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1-9-16 17: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关于吃面食,我虽为南方人,平日里却不间断,所需几乎与米饭同量,即习惯中午吃面,晚餐吃饭,特喜欢吃拌面(臊子面)有肉有葱有辣椒及青菜。
面食养脾土,凡脾胃虚弱,肠胃不好者,建议多食北方面食。南方人吃食太杂,酸辣生冷不忌,致脾胃不和,湿热内阻。
有人说:面食难消化。这里提醒一下,主要是面食一定要煮熟透!兰州拉面追求筋道弹牙,一般是煮半熟捞起。当年去兰州旅游,当然要吃拉面,结果腹泻,回来细想才明白,就是吃了这半熟的面才导致。在兰州老店吃拉面,都要排队等,或许煮久了误时间。牛肉,羊杂碎是另加的。
后台师傅现拉,隔空娴熟背对抛向前台沸腾的大铁锅里,前台服务员用长竹筷快速捞拌几下,随即捞起,前后不到一分钟,作为南方的我,肠胃自然消受不起。
平时煮面,水开后至少5分钟才捞起伴菜吃,如果是宽面厚实的,要煮十分钟。
油泼面做来非常简单,面捞熟后夹进大碗,油烧开撒入辣椒粉,趁滚烫倒入碗中,几乎没有青菜肉食相搭配,唯有油,辣椒粉,剥两片蒜头,然后干捞!
蒜头不主张生吃,蒜虽有杀菌作用,但中医认为其辛辣伤肝,故民间有“生葱熟蒜”之说。
有人说面寡肚,所以面很“吃”油,搓过面做馒头的人有感觉,加油进面团,不但不粘盆不粘手,面团油性软和,易成型,兰州拉面没有油是拉不出细滑长条有弹力的面丝的。
前段时间在看陈忠实的小说巜白鹿原》,又看完了77集的电视剧。
白鹿原乃一地名,属西安市长安区,南靠秦岭终南山,北临灞河(又曾名滋水河)因此白鹿原属黄土台原,古称灞上。
秦岭敢称中国龙脉,是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南面叫汉中,岭北面叫关中。
白鹿原在渭河平原上,居高临下,是古长安重要的东南屏障,在关中地区占有重要位置。
八百里秦川,风调雨顺,坡度平缓,土质良好,土层深厚,光照充足,因而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是最早的“天府之国”!
我多次提过,一切文化精髓源于饮食,归于琴棋书画。因为天下吃货太多!望见美食,总会有生理反应。饿着肚子谈其它,无异于画饼。
一本小说,一部文化作品不写饮食,则读之无味。《红楼梦》写饮食起居几乎达到了专业的程度,作者曹老无疑曾是个美食家;巜三国演义》青梅煮酒,杜康解忧;巜水浒传》每章每节都写酒,标配切二斤熟牛肉下酒;《西游记》蟠桃会,人参果,一切美食二师兄来者不拒,世上没有几人能象唐僧一样以念佛经代替吃食。
小说白鹿原是一部从晚清到民国到抗日战争到解放胜利后白鹿原上的史诗,波澜壮阔,各种历史风云事件都影响到原上的百姓,就如同风搅雪般不可避免洒盖在每个人头上。
白鹿两姓明争暗斗,但其实是白不鹿,鹿不离白。以普通人的生活影射反映历史的进程。
写交皇粮,战争无休止的征粮,大旱年饥荒,土匪抢粮,都离不开粮食的问题。在土里刨食的庄稼人,是多么渴望土地,渴望粮食。
小说快结尾处,鹿子霖蹲了三年大牢,她老婆变卖房屋田地四处打点,他出来时就问了一句:家里全没了?她答:唯剩二亩水田。他望着天略有所悟:够了,够二个老的一年喝下粥咯。
因此陈忠实花了许多笔墨章节写食物,都自然融入日常事件中,没有多余刻意写当地奢侈的美食如羊肉,酒。重在描述普通人的吃食,即生存需要的简单能填饱肚子的食品。
在那个旧年代,图个肚圆。
开篇写到:白嘉轩家的长工鹿三在院里葡萄架下吞食饭食的声音很响,吃得又急又快,令他想不出世上有哪种可口的食物会使人嚼出这样香甜这样急切的响声。
这不过就是一碗面而已!可能还是一碗掺合有野菜的杂粮粥!
