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前天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 电信/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我出生在七十年代的农村,那时候农村的生活简单质朴,家家户户都有个茅厕,用来解决大小便的问题。那茅厕的味道,至今仍留在我的记忆深处,简陋又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慢慢提高,农村里逐渐出现了沼气。用沼气来处理粪便,不仅能产生能源,还让如厕的环境比以前干净了许多,也安全了不少。再后来,十几年来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洋房子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化粪池的出现,让我们有了卫生间,上厕所这件事变得更干净、更卫生了。
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很多农村家庭也开始追赶潮流,装上了马桶。对于马桶这种新事物,我却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我常常在想,这到底是因为农村根深蒂固的生活观念,还是因为自己上了年纪,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了呢?
说起来,我甚至有点讨厌马桶。尤其是在出行在外的时候,高铁上、飞机里、宾馆中,看到的几乎都是马桶,这让我每次上卫生间都感到无比的愁闷和恼火。有时候我也会怀疑,是不是自己有洁癖?但我总觉得马桶不干净,尤其是公共场合的马桶。
在我的认知里,马桶是很多人共用的,你不知道之前使用它的人有没有健康问题,心里总会犯嘀咕。而且,在使用马桶的时候,身体会直接接触到马桶圈,这让我觉得很不自在。我更习惯以前那种蹲式的厕所,觉得那样更卫生、更安全。
回想起以前在农村的日子,虽然条件艰苦,但生活简单纯粹。上茅厕虽然简陋,但也没那么多的顾虑。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各种新事物不断涌现,可我却好像被时代的车轮甩在了后面。
马桶是否卫生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分情况来讨论。在家庭环境中,倘若能定期对马桶进行细致的清洁、消毒,比如使用专门的清洁剂认真刷洗马桶内壁、马桶圈等关键部位,使用马桶刷后及时进行清洗并妥善晾干,同时保持卫生间良好的通风与干燥,那么马桶能够保持较高的卫生程度,能有效抑制细菌的滋生。
然而在公共场合,马桶的卫生状况往往难以令人满意。由于使用人数众多且频繁,很难做到每次使用后都进行彻底的清洁与消毒。这就导致马桶上可能残留着各种各样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像常见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甚至可能存在一些传染性病原体,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卫生风险。加之有些公共卫生间的环境欠佳,通风条件不好,更是为细菌的滋生繁衍提供了温床。
尽管现在也有一些提升公共马桶卫生性的措施,比如提供一次性马桶垫、部分智能马桶具备自动清洁和杀菌的功能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降低卫生隐患,但依旧难以从根本上消除人们对于公共马桶卫生状况的担忧。
我个人建议,公共场合还是应该谨慎设置马桶的使用。毕竟公共场合使用马桶的人众多,卫生状况很难做到尽善尽美,在这样的情况下,细菌滋生的可能性自然较大。其实,在现实中很多人在外面上厕所时,即便面对的是马桶,也会选择蹲上去使用,这无疑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公共厕所采用蹲厕更为合适,既能更好地保障卫生,也更符合大众的使用习惯。
但我们也不能忽视马桶对于一些特殊群体的重要性。对于老年人以及身体患有某些疾病而无法长时间蹲立的群体来说,马桶提供了更为舒适和便利的如厕方式。他们在使用蹲厕时可能会面临起身困难、腿部无力等问题,甚至可能因为长时间蹲坐而引发身体不适或意外情况。所以,在公共场合完全取消马桶也并非明智之举,而是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比如在公共卫生间内设置一定比例的马桶,同时配备蹲厕,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或许,我应该试着去接受马桶这种新事物,毕竟时代在进步,生活方式也在改变。但要克服心里对马桶的这种抵触情绪,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许,我需要一些时间,去慢慢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去接受那些曾经让我难以接受的新事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