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由于怕胖、不利于血糖控制等观念的影响,很多人开始少吃或不吃主食。然而,你可能不知道,吃不够主食可能造成脑功能衰退。
不吃主食,大脑第一个反对!这个「量」是最低要求
采访专家,揭示大脑对主食的每日需求量,并给你一份“科学吃主食攻略”。
主食提供人体一天中所需50%以上的能量,如果主食摄入过少,人体内的碳水化合物不足,就要动用身体中储存的蛋白质和脂肪来供能。若蛋白质和脂肪被大量消耗,或整体供能不足,组织细胞的修复、免疫抗体的形成、激素酶类的合成,以及肌肉的生长和修复,都难以正常运行,甚至影响代谢。比起能量所需,大脑对主食也有最低需求。美国塔弗兹大学一项研究曾针对不吃意大利面、面包、比萨饼、马铃薯等超过1周时间的女性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人的记忆与认知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受损。研究人员称,这是因为碳水化合物无法提供足够量的葡萄糖供给脑细胞,从而对其学习、记忆及思考能力造成伤害。
大脑每天需要130克淀粉来提供能量,如果长期不吃主食,大脑供能不足,也会造成脑功能减退。
不吃主食,大脑第一个反对!这个「量」是最低要求
长期吃不够主食,还会影响智力、情绪、日常精力,甚至导致心脏等多个器官功能间接受损。有些人常常会因为减肥或控制血糖等,舍弃晚餐主食。实际上,晚餐主食的质量与寿命关联很大。换句话说,晚餐不仅要吃主食,还要吃高质量主食。美国糖尿病协会旗下期刊《糖尿病护理》的一项研究发现,不论一天中摄入的碳水化合物总量、质量如何,晚餐摄入较多低质量碳水化合物,糖尿病死亡风险会很高;如果晚餐吃的高质量碳水化合物多,则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较低。
包括全麦、糙米、燕麦片、荞麦、玉米、藜麦、小米等。有些全谷物口感不佳且质地太硬、不好消化,可做成杂粮面,蒸食或煮食,不要煎炒。可用红豆、绿豆、藜麦、小米、燕麦等混合制作。需要注意,杂粮与精制谷物的比例要达到1:3或1:4。红薯、山药、芋头等薯类,可以替代晚餐其他主食,推荐采用蒸煮烹调,避免炒或炸,比如拔丝红薯就不可取。不过,薯类蛋白质含量较低,日常以薯类为主食的人群要注意补充蛋白质,以免营养不良。
不吃主食,大脑第一个反对!这个「量」是最低要求
这里澄清一个误区,一些人认为摄入碳水化合物会发胖,少吃主食就能达到减肥目的。事实上,人是否长胖取决于总热量摄入。很多主食不但热量不高,还可以提供饱腹感,反而有利于减肥。
全谷类、杂豆类、马铃薯等都属于健康低脂的优质碳水化合物。比如,一个中等大小的马铃薯碳水化合物总量为26克,且不含脂肪和胆固醇。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从事低强度体力劳动的成年人,每天谷物摄入量应为200~300克,折算成米饭应该是每天400~600克。
日常吃主食建议遵循4个原则:
比如,谷豆搭配,可在面粉中加入豆粉蒸馒头、做发面饼,大米搭配杂豆蒸米饭等,营养会更全面。 尽量以蒸煮为主做主食,炒饭、烧饼和煎炸面点等应少吃。 可将单日主食总量合理分配到一日三餐,早、午多些,晚上少些。
对于特殊人群来说,吃主食还有以下提醒:
怀孕初期,一些人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此时也得坚持吃主食。 原因在于,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会引发酮症酸中毒,进而对胎儿的大脑和神经发育造成损害。
高龄、衰弱、消化能力差的老人,可减少粗粮摄入,多吃一些粥、米糊、米浆等,也可以粗粮细做。
不吃主食,大脑第一个反对!这个「量」是最低要求
- 每天主食推荐摄入量为250~400克,食物不要做得太软烂,搭配肉、蛋、水产品、大豆、蔬菜一起吃,可抑制血糖快速上升;如果血糖控制得不好,主食可以少吃一点,但在每两餐之间要适当加餐,定时定量。
- 主食粗细搭配时,可以多选用小米和玉米,少选馒头、面包等发酵面食;痛风发作期避免吃红豆、绿豆、扁豆等杂豆类。
- 严格控制主食摄入量,每天最多半斤,特别是白米饭、白粥、白馒头、白面条、白面包等比例要降低,否则淀粉容易在肝脏内转化为脂肪;增加燕麦、红豆等粗杂粮的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