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的意见》(市政[2006]3 号)。这些文件和法规的颁布, 体
现了从国家到地方各级ZF对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工作
的高度重视, 同时也给保护工作提供了政策和法律依
据, 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建议恭城各级有关部门根据
上级的文件精神, 制定出明确的保护吹笙挞鼓的措施
及实施办法, 另外还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违法
必究, 不能将已经颁布的法律法规当成摆设。
( 二) 加大宣传力度, 形成自觉保护吹笙挞鼓文化
遗产的意识
保护吹笙挞鼓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人们对什么是吹
笙挞鼓还不明白, 更不用说去保护它了, 特别是在年轻
人眼中, 认为这些都是没有用的、过时的东西。因此, 加
大吹笙挞鼓的宣传工作显得非常必要, 广大干部要起
模范带头作用, 不能只做表面文章, 要在思想意识上重
视它, 把保护吹笙挞鼓当作一件造福地方的大事来抓,
除了用行政手段逐级下发相关文件外, 还可以组织民
俗学专家编写吹笙挞鼓的小册子, 用通俗的语言告诉
大家到底什么是吹笙挞鼓; 通过各种媒体进行更为广
泛的宣传, 配合文化部门, 在本地的白马将军纪念亭、
挞鼓亭或其他地方组织吹笙挞鼓文化活动, 吸引更多
群众了解和参与吹笙挞鼓的保护工作。
(三)多方筹资, 为保护吹笙挞鼓提供资金保障
资金是保护吹笙挞鼓的最大问题。1988 年时, 恭城
瑶族自治县民族局曾捐 800 元钱给吹笙打鼓队; 2006
年, 时任观音乡党委书记的孟建林曾帮助吹笙打鼓队
做了 10 套衣服, 这些都促进了吹笙挞鼓文化的传承,
但这些投入还远远不够。据周明统、蒋礼发等几位老艺
人的估算, 一个小规模的吹笙打鼓队需制芦笙 20 把,
要现金 3000 元; 长鼓 20 件, 需现金 3000 元; 男女服装
25 套, 需现金 2 万元; 新艺员培训费需 5000 元, 购买乐
器需 3000 元, 总计需现金 34000 元。由此可见, 拯救瑶
族文化遗产———吹笙打鼓, 还需加大资金投入。我觉
得, 可以从以下几个渠道进行筹资:
1、ZF设立专项保护资金, 专款专用。抢救与保护
吹笙挞鼓是一项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需要较大投入
的工作。如今, 文化部门只能维持人员的人头经费, 业
务开展经费相当匮乏, 用于抢救与保护吹笙挞鼓的经
费几乎为零, 面对濒危的吹笙挞鼓束手无策。ZF要把
保护吹笙挞鼓的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 改变重视程
度不够、资金不足的问题。
2、搞旅游开发。资金仅靠国家的投入是不够的, 因
为全国都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国家只能对某
些重点项目进行资金投入, 大多数项目都要当地自筹
资金。民间艺人应积极将吹笙挞鼓传承下去, 并投身到
旅游开发事业当中, 这样可以丰富当地的文化活动, 而
且还可以取得经济来源。
[2]p137
3、争取社会各界资助。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逐渐
对以往忽视的文化予以关注。诸多实力雄厚的现代企
业与成功后的企业家, 往往会钟情于民族文化事业。企
业及企业家们资助文化事业的事现在已经愈来愈多地
见诸于报端。尤其是不发达的瑶族文化事业, 要通过各
种渠道, 采取措施, 积极争取社会企事业单位或企业家
资助, 推进瑶族历史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四)ZF部门提高重视程度
作为县级地方人民ZF必须利用强大的政治力量
和手段, 推动和加强吹笙挞鼓文化保护工作, 这就是人
们常说的“ZF行为”。观音乡ZF在水滨村村民李忠
军的提议下曾于 2006 年 3 月恭城瑶族自治县召开人
大、政协会期间, 向大会提交了关于保护吹笙挞鼓建议
的提案, 最终由恭城瑶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局给予圆满
答复, 表示: “按照桂林市人民ZF关于保护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要求, 我们将组织材料上报, 申请上级批准
《吹笙打鼓舞》立项, 进行保护、开发, 使之得以传承。”
ZF和文化部门要做好申报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
有效保护和利用。吹笙打鼓舞具备申请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的实力, 倘若申报成功, 吹笙挞鼓自然会得到很
好的保护, 而且申报的过程本身也是提高认识和保护
的过程, 还是宣传的过程。
1、各级领导要进一步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各级政
府官员对不同的文化, 尤其是对少数民族文化, 应给予
理解与尊重, 给予少数民族文化以包容。要从长远考虑
吹笙挞鼓的价值, 不能单纯从眼前经济角度来衡量其
价值, 以为立即能赚钱的就是有价值的文化, 不能立即
赚钱的就是没价值的文化。不能简单地认定他们是“落
后保守”的, “奇风异俗”的, 甚至是“封建迷信”的。
2、ZF和文化管理部门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可
以通过专业文艺团体的文艺工作者对吹笙挞鼓做进一
步挖掘、整理、保存、继承和发展工作; 在水滨村村建立
文化遗产保护站, 进行普及与提高, 定期举行活动, 检
查普及、提高的成果等。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8 20: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 五) 提高传承人地位, 培养年轻一代, 使吹笙挞鼓
后继有人
1958 年去南宁表演吹笙挞鼓的 11 名艺人现只剩
