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明月
早晨,东升的太阳还是火红火红的,一丝微小的南风透过我的车窗,感觉炽热还没来临之前还是比较舒服。今天我从家里出发到大约4公里的地方——栗木蛋子江水库。
乡村游记(之二)
来到这个地方,四周环境有点陌生了。如今是水泥硬化路四通八达,松树和油茶籽树茂密,岔路直通蛋子江水库库区。回想以前,这里一片荒芜,瘦得无油的石夹黄土连草都不生。唉,一晃四十七年了!在这几十年如一日的今天,这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记得那是1975年的一个秋天,上级有关主管部门根据地方条件和需要,在栗木马路桥村的邱家附近的垒江塞断筑坝修水库的建设工程。任务分到栗木区内各大队,细化到各小队各户。那时真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修蛋子江水库的各路大军迎着朝霞,踏着银露,举着红旗挑着粪箕,拿着锄头刮子浩浩荡荡开进了蛋子江,开了誓师大会后按工地指挥部的指挥进行了紧张的战斗。
乡村游记(之二)
那年,我还是少年步入青年时期,是因为什么比较优越被栗木政府领导孟文正看中,分配我和桂林插青李建新、黄裕桥、黄继发等负责栗木各村的水利测量。因为年纪小,是逃学暂时参加工作。于是,他们把我当作一个小孩,好比大师带童子般的关爱。 在蛋子江水库期间,我也去发过泥票,也挑个泥巴。一条流水哗哗的蛋子江筑人工挑泥成大坝,每一锹泥土都是靠手挖肩挑,餐风饮露,戴月披星的苦干精神。建设者们无私无畏的默默奉献。在那艰苦年代,做一天累活得到的是生产队给的工分12分。12分大概是06元钱左右。那时的人名副其实的忠诚老实,听党的话。不过,也有个别人奸巧。在蛋子江大坝填土时,大家挑着泥到发票员那领票,在人挤人的场合下,有个人领了票又挑到另一个发票员那边领。当时,只有在我眼皮下活动,我也装作没看见,免得得罪人。在那时,这样的人毕竟是少。若是挨抓到就要挑担泥,胫上挂块大牌牌游水库。
乡村游记(之二)
在蛋子江水库施工过程中,工地广播宣传组是最喜欢我的,我虽然年纪轻,但看到群众忘我的奋战精神,激发我的内心情感,经常写宣传报道和诗在水库工地广播。民工们都很喜欢听我的来稿。 当时,我写了一首十六字令: 战,千军万马齐呼唤,立誓言,敢把江截断。 战,餐风饮露成习惯,学大寨,苦干加实干。 战,困难不离英雄汉,看今朝,一坝垒江畔。 (这首曾参加桂林地区美术书法作品巡回展览) 高山踏出平湖来 黄麻搓成四股带, 秆草编成一双鞋, 书记穿上迈大步, 领着社员学大寨, 千军万马一声唤, 高山踏出平湖来。 (发表于广西人民出版社“演唱”后广西文学,桂林文学转载) 这些诗都是当时在蛋子江水库工地的广播稿,迄今,有些人遇到我还经常提起。这真是诗和远方,如今的蛋子江水库库区象一个平湖,大坝已经经过各方面先进技术施工加固,将会对本地起到经济旅游二合一的效益。
乡村游记(之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