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小小的药丸,曾被评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它就是口服避孕药,至今已有超过60年的临床使用史。
但你可能不知道,避孕药问世之初,并非为了“阻止怀孕”。
1957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避孕药投放市场时,是为了治疗“严重月经问题”,而将避孕功能列为药物副作用。
这颗小药片除了避孕,还有4个“隐藏”功能……
采访专家,解读3种常见避孕药的适用范围,并告诉你它被忽视的治病价值。服用避孕药,不少人会通过名字判断药效时长,却忽略了药物的适用范围。比如,听到“短效避孕药”就心生排斥,拿起“紧急避孕药”似乎抓住了救命稻草……事实上,避孕药的真正作用常被混淆。这类药物72小时内服下,能达到80%以上的避孕效果,也称“事后药”。 因为内含激素量大(是短效避孕药的8倍),服用后可能带来恶心、呕吐、出血、例假时间不正常等副作用,而且有一定的避孕失败概率,所以不能作为常规避孕方式,更不可长期服用。
这种避孕药服用一次就能避孕一个月,但由于吃一次可以管那么长时间,所以一次吃的剂量比较大,副作用很大。 服用后容易导致肥胖、浮肿、激素紊乱、月经不调等,如今已经隐退市面。
这类避孕药是目前较为推荐的药物,其主要成分是孕激素和雌激素,避孕成功率高达99%。 短效避孕药在人体内代谢快、副作用小,一般1~2天就能代谢掉,可能在最初服用时会有乳房胀痛等症状,但无需特殊处理。
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可以自行缓解。
这颗小药片除了避孕,还有4个“隐藏”功能……
国外已研制出化学成分为某种睾酮素的口服药,男性每天服用后就会降低雄激素水平,不会让女性怀孕。现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离产品上市还有一段时间和距离。 避孕药称得上是药物界的“斜杠青年”,主业是避孕,副业涵盖多个领域。目前,短效避孕药是妇科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门诊中有诸多用武之地。短效避孕药通过抑制排卵和子宫内膜生长,从而减少月经量和前列腺素的分泌。缓解痛经有效率高达75%~90%,能够改善月经紊乱、量过多,缓解来月经前的心烦意乱等症状,效果较好。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因为血液内超标的雄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及促卵泡生成素,不仅变胖、长痘、多毛,还会闭经、排卵障碍和不孕。短效避孕药可降低雄激素,是青春期、育龄期多囊患者高雄激素血症及多毛、痤疮的首选治疗药物。
这颗小药片除了避孕,还有4个“隐藏”功能……
慢性盆腔痛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和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等病因,而短效避孕药因为经济、实惠、有效,可以作为治疗慢性盆腔痛的首选用药。其中的孕激素能够让宫颈黏液黏度增加、增厚,可以更好地抵御细菌的逆行感染,从而减少盆腔炎发生。短效避孕药可降低卵巢癌的发生风险。研究显示,服用越早、时间越长,卵巢癌的发生风险越低。对于子宫内膜癌的预防,同样效果显著。研究表明,使用短效避孕药的女性比从未用过的女性,结肠癌发病率减少约15%。使用短效避孕药时,要按照用药说明,坚持规范用药。如果要治疗痛经或其他疾病,一定要先咨询医生。 在国外,育龄期女性将长期口服短效避孕药作为首选避孕方式,比例高达30~40%,而在我国一线城市比例仅为1%。短效避孕药更适合有固定伴侣的年轻女性,如果要预防性传播疾病,还是要选择避孕套。
这颗小药片除了避孕,还有4个“隐藏”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口服避孕药后,额外补充的性激素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在久坐不动、血液淤滞的情况下,容易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就会造成血管栓塞。因此,有血栓家族史或已经发生过血栓,有血管损害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高龄等危险因素的女性,不能吃避孕药。 - 妇科肿瘤患者:生殖肿瘤、乳房疾病大多为激素依赖疾病,服用避孕药会加重病情;
- 45岁以上女性:更年期女性激素水平波动较大,一般不宜使用避孕药;
- 哺乳期妇女:避孕药会抑制乳汁分泌,并可经乳汁分泌影响新生儿的发育;
- 正服用其他药物的女性:如精神类药物、抗生素或影响肝酶代谢的药物;
- 急、慢性肝炎或肾炎女性:含激素类的避孕药要在肝脏代谢,从肾脏排出,用药会加重肝肾功能负担,这类人群均不宜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