鹿三之子黑娃外出当麦客做工,主人家虽是“大户”,但有一个“陋习”就是吃完碗中的食物,要伸出长舌把碗中的细面粒.汤水舔得干干净净,手转动碗舔三圈才停罢,那声音和动作直看到黑娃想吐。
还骂女儿送来的油泼面放辣子太多,辣子费油。主人常和长工一起吃,可知这大户也是平时一个子儿一个子儿省下来钱,几分地几分地逐年买下来的,可能还经历几代人积累才成。
如果看电视剧,画面直观,可时常看到油泼面(主要人物是大户才有)硬馍,蹲在地上吃得有滋有味,很是享受和满足。至于吃羊汤泡馍,臊子面,还是要鹿子霖进城才有得吃,连着看大戏就是高享受的了,仿佛过年一样,回原上免不了炫耀一番。
所谓油泼面,其实就是裤带面加辣椒油。
白鹿原上的油泼面,面条宽厚长条,盛的碗很大,一来干农活需要食量大,实恵耐饿,二则体现关中人的敦厚实诚。宽阔的黄土台原让三秦冷娃养成了耐劳仁义坚韧的性格!
在我看来,天下口味似乎是无辣不欢。湖南人怕不辣,川贵人辣不怕,那是适应当地气候的原因。
湖南以洞庭湖为主,湖地水多低洼自然潮湿闷热,吃辣椒可出汗排出体内湿气。
贵州有俗话称“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潮湿多雨,冬天寒冷霜冻,吃辣可抗寒下饭。
至于四川,位于益州平原,实则是盆地,处于西南腹地,自古瘴气袭人,需花椒抗之,增加了麻味才行。
重庆地区处于长江边,有雾都之称,山高林密,暑寒交替,风雨侵袭,不吃花椒,浑身难受。
如果说上述几个地方吃辣椒花椒是适应当地地理气候必须,而关中干爽,热而不湿,四季分明,那么吃食中放辣子则属调剂口味,有锦上添花之意。
关中平原阳光充足,高天厚土,活脱脱的西北风吹出的辣椒水份少。所产辣椒其实为全国最佳,辣椒肉厚带甜,有嚼劲,有香气,不是干辣死辣那种。
我一直惊叹黄土地上所产的庄稼为何总是那么优质?那边的柿子也是红得透明如火,一场薄霜下临,涩味淡去,留舌齿香甜。
作为南方,本地的柿子也是种在坡地上比种水田的优质;小时候黄泥土上种烟叶,晒干后烟叶黄爽,酽而不辣喉;种花生也特别的香,花生壳连皮都是黄的,饱满油多。
大概是黄土地松散透气,根须爽水的缘故吧!
一部长篇巨著,绝不仅仅是让人记住一碗油泼面,教员说过:不吃辣椒,怎么闹革命?辣椒使人精神振奋,头脑清醒,热血沸腾。
白鹿原还书写到较多的是白鹿祠堂,但凡有重大事件,族长就招集老者村民在此议事。祠堂是先人安息之所,以示敬畏尊重和公平,避免有私心之举。如灾难来临,族人齐聚一堂,共商计谋,度过难关。
石头(人名)外出闯荡,老婆焚烧自尽,儿子丢失,他疯癫了,一旦进入祠堂,他立刻安静平和,仿佛恢复正常。这就体现祠堂也是村民灵魂避难所,心灵栖息地,力量信念之源。
白鹿原上的众生,原本就是想风调雨顺,草木翠绿,禾苗茁壮,六畜兴旺,永无饥馑,万家乐康,踏实的活着无愧于上天赐与的这一片厚原。
遇到年荒及历史事件,社会变革,外敌入侵也从不坐以待毙,妥协!而是骨子里有一股三秦人的恨劲,敢于抗争,打倒军阀,抵御外辱。
白灵(人名)就是原上传说中吉祥的白鹿,聪慧,胆大心细,不屈不饶,对正义的事有至死不渝的信念。
她参加献身于共产主义革命事业,是共产党让白鹿原上众生的愿望得以真正实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