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3-7-14 09:22 |
---|
签到天数: 51 天 [LV.5]常住居民I
|
楼主 |
发表于 2021-10-14 14: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南宁市 电信
常存诚,名习伟,恭城县平安乡黄埠村人;幼年诚笃好学,堂叔祖为他取号“存诚”以作勉励。他生于同治六年(1867年)八月初六日,殁于1954年九月初八日,亨年八十七岁。
也许是黄埠山川毓秀,地灵人杰,光绪十五年(1889年)他即考中秀才;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补廪,晋为廪生;宣统三年(1911年)五月与邑中杨溪廪生王竹楼同道进京,禀请为贡生。
常存诚幼年家境贫寒,无力读书,在家放养鸭群。其时,他的叔祖常仁丰设帐村中,悯其好学,予以免费就读;然为维持生计,他只能半日就读于馆,半日养鸭江畔。从《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启蒙,直至攻读《四书》、《五经》等书,终日孜孜,手不释卷。这样,经过六年的苦读,作文己斐然成章,书法亦端庄可观,成为馆中之秀。 当他十六岁时,北乡常家村族长常树棠闻其才名,即在家中设立蒙馆,聘为西席,教育族中子弟。他本着教人教己,边教边学的精神,白天教人,晚间自学,常将自己所作的文章、诗、词,向族中举人常协和、常华山虚心请教。他如此诲人不倦,自学不厌,转瞬又过六年,文思大进。
光绪十五年,在族中耆老的鼓励下,他参加己丑科秀才考试,时年22岁,结果,县考中试,府考亦相继题名,自此学有所成,誉遍乡里,远近都争聘他设馆授书,至光绪廿五年参加己亥科补廪,亦偿其所愿,成为我县十五名廪生之一,声誉更隆。
清末民初,废科举、兴学堂,他率先响应,于黄埠村创办神胄初级小学堂。未几,县宫洞察他德才兼优,聘为县高等小学堂校长,任聘达两年,他教学有方,谆谆善诱,为人诚朴,严于律己,做到身教言传,深受学子尊敬,经他培育的高才生有张春霆、王仲平、邓贻武、黄启元、余祖培等。由于办学成绩卓著,两年之后,被县劝学所所长莫琼林所赏识,调任为视学员。在任视学员期间,他积极推行新学制教育,足迹遍各乡镇。
民国十二年(1923年),乡绅唐勋臣任恭城县知事时,他转任县财务所所长,理财之余,仍关心县内文化教有,时与劝学所长莫琼林过从,因鉴于文庙年久失修,蚁蛀严重,为保护文物古迹,又与莫琼林等首倡发起重修文庙。这一倡议,立即获得各界人士赞许,很快便募集起五千余银元巨款,接着备料鸠工,只经过八个月修建,就使文庙焕然一新。
过了两年,财务所易人,去职后他重登教坛,並钻研岐黄,因医术精湛,有儒医之誉,这时他己年逾知命,颇嗜怀中之物,每当酒酣兴浓之际,便吟诗作对,或书写条幅。其书法造诣,被列为恭城八大书法家之一。所作诗对颇能抒情见性,雅俗共赏,如其一比春联:
只耕田,只读书,方为本色事业; 不欠债,不健讼,即是快乐人家。 又如所作九板桥戏台对联:
善善恶恶是是非非形形色色,个个明明白白; 树树林林重重叠叠凉凉快快,人人喜喜欢欢。 民国廿四年(1935年)冬,县长白济环倡议重修县志。他与李植之,骆少鹤作为县内耆宿,被聘为总编篡,共修《恭城县志》。其时,他虽年逾花甲,仍精神矍铄,从广泛采集资料到执笔编撰,无稍懈怠,经过三年辛勤工作,终于完成此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任,为邑人所称颂。
全国解放后,他已进入耄耋之年,但犹耳聪目明,基于劳动人民出身,且能分辨是非正邪,审时度势,不仅未为地方封建残余势力干扰卷入1950年的一·二五的恭城土匪暴乱,且能明确站于共产党和人民一边,发动子孙后辈积极参加清匪反霸及土地改革运动,保持了可贵的晚节。
常存诚从幼苦学,饱读经史,由一养鸭村童跻入仕途,一生经历了清朝、民国、人民共和国三个时代,始终以重实践的儒家思想贯彻于言行,为人俭扑诚厚,不求闻达,曾为发展地方文化教育,培植地方人材作出了一定贡献。缅怀其生平,诚令人有不愧一代师表之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