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7-1 21:2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在笔者所居的瑶山里,当时的大队部(相当于现在的村委会)按瑶山里各生产队(自然村移民村)的人数抽调青年人,组建起了一支大队部直辖的突击队,负责当时瑶山大队各生产队中复杂难做的工程。
上个世纪的70年代,当时瑶山里的各生产队,还是处在“大集体”时期;瑶山也和山外平垌的生产队一样,每年是以插禾种稻为主业的。
当时的生产队社员,每天都出集体工,在年终分配的时候,生产队就按各社员当年出集体工的天数、每个工作日应得的报酬搞年终结算,计算各社员家中的实收。
当时劳力多的,可能年终分配时是有盈收的,家中老小多、劳力少的户,那就得是负数,是要倒填钱款进生产队,才能找平生产队的收支平衡的。
这个话题似乎是有点扯远了。不过,笔者的原意,是让读者能了解那个时代的大环境,从这些粗略的描述中,为读者讲解当年特定时期,所发生特殊事件做一个铺垫。
话说当年瑶山里的各生产队,按人口总量而抽调的瑶山“青年突击队”,在大队部干部的领导下,在一年的各个时期,他们都在各生产队中负责开荒造田、挖路筑渠筹艰难工程;当年瑶山里的这个青年突击队,他们是以年轻身体强健为本钱,当时没有现代化的机械设备,他们主要是以锄头、刮子、铁锤、钢钎等原始工具,向大自然要效益。
当时笔者的村庄是刚从水库淹没区内的原村移民新址不久,当时的移民村人口少劳力有限。当年移民们种出的稻谷,想要变成米粒煮粥饭,还得用谷磨磨开谷壳,把糙米倒入家碓中人力舂米后,再用筛簊筛播米糠后,才能煮食。
为了减轻人力舂米繁重的体力活,当年笔者的父辈们,便想在移民村中做一个水力舂米的装置;该装置主要是以木料木工榫卯组合而成,它以水车转动方木,用方木中横穿的短木拨动碓尾,让碓头昴起冲下在地上所设的装糙米凹中,用碓心冲力磨察米皮成精米。当时,在别的生产队,已基本上都有这种“先进”的设备了。
当时瑶山植被葱郁,用于制作水碓的一应木料不成问题,制作水碓的木工师傅村人也找到谈好了工价,就剩下水源这一主要事情没有得到解决。
当时父辈们的设想是,从1华里外的一处冲溪中,挖一条引水渠到村边,这水碓的水源就能解决。
但是,当时移民村的人口劳力少,每年种那几十亩水田,移民村内的劳力都成问题,修水渠引水这事,如果只靠自身劳力,肯定是办不了的。也因水源问题,移民村人尽管酝酿多年,但这个“水碓”梦想,在当年也只能是一拖再拖。
情况向大队部反映后,大队部的领导急移民村人所急,他们便决定动用大队部的“青年突击队”,帮助移民村人用人力挖出一条引水渠来。
当年瑶山大队部10多个青年突击队员,他们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便帮助移民村人挖成了一条500余米长的简易引水渠来;当年瑶山大队部的这些青年突击队员,他们为移民村后来装没水力舂米装置并投入使用,是立下了不可磨灭功绩的。
回想过往,觉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得是相当的不容易!在那个一切以人力为主、缺这少那的年代,瑶山人艰苦创业的精神,还是值得现今的年轻一代继承学习的。我们为当年瑶山大队部领导的智慧点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