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1-6-18 14: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恭城中学毕业的学子李昕,领衔设计出这三条“三最”公路隧道
17日,位于厦门的海沧隧道建成通车。海拔最低-79.5米,这是国内最低的一条公路隧道。通车前,作为这条隧道的设计总负责人,李昕让同事给自己拍了一张以隧道为背景的照片。
恭城中学毕业的学子李昕,领衔设计出这三条“三最”公路隧道
李昕在海沧隧道前的留影。李昕 供图41岁的李昕是中交二公院隧道院总工程师。从业21年来,李昕参与设计的大大小小隧道上千座,手机里,保留着不少与隧道的合影。“逢山开路,遇水建桥”。2000年,20岁的李昕从清华大学本科毕业后,就踏上了“逢山开路”的公路勘察设计之路。37岁就成为中交二公院隧道与地下工程设计院总工程师的李昕,在世界海拔最高、世界线路最长及国内海拔最低公路隧道的设计中,都担任了设计负责人。
恭城中学毕业的学子李昕,领衔设计出这三条“三最”公路隧道
李昕和海沧隧道的合影。李昕 供图曾经在十天之内,他在这“三最”隧道的现场之间来回奔波,从炎热的东南沿海,一头扎进高原的冰天雪地。这不一般的经历,李昕珍藏在记忆里。“就连做一道西红柿牛腩,他都选择几种方法,研究每个步骤”李昕在武汉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摞海沧隧道的设计资料,“养了上十年的孩子”终于“成人”,李昕很激动。
恭城中学毕业的学子李昕,领衔设计出这三条“三最”公路隧道
通车前夕的厦门海沧隧道。李昕 供图据了解,海沧隧道是国内第三条海底公路隧道,全长6.3公里,其中海域段长2.8公里。从策划设计到施工通车,他前后花费十年,用双脚去跟踪项目每个步骤。“做工程不管多复杂,总会找到解决的办法。”李昕对自己的要求是,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个项目,不留遗憾。
恭城中学毕业的学子李昕,领衔设计出这三条“三最”公路隧道
通车后的厦门海沧隧道。李昕 供图在海沧隧道项目成员杨林松眼里,李昕“凡事比较,注重细节”。海沧隧道海底最低点要设置一处集水池和泵房,李昕当时提出三种不同的设计方案,每一种方案在国内甚至国际上都没有先例,“我们觉得三种中任何一种都很好,李总自己又再对三种方案做了全面分析对比,选择其中一种最优的。”杨林松说,公司承接的大型跨海跨河隧道、特长隧道、特大断面隧道,李昕总是首选负责人。“就连做一道西红柿牛腩,他都选择几种方法,研究每个步骤。”杨林松的说法,在李昕的妻子张晓那里得到印证,“他只要对一件事感兴趣,就会主动学习,要么不做,要么做好。”对李昕而言,研究设计隧道,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也意味着一份使命。李昕当时和同事在湖北宜昌进行保宜高速初步设计测量时,遇到祖孙二人,因为大山阻隔,奶奶送孙女去寄宿学校,需要徒步七八个小时。李昕至今记得老人当年的那句话,“如果路修通了,就再也不用翻山了。”农村孩子走出大山很不容易,这次经历,让李昕联想到自己,1996年,李昕从家乡广西恭城考上清华大学,当年在县城读书,条件同样艰苦,“国家培养了我那么多年,我得做点贡献,不负培养,做的项目要对国家和人民负责。”这种信念,一直根植在李昕心中。“从南到北,说走就走,行李箱要准备温差几十摄氏度的衣服”李昕的办公室里,常备着一只22寸的黑色行李箱,里面装着羽绒服、长短袖等一年四季的衣服。“从南到北,说走就走,行李箱要准备温差几十摄氏度的衣服。”李昕说,这个行李箱陪着他走南闯北了七八年。
恭城中学毕业的学子李昕,领衔设计出这三条“三最”公路隧道
