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那个时候物资贫乏、个人工资收入的绝对数比起现在来少很多很多。但由于身边的人大部分都是这样,没有太大差别,所以日子该朗子过还是朗子过。这个时期,正是五零后陆续进入谈婚论嫁的时候。就像现在一样,结婚时该置办些什么,社会上都会有一些兴法。当时比较时兴的就是“三转一响三十六条腿”了。具体是些什么东西,除了八零后及以后的不记得和不知道外,其他年代的人应该都知道。以前论坛上也有贴子讲述过,就再啰嗦一下: 三转: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一响:收音机(八十年代后变成“三大件”:彩电、冰箱、洗衣机) 三十六条腿:木制家具,按一件家具四条腿算。各地各人实际不尽相同,有的多一些、有的少一些,有的地方高达七十二条腿。 基本配置是:双人床、床头柜、大衣柜、五斗柜、书桌、餐桌、沙发椅子等。
讲点以前的“三转一响三十六条腿”
讲点以前的“三转一响三十六条腿”
那个时候青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从参加工作开始十八元到七、八年后逐渐增加到三、四十元左右。到准备结婚时积攒下来的钱十分有限,特别是男孩子。家庭条件好的可以支持一些。如果要操办齐上述物品,加上办酒席,还是有一些困难的。因此,“穷则思变”,能自己动手做的自己做。 家具在当时还没有什么成品卖,有也是比较贵。所以大部分人就自己做,不懂做的请朋友帮做。各显神通想办法搞木料(当时木材是限制从乡镇运出来的) 家具做好了还要油漆,有两种油漆方法:一是传统的生漆,二是虫胶漆。桂林喜欢生漆的多,其特点是生漆漆面光滑、越用越亮、用久黑里透红。但是工艺比较复杂,熬生漆这一关掌握不好就会失败。而且有些人生漆过敏,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脸上长红豆豆,其痒无比。 桂林那时流行双人床兰花床,就是在床尾面板装上一个木质兰花造型,故名“兰花床”。
讲点以前的“三转一响三十六条腿”
讲点以前的“三转一响三十六条腿”
讲点以前的“三转一响三十六条腿”
沙发有纯木制的,也有用弹簧做的“软”沙发。弹簧沙发又分全包与半包,全包就是坐位与支架、扶手都是用沙发布面料或者人造革面料包裹的,半包的支架扶手不包面料。 我当时的一套家具是:双人床、床头柜、三开柜、储物矮柜、书桌、半包弹簧沙发。样式是上海时兴样式,油漆为虫胶漆。大部分是一位朋友帮做的。
现在还留存有三开柜和储物矮柜,其他都在后来陆续送给需要的人了。
讲点以前的“三转一响三十六条腿”
另外的“三转一响”只能买现成的了。但也不是大部分人能够一次性买齐全的,可根据各人情况按轻重缓急的需要来选择先买什么。 这里提到的“一响”有部分人能做,我也是其中一个。由于从小喜欢无线电,从矿石收音机做起一路过来,做起来还是没有问题的。当时做的是一台仿“红灯711”型电子管收音机(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山寨”) 托去上海出差的朋友买回来一个同品牌机箱和旋钮,里面的部分自己做,完成后从外观上完全看不出来是自己做的。因为有很多配件是自己原有和自己加工的,这样做出来要比买现成的少个几十元。
讲点以前的“三转一响三十六条腿”
到了七十年代末长海机械厂出了一款9寸黑白电视机,从这个时候开始,电视机逐渐进入了老百姓家庭。我们宿舍有一户三口之家的家庭就买了一台。有好节目时还到他家去看。 八十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个人各方面条件也慢慢得到改善,商品也不断丰富,家具电器不断更新,也就没有必要再自己动手做这些物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