下周民统 1 人, 已经 75 岁, 现会做笙鼓舞的只有蒋礼
发 1 人, 也已近 60 岁。他们都渴望有更多的人继承本
民族的传统文化, 但这个需要 12~24 人才能表演的吹
笙挞鼓, 在参加 2006 年 10 月在广东连州举办的第 8
届瑶族盘王节时, 只去了 6 人, 其中 1 个人表演上刀山
下火海, 表演吹笙挞鼓的只有 5 人, 不但人数没能达到
祖传规模, 且与该舞蹈通常需要人数为偶数也不相符。
保护吹笙挞鼓, 首先要抢救优秀的民间艺人。要提
高水滨村中的民间艺人保护吹笙挞鼓的责任意识。这
些民间艺人为数不多, 但在当地群众心目中, 民间艺人
表演的吹笙挞鼓是娱神的, 他们是神和人之间的桥梁,
大事一般都要请民间艺人表演吹笙挞鼓, 所以人们对
这些民间艺人有着崇拜的心理, 他们的号召力和影响
力较大。在提高民间艺人认识的基础上, 通过他们的口
传身带, 就能把吹笙挞鼓保护工作鼓动起来, 搞活起
来。二是动员民间艺人传播文化。这些人“身怀绝技”,
要让他们把吹笙挞鼓传给下一代。三是让每个家庭认
识自己的文化的珍贵性。民间文化植根于民, 活态文化
活于民间才能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保护。
对于那些仅存在于某些家庭或家族的非物质文化
遗产, 必须尽快培养传承人。[3]P72 传承人中年轻一代
大都不愿学习吹笙挞鼓的原因除枯燥难学的因素外,
关键是民间艺人没有良好的生存环境, 因此, 要坚持可
持续发展观。由于吹笙挞鼓的无形性, ZF部门要创造
一切条件, 让民间的传承人象艺术家一样有同等的社
会地位, 不仅有社会知名度, 还要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这其间, ZF的宏观调控责无旁贷。如果全社会形成了
尊重民间艺人的氛围, 就会有很多人学习吹笙挞鼓。师
傅带徒弟是传承的最好方法, 应制定相关法律来保护
传承人, 并经评审授予其称号, 评审的意义在于保护传
承人的社会地位和合法资质。还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激
励机制, 如设立奖励专项基金, 奖励对抢救与保护吹笙
挞鼓做出突出贡献的团队和个人, 使抢救与保护吹笙
挞鼓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吹笙挞鼓可以利用学校进行传承, 瑶族学生是瑶
族文化的继承者, 也是瑶族文化复兴的希望。在学校中
传播瑶族传统文化, 其优势在于: 1、学校人多面广, 易
于形成氛围, 可以大面积传播; 2、学生头脑灵活, 能快
速接受; 3、易于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影响, 形成反推动。
特别是在语言和歌舞方面, 学校的传播作用是巨大的。
要将吹笙挞鼓中优秀的精华部分纳入瑶族学校教材,
培养青少年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意识, 在全社会形成
自觉保护吹笙挞鼓的良好氛围。组织民间艺人走进课
堂和授艺场所, 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校长、老师的配
合, 把民族民间文化纳入教学内容, 让他们从小就有继
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在节假日期间, 学校也可有组
织地让学生学、练吹笙挞鼓。通过一段时期的教学, 使
学生基本掌握舞蹈动作要领, 要搞好巩固, 在学习一段
时间后, 学校可利用早操时间, 以舞代操, 反复演练, 使
其得到广泛传承。并以此挖掘此方面人才, 如果发现有
天赋, 可以向有关艺术学校推荐特招其到校深造。这
样, 不但不会影响教学, 还可提升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内
涵。
[4]P35
教育主管部门可每年定期举行一次吹笙挞鼓比
赛活动, 促使吹笙打鼓能够后继有人。
(六)民俗旅游是保护吹笙挞鼓的重要途径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提出 “文化就是命运”, 吹
笙挞鼓非物质文化保护和开发的程度, 将直接影响当
地经济等的发展, 同时也给吹笙挞鼓的传承带来了机
遇。在开发旅游资源和打造旅游品牌时要高度重视自
然与人文的融合, 这种融合, 不仅可以丰富景点的内
容, 使旅游景点锦上添花, 还是保护和传承吹笙挞鼓的
极好途径, 同时能让更多的人走进瑶乡, 促进瑶乡社会
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
1、自我兴办。观音乡水滨村可以利用吹笙挞鼓文
化, 自主办节或开展旅游活动, 不断提高民众参与的积
极性, 提高吹笙挞鼓的知名度, 吸引县内外人士前来观
光, 让人们知道了解什么是吹笙挞鼓。根据恭城观音乡
水滨村的文化特点和时令特点, 开发民俗旅游专线, 以
推动该吹笙挞鼓文化的复兴及保护。开展民俗旅游专
线, 可以使游客眼睛看到, 耳朵听到, 嘴巴吃到, 切身体
验到, 心灵感受到恭城瑶色、瑶音、瑶味是和谐而又颇
具特色的。同时也使恭城瑶族的非物质文化土壤注入
生机, 孕育出更丰硕的成果。
2、创新和保护相结合。用来在许愿时娱神的吹笙
挞鼓, 现被艺术团改造成了娱人的歌舞表演, 其中所蕴
涵的神圣意味逐渐消失, 笙和鼓成了不用发音的道具,
这种表演对吹笙挞鼓的保护是有利的。由于吹笙挞鼓
总体还比较单一, 要想使其在民俗旅游中发挥作用, 不
创新吹笙挞鼓就会失去生命力, 但创新必须保持其自
身的艺术特色, 可以配合其他活动一起搞, 做到创新与
保护相结合。
[5]P6
我们要避免商业化炒作和人为破坏, 将
原有的土色土香的吹笙挞鼓文化, 打造得面目全非。
3、纳入“两节”。恭城的桃花节、月柿节, 其影响已
名扬省内外, 应该有计划地将吹笙打鼓舞纳入桃花节,
月柿节旅游范畴, 有意识地逐步推出自己的民俗文化。
瑶族干部和群众要摒弃“已经汉化、没有特色”的观念,
在吹笙挞鼓中, 就有 5 种不同瑶族语言, 7 段瑶族舞蹈
存在, 这足以说明其文化的差异性和特色性。假如将其
纳入“两节”旅游范围, 观音的民俗特色将更为凸显。
(七)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加以保护
1、影视记录。 “视”与“听”的特殊表现方式在记
录和传播吹笙挞鼓中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利用影视手
