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1-11-26 09: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恭城街的许多人都曾经熟悉罗家寨那位流浪人,他于七十年代末就开始流浪于恭城的街头巷尾,靠捡垃圾堆的废旧为生,长年累月,年复一年,始终浪迹于恭城的街头,此人有别于另外几位也曾经一直在恭城人民食堂捡吃的那几位癫子,他应该属于那种不癫但脑子智商有些低下的人而己,据他们村上的人说,其实他兄弟二位都分有田地的,都说他不愿种田弄地而跑出恭城来捡破烂,我倒觉得他们兄弟俩更多的是不懂舞弄家中的几分田地,加上智商低于常人,才会跑到城里做些简单的活儿来解决生活之需,在恭城呆得久了,便不知是谁给他取了个雅称“德国屁”,可能这位当哥哥的长得象个德国人吧,当然、这个开玩笑的雅称涉及到了别的国家名称,为此我在本文下述中还是偏一下称呼为好,就改称“得过屁”吧,反正恭城人早以习惯于用雅称来称呼他了的,从此,街上人蓬他捡破烂出现在哪里,都会有些人叫他一声“得过屁”,算是跟他打声招呼。街上人都知道他来自罗家寨,姓康,见他在垃圾箱拾破烂时,常常会有人有意地喊他一声”得过屁”,他常会憨憨地应你两句客套话,说他傻、他不傻,但他确实智商要低于正常人,也有人叫他老康,他会像正常人那样地回你一声:嘿嘿,吃早饭了呗。
早些年他在恭城捡废旧卖完后常常会在蒙蒙黑后走路回罗家寨的,水泥厂当年的烧成车间是敞开的工场,整个工厂都没围墙,看到老康回罗家寨时,那些上夜班老工人师付经常会半调侃半认真地跟这位老康打个招呼,说句:老康,回去了啊,过来帮做点事啊,他有时会哼哈着憨笑一下就继续往他家的方向走了,有时则真的会转过工人师付工作的地方,工人们在窑脚用那把用绳索吊着的超级大铁刮子勾出原料(专业的名称叫熟料),他也帮着出料,尽管出熟料是份非常危险的工作,但管理人员不知,而当班班长见有人来帮轻这份体力活,却也当作过乐事来看,何乐而不为呢,这老康当年的确身强体壮,勾刮窑内物料自然力大无比,每次出料都是四十五分钟左右,工作结朿后,工友如有吃的东西会分点给他。有时老康早上刚天亮又出街来了,上零点班的人偶尔也会开玩笑又让他过来帮助出料,他也会真的帮忙,如有时遇到食堂送早点到工地的时段,工人们则会偿碗面条给他吃,这事发生在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旬的时段了,后来规章制度越来越严,是不许非生产人员进入工场的,这种事自然就了结啦!
老康每天围着县城的垃圾箱转,常常光着傍子,街上的小孩妇女知道他与街上那些癫子不同,没有侵略性,见到他也不会象躲癫子一样闪得远远的,最多有些人嫌他脏才会闪开。但何许谁都会感到很意外的一件事是、“德过屁”这样的人居然能捡到一个“老婆”,这个女子大概也是一个低智商的人,大概也是在“德过屁”捡到这个老婆之前的阶段,他的弟弟也步入他的后尘,跟着哥哥一个样,也出恭城街头讨生活来了,正因他们哥弟同属那种低智啇的人,所以走上了同一种谋生之路,据说他们兄弟俩享用同一个“老婆”,而且他弟弟还弄出了一个小孩,这是来自当年他们村上人的说法,他的弟弟后来的确是带了一个很小的孩子来到恭城,早年他就自己找到茶江桥稍往下游一点靠县城端的一个被废弃了的抽水泵房住下,带着那个孩子,也是靠捡破烂为生,据说这孩子的妈妈,在村上的家里早死了。这弟弟带着个孩子,住在茶江河边,路人常能见着这老康用妈带背着这个孩子,还真有些正常人一样的爸爸相,还居然养大到能走路了,仍然靠捡破烂为生,但可惜好景不长,这孩子不幸掉入茶江河淹死了!
这位弟弟老康,如今还在继续着这种拾破烂的人生,恭城街的人仍能见到他浪迹街头的身影,居然买了个板车,把捡来的破烂用板车往收购点运送了,这就是老康奋斗得来的现代化了,很难说清他是身体建壮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大冷的天他还是光着傍子,有时他在我住属小区的垃圾箱寻破烂,我问他说、你的哥哥去哪了,他总说:还讲,他被拉去外地,死在外面了!其实,他不说,我们也知道,他哥哥的人生跟他是一样的,即使他是一个过着正常生活的人,毕竟几十年了,可能也早以老死了!想必他的哥哥真的是客死它乡了!这就是生活中的边缘人,他的人生只能是这种结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