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支原体肺炎、甲流之后,近日乙流又受到公众关注。
在社交平台上,一些人分享了自己感冒发烧的过程:持续高烧不退,全身肌肉关节酸痛,转阴后仍持续乏力。
有网友对比流感及新冠症状后表示:“乙流是王中王,全身疼到骨头缝里都疼。”
乙流连续6周上升,一文解答症状、用药、预防困惑
乙流中招表现更严重吗?如何应对乙流来袭?采访专家,针对大众关切的问题进行解答。中国国家流感中心在1月4日发布的2023年第52周(2023年12月25日~2023年12月31日)周报显示,虽目前仍以甲流为主,但乙流占比正在上升,北方已连续9周上升,从第44周的4.2%上升至第52周的47.3%;南方已连续6周上升,从第47周的11.6%上升至第52周的26.4%。 此前占据传播优势的甲流H3N2毒株比例大幅下降,但乙流毒株占比出现了大幅的上升,南方的乙型流感占比为26.4%,北方的监测数据则高达47.3%。
乙流连续6周上升,一文解答症状、用药、预防困惑
甲流和乙流是流感的两种不同亚型,不具备交叉免疫机制。感染甲流或乙流后,如果患者体质相对弱,那么依然有机会感染另一种亚型的流感病毒。不少人认为中招乙流的症状比新冠还严重。有患者自述,吃布洛芬完全不管用,换另一种后略有起效,但仍低烧不止;最高烧到39.2℃,吃药后也有37.5℃。
- 首先,更难被确诊。新冠时家里备了抗原检测,一发烧就测了出来,而此次连跑三趟医院才最终确定,已错过了吃抗病毒药物的最佳时间。
- 其次,全身更严重。新冠时发烧是缓慢攀升,乙流是急性高烧;新冠时吃了药就能退烧,但乙流吃了药没多久又会烧起来;新冠时的身体不适较轻微,乙流后则浑身疼痛,到医院看病时差点昏厥。
- 最后,持续时间更长。新冠时虽有“刀片嗓”,但仍能正常工作,乙流都第10天了仍浑身乏力、咳嗽时还有啰音。
流感(包括甲流、乙流)主要表现为全身症状,如机体高热、浑身肌肉酸疼,呼吸道症状如流鼻涕、咳嗽等反倒会更轻一些;发热则是持续发生,往往吃退烧药几个小时后又还会重新烧起来。
| | | | | 多为1~4天
| | | | | 肌肉酸痛伴随眩晕、头疼、腹泻、呕吐等症状或其中部分症状,呼吸道症状轻微或不明显 | 精神萎靡,呼吸道症状较轻,咽干喉痛、干咳等症状,有时可能伴有呕吐腹泻 | 需要提醒的是,甲流和乙流的症状差别不大,很难根据临床表现鉴别,还是需要配合检验来诊断。持续高烧、明显的关节、肌肉疼痛容易让大家认为流感更严重。此外,流感和新冠的感受也存在个体差异,并不能一概判断为“更严重”。数百年来流感一直存在,冬春季是高发季节,即前一年的11月到第二年3月,本次流感高发与此前年份并没有特别明显的不同,医院发热门诊压力迄今仍处于较平稳状态,没有特别异常的增加。流感病毒在不断变异,每年都不一样。接种流感疫苗仍然是预防流感、减少流感相关重症和死亡的有效手段,高风险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公共场所工作的人都建议每年10月后接种流感疫苗,加强自身防护。
乙流连续6周上升,一文解答症状、用药、预防困惑
世界卫生组织每年会预测南北半球候选流感病毒,作为各疫苗企业生产疫苗的风向标。如果预测得比较准确,流感疫苗株和流行株匹配度较好,接种后预防流感的效果也会更好。近期乙流患者比例虽然较之前有增多,但今年的疫苗并没有“脱靶”,流感流行株和疫苗株匹配度还是比较高的。
新冠后大家对发烧更重视,流感又同样以发热为主,且比新冠发热更重更久,因此会引发更大关注。 冬、春季节是流感高发季,如果在此时出现持续高热就需要考虑是否是流感。如果周围已有朋友确诊流感,而自己与朋友有密切接触、急性发热到38.5℃以上、全身疼痛乏力,同时有轻微呼吸道症状,大概率要考虑流感。怀疑是流感后就要尽快到医院做检测确认,也可以通过网购平台、线下药店等购买流感的试剂盒自行检测。发病后48小时是流感治疗黄金期,此时病毒复制活跃,及早用上抗病毒的药物能尽早改善症状,还能避免高危人群,如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孕妇、幼儿、肥胖人群出现更严重的肺炎、呼吸衰竭等重症。若患者持续高烧不退或本身抵抗力较差,即使超过48小时也可以考虑使用。其次还要对症用一些药,如高烧时用退烧药、咳嗽剧烈时用镇咳药、流鼻涕时用普通感冒药。一般不需要用抗生素,但如果有人抵抗力差、在流感后期合并有细菌感染,也要考虑抗生素。有的药是缓释片,会在24小时、12小时或几个小时内缓慢释放药物,对突发高热的效果并不好;有的药是非缓释片,进入体内后能让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尽快达到退烧需要的浓度,起到退烧效果。普通制剂的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以及小朋友用的布洛芬混悬液美林,效果都不错。此外,预防流感的措施方面与预防新冠基本一样,如避免去人流密集、密闭的场所;居家环境要常通风;外出戴口罩、勤洗手等:“要继续做好保护,不可放松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