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12-29 08:3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柳州市 移动
上观新闻官方账号
对雪水港村,不少人并不熟悉,它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通元镇,相比之下,旁边的秦山街道因为秦山核电站出名些。不过,雪水港村的“土灶改电灶”,今年9月获得了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土灶改电灶,怎么回事?“烧一锅水大概0.3千瓦时电,做一顿饭大概0.5千瓦时电,既划算,也干净多了!”把自家土灶改成电灶的村民许卫东算起了账,现在通元镇正在打造的“数字化厨房”正让数字说话,让用户每用一千瓦时电都明明白白。为满足当地农户需求,当地研发出凹面式的电磁灶,就像是土灶一样将圆底锅嵌在灶台中。土灶改电灶项目负责人陆升华介绍,一户村民烧一顿饭约需3公斤柴,使用新款电灶烧一顿饭大约需电费0.4元,而3公斤柴可卖1.2元,不仅能补贴电费,还净赚0.8元。按每日两顿饭计算,一户一年用电灶还能“赚”584元。电灶头,500多户雪水港村农户将进行分批安装,土灶改电灶也已经在丽水等地推广。
用上电灶,烧饭菜时既保留了农家大锅烧饭的味道,少了呛人的柴火烟味,减少了空气污染,也让通元镇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嘉兴灶头画”得以传承。
安装着电灶的灶头画
村里的电线实现了地埋。最近村民陈新祖搬了新家,电灶的相关设备已经送到家里,正准备找专业人员安装。75岁的他,还记得“以前打灶头,有灶必有画”,他说的就是灶头画,新家里也保留了灶头画。一度作为文化遗产的灶头画面临着“中看不中用”的窘境,最终在保留农家土灶的样式基础上,柴火焚烧加热变成了电力加热,没了柴火的烟熏火燎,灶头画也显得格外明亮、清晰。雪水港村党总支书记陈余良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陈余良原本是供电系统的员工,2001年前后来到村里。近些年,乡村环境改善迫在眉睫,但消灭土灶在他看来并非万全之策。为了兼顾环保和文化遗产传承,他开始琢磨从用电的方式入手,经过多次与供电系统工作人员的沟通,最终打磨出电磁灶的原形,才有了如今的电灶。乍一看,这些电灶与传统灶头并无二致,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里少了土灶前堆积的柴火,也不见了土灶的灶膛,打开锅盖,下面是一个凹形的电磁炉。这一土灶改革,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安全问题。不少农村沿袭着传统灶头烧饭的习惯,一有时间,上了年纪的人就喜欢把捡来的秸秆、树枝等各种柴火搬回家里,但在年轻人看来,这些柴火放在院子里不仅影响环境,也存在安全隐患,但电灶替代土灶后,不仅用的老年人觉得比土灶好,也不向院子里堆柴火了,家里的年轻人放心了。以前堆放柴火的场所不仅在院子内,还可能是院子外。原本雪水港村八一组是个自然村落,公共区域以前被村民们占为“自留地”,被用于堆放柴火、饲养家禽、种植蔬菜等,环境凌乱不堪。2016年,村里将八一组作为示范点,启动美丽村落创建工作,其间,不少党员慷慨借出“自留地”用于建设绿地等公共设施,村民告诉记者:“修建绿道的石板还有我们家贡献的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