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o_lz](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20-11-15 20: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南宁市 电信
XⅩ是一个新村。在公元1967年之前,她只是一个兰洞瑶山各自然村人,出行到山外的一处必经之路的地段地名而以。
之所以在修建兰洞水库,把ⅩX设立为移民点,当时的县领导,可能只是过多地考虑修建水库的成败,而少远见移民日后的生活。
ⅩⅩ是一个山高路陡的半山坡地的地名。
当年兰洞瑶山还未曾修水库修公路之前,从兰洞瑶山往山外走,是得从居地腹地上到一个山坳后,才向下往山外而去的。
从山外徒步往兰洞瑶山的这个坳口上,山路是呈60度向上走坡4000多米。
从山外徒步上完这段难行的山路,到得通往兰洞瑶山腹地村庄的这个必经的坳口,山人是身疲力惫,这山坳口就是歇脚休息的最理想地方。
由于从山外上到这个山坳口的路段难行,原兰洞瑶山各自然村的山人,便把这个坳口称之为“难Ⅹ”。“难”是行路难的难意,“Ⅹ”是这地方的人对山坳口地名的俗称。
由于“难”字用于居住人的村名做字眼不雅,在难X这地方设立移民点后,当时的县领导就决定,把这个“难”字,改为了“南”。因而,现在南Ⅹ村的“南”字,它只是一个新字眼,它的“寿龄”,就只有50多岁。
最初的兰洞水库南Ⅹ搬迁移民村的村址,不是设在实际山坳口上的。
考虑到地段的实际,当时的兰洞水库搬迁委员会,就把移民点址定在难Ⅹ坳口往山外方向,向下500米处,一处稍微平坦些的一个地方。
南X搬迁移民村安排的户是,在黄竹岗移民点安置不完的,原桥头自然村的村户。
南Ⅹ搬迁移民点最初安排的户是10户,46口人。由于其它原因,原桥头村的李Ⅹ维户,在南Ⅹ移民点已建房,但却没有居住,后来再搬居小石排移民点。而赵Ⅹ保、赵则Ⅹ户,也和李Ⅹ维户一样,在南Ⅹ已建房,但后来却搬迁到大石排移民点定居。这样,当年的兰洞水库南Ⅹ搬迁移民点,最后在此定居的,就只是7户,37口人。
最初兰洞水库南X搬迁移民点的民居宅基地,是分为4个梯地,逐级在傍山地开挖的;建设好后的南Ⅹ移民点民居,都是泥墙瓦面(有一部份是杉树皮屋面)建筑。
在南X移民点,也不知当时政府领导是出于何种考虑,他们竟然把兰洞村委会的办公楼,和兰洞村中心小学校,安排建在这个少户少人口的移民点上(原兰洞自然村当年已整村搬迁到了山外坪岭村委会大石排移民点,搬迁后的兰洞村委会称喻,依然沿用未搬迁时的名称)。
从桥头自然村搬迁到南Ⅹ移民点的村户,除一户由于人口较多,当时的兰洞水库搬迁委员会,帮助协调重建了一座大三间外,余下的4户建了小三间,2户建了小二间。
这些“大三间”,“小三间”和“小二间,是当时兰洞水库搬迁委员会,对搬迁移民重建户型的统称。
所谓“大三间”即是:堂屋(厅)4米X5米,两厢3、5米Ⅹ5米。
“小三间”是:堂屋(厅)3、5米Ⅹ4米,两厢3米Ⅹ4米。
“小二间”是:堂屋(厅)3、5米X4米,1厢3米Ⅹ4米。(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