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完成今天的文章,推荐一个最喜欢的剧,我又N➕1次看了这个电影《如晴天似雨天》,每次看这个电影看Eleanor和Reggie相处的细节,我都会想到这句话: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虽然我不认为这个12岁的男孩和20几岁的女保姆之间产生了名副其实的爱情,但仅仅几个月的相处,让两个孤独的灵魂相互陪伴、相互理解、相互拯救。这种超越年龄、职业、社会地位的神交使人动容,让人向往。
是什么让两个孤独的灵魂产生了共鸣呢?我认为是相似的生长环境。一个是贫穷的小镇女孩,一个是家里有图书馆和15个阳台的富家天才小少爷。看上去云泥之别,实则殊途同归。他们都有一个令人失望的母亲,Eleanor与男友分手无处可去想回家住几天时,她妈妈怕她回家添麻烦找理由拒绝了女儿。她妈妈在她爸爸当兵参加海湾战争时出轨了爸爸的弟弟,后来爸爸病危也没有去看望和照顾。
Reggie的妈妈给Reggie提供了优渥的生活,但却从来没有真正理解儿子。Reggie从小就能阅读,妈妈觉得好玩把不到两岁的儿子带去派对,坚持让他坐在桌子中间读东西给一群醉汉听。Reggie喜欢走路上学,妈妈也坚持让他坐家里的车上学。更别提让一个聊了不到十分钟的陌生女孩单独照顾儿子几个月了。
妈妈的形象始终在她们各自的位置上,可妈妈的温度却一直没有温暖过他们的儿女。
她们都有一个存在于脑海中影像般的父亲Eleanor的爸爸对Eleanor不错,但离婚后也很少再出现。Reggie的天才酒鬼爸爸在Reggie3岁时死于车祸。爸爸的角色虽然不在位置上,但Eleanor和Reggie的脑海中始终保留各自对爸爸的美好影像。
就像《隐秘的角落》想表达的那样:家庭是最大的修罗场,家庭内部那些隐形暴力是更可怕的,是整个故事背后的动因。
除了相似的生长环境,Eleanor和Reggie都是很有音乐才华的人,Reggie会拉大提琴会作曲,Eleanor会演奏科尔内管,而且成绩斐然。
Reggie是一个有个性,有魅力的小男孩,是我最喜欢的电影角色。他的身上有超越年龄的成熟和才华,也有符合年龄的纯粹和真诚。
Reggie不想坐车上下学,一方面他像个世俗的大人一样给司机钱,获得步行的自由,用钱做冰冷的交易。一方面像个纯真孩童一般同情司机家庭困难、女儿生病,用钱做温暖的善举。Reggie才华横溢博学多识,不仅会作词作曲拉琴,阅读量也惊人。他的思想高度完全超越同龄人。当Eleanor看到Reggie精彩的演出时问他:“拉琴是你长大的梦想吗?”Reggie回答:“不是,我可不想孤独老死一人沉醉,更不要说艺术作为一种语言已经灭绝了。”当Eleanor因为做饭女佣喜欢在自己屋子吃饭而不是和他们一起时认为这很奇怪,Reggie对Eleanor说:“知道吗?或许你把你的个人道德观和期望值强加在他身上了。”
这两个情节让我震惊,也让我知道在资本主义的土壤上,一个有着人文关怀和人权信仰的青少年是什么样子。
Reggie也是一个温暖的小绅士,E辞职要离开时Reggie给elena做了蒜香面包和Eleanor喜欢吃的零食让她路上吃。
最让我触动的是Reggie对Eleanor源于教养的尊重、发自内心的欣赏和惺惺相惜的鼓舞。Eleanor有过人的乐感,她演奏科尔内管被茱莉亚音乐学院录取,却因为没钱交学费放弃了,后来还因为经济困难卖掉了科尔内管。Reggie对Eleanor说:“你有音乐天赋,你就有义务好好培养它。要是你不好好展现自己的才华,就是在犯罪。”Eleanor反问:“记得你说过艺术已经死了呢。”Reggie回答:“是的,如果所有伟大的艺术家都遗弃了他们的乐器。”在Eleanor离开后,Reggie还给Eleanor邮寄了一个精美的科尔内管。
我想一段好的关系除了让人减少孤独外,还会让人获得成长并认清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电影画面唯美、音乐动听、情节紧凑、细节生动。开篇时镜头慢慢推进,进入男主Reggie的生活。结尾处镜头缓缓拉远,逐步退出女主Eleanor和电影故事的世界。 结尾时先响起了用钢琴弹奏的主题曲Likesundaylikerain的旋律,伴随Reggie拉起大提琴,主题曲响起了大提琴的合奏,最后Eleanor在家门口吹起科尔内管,又加入了科尔内管的合奏。音乐层次丰富,使人眼耳合一,沉醉其中。 影片细节表现力也非常强,仅仅几个镜头就使Reggie的妈妈形象鲜活而生动。Reggie妈面试Eleanor时问她抽烟吗?Eleanor回答不抽。Reggie妈说:“想抽就去阳台抽。”又问Eleanor有男友吗?Eleanor回答没有,Reggie妈说:“想见男友可以去他家,不许带来这里。”几句对话让Reggie妈无论对女佣还是儿子,不在意别人想法只看重自己判断的形象活了起来。
这部《如晴天似雨天》是我最爱的电影,没有之一。每次看都有触动、有共鸣。希望有时间你也可以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