段拍摄制作吹笙挞鼓, 具有真实、科学、动态、多维的特
点, 是记录、保存和展示民族非特质文化遗产的的重要
载体之一。
[5]P43
影视记录能够传递和交流吹笙挞鼓, 影
视手段在文化的传递与交流上具有形象生动、可信度
高、传播性强的特点, 能够引起更多人的注意, 有利于
最大范围地传播民族文化。吹笙挞鼓适合利用影视的
手段进行记录和保护, 积极运用影视手段对其予以保
存, 拍摄制作成光碟, 留下重要的史料, 不让其流失, 是
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但在利用影视手段抢救吹笙挞
鼓过程中要坚持科学真实性、传统性、完整性。
2、制作网站。可以制做一个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有关吹笙挞鼓的网站, 给其他民族提供一个了解吹笙
挞鼓和瑶族文化的平台, 充分利用网络宣传吹笙挞鼓。
十七大报告指出: 当今时代,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
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
争的重要因素,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
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兴
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
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
好保障, 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使人民精神风
貌更加昂扬向上。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
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吹笙挞鼓剧是原生态的、不
可再生的平地瑶非物质文化遗产, 要倍加珍惜和保护。
保护吹笙挞鼓有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 对于增强民族
意识、振奋民族精神、教育后人、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
谐社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瑶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总之, 我们要通过全社会的努
力, 采取各种措施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保护体系, 使
之得到健康发展, 让吹笙挞鼓这种独特的优秀文化能
够世代相传。
【参考文献】
[1] 王亚娟. 文本塑造与族群认同———水滨盘王节传统的建立
与恢复[D]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2004.
[2] 何学威.民俗文化产业与振兴民族经济[J] .中南工业大学学
报( 社科版) , 2000,(2) : 137.
[3] 樊嘉禄,贾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几点建议[J] .安徽农
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1) : 72.
[4] 郑培凯.口传心授与文化传承[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6: 35.
[5] 袁少芬.论民族文化资源开发[J] .吉首大学学报, 2001,(2):
6.
[6] 向丽. 用影视手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J] . 民族大家庭,
2006,(4): 4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1-12-18 20: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soso_e136:}沙发。。。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1-12-27 16:3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资源县 电信
来顶一个!~~~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1-12-29 20: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soso_e113:}
avatar
  • TA的每日心情
    kx开心
    2023-8-24 15:29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4-3-2 09: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南宁市 电信
    因地制宜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以广西恭城观音乡水滨村平地瑶吹笙挞鼓为例855 / 作者:浅小墨 / 帖子ID:6452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4-3-3 12:58: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重庆市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对,没错,确实应该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applogin wechat_login1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