李昕在天山上的留影。李昕 供图李昕说,从2006年到2017年,他每年的生日不是在飞机上就是在项目上,“家人的祝福,只能隔着电话”。除了湖北,李昕去得最多的是福建、广西、云南、西藏等人烟稀少的山地,“去一趟不容易,要转很多趟车,花费十几个小时”。2011年,第一次到西藏,“看到不一样蓝天”的李昕很兴奋。两年后,他正式承担了林芝到拉萨公路米拉山隧道的设计任务。米拉山隧道全长 5727 米,隧道进口海拔4752米,出口海拔4774米。
恭城中学毕业的学子李昕,领衔设计出这三条“三最”公路隧道
天山胜利隧道效果图。李昕 供图这次“西藏之旅”困难重重:积雪频繁,道路易结冰,高海拔、低气压、低含氧量和强紫外线。他的同事彭文波回忆当年,他们一起在近5000米海拔的地方勘察,为了选线位一爬就是几百米,“七八月在米拉山顶有时还下雪,晚上温度零下一二十摄氏度,在那种环境下,睡觉难受,呼吸困难,脑子都感觉转不动,我们一般最多只能连续呆3晚,再转去拉萨住一段时间,但李昕状态很好,在山上也能投入地思考和画图。”李昕把他的“状态很好”归功到自己的“身体不错”,在校时就有每天跑3000米的习惯,工作后也一直保持锻炼,“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李昕一直牢记着学校对每个清华学子的要求。
恭城中学毕业的学子李昕,领衔设计出这三条“三最”公路隧道
李昕和米拉山隧道的留影。李昕 供图在米拉山踏勘有个要求,就是必须结伴而行。有一次,李昕为了察看线路两个点位情况,竟独自在高原上走了几公里,事后才意识到危险性。在彭文波看来,为了解决问题,李昕很执着,“不解决问题就不走,有时我们也担心他的身体。”2019年4月26日,米拉山隧道经过近49个月的奋战,实现全线通车,打通了林芝到拉萨的交通要道,原来翻山数小时的路程缩短到几分钟,里程缩短约20公里,大大改善了行车条件。在李昕的手机里,保存着很多与隧道的合影,其中一张是他在新疆天山胜利达坂海拔4280米的地方照的,身后是皑皑雪山。海沧隧道施工的同时,李昕同时在负责新疆G0711乌鲁木齐至尉犁高速公路天山胜利隧道的设计。
恭城中学毕业的学子李昕,领衔设计出这三条“三最”公路隧道
设计团队在米拉山隧道踏勘。李昕 供图天山胜利隧道海拔高3200米,全长22公里,打通天山南北,连接乌鲁木齐和库尔勒,建成后将是世界上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2017年第一次到天山,李昕发了一条朋友圈:“这里是天山,我们要在这里打个洞玩玩。”在李昕眼里,勘察设计这种苦差“挺有意思”,他一直用一种坦然轻松的心态去面对,“每个项目都是一种不同的经历和感受,各有乐趣。”这里的环境和西藏类似,隧道建设面临高地应力、高地震烈度、高寒、高环保等难点。比选线路时,李昕和团队要在天山反复踏勘进出口,每次要经过旧216国道翻天山胜利达坂。
恭城中学毕业的学子李昕,领衔设计出这三条“三最”公路隧道
设计团队踏勘的休息间隙也在讨论工作。李昕 供图杨林松介绍,天山每年11月到次年5月都会因大雪封山,前期考察勘探时,由于当时还没有建立基地,李昕会抓紧6到10月的时间去现场,有一段时间差不多每周都要去爬一遍天山,“跟着李总干活,就是累”。“隧道进口离乌鲁木齐约有4个多小时的车程,出口在库尔勒。”李昕回忆说,“察看进出口相对简单,但山顶海拔3800多米,当时基本上没有路,很难上去,同事还曾几次骑马上去踏勘。后来做详勘的时候,为了按时完成任务,同事们还在冬天封山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环境下在勘探点支着帐篷驻扎。”李昕的妻子张晓说,大学毕业前,丈夫和一帮同学一起畅想今后的人生道路,李昕当时就说过应该是要为祖国建设做工作,“十多年后,回想当时说过的话,他很骄傲满足,自己做到了。”做设计这么多年,李昕经常出入“深山老林”,足迹已经遍布全国,每个省份几乎都有李昕参与设计的隧道。站在刚刚建成通车的海沧隧道前,李昕表达了自己的心愿,“以后修建台海隧道的时候,希望自己也能出一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