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75|回复: 1

[茶城往事] 恭城老周王庙——可否撩起你“点点仔”乡愁!

[复制链接]
avatar
  • TA的每日心情
    kx开心
    2023-5-16 08:59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online_supermod 发表于 2016-11-14 10: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一代廉吏北宋监察御史周渭,是从恭城瑶乡走出的一位伟大的历史文化人物。清官佑民,自北宋以来千余年间,历代恭城人们都通过修建周王庙(周渭祠)表达对清官的景仰。至今,保存在县城里的周渭祠还有两座。一座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东门头周渭祠(现为国保单位)。另一座是燕岩对岸的老周王庙,现濒临毁损。
            老周王庙(人们称老庙)位于县城茶江下游燕岩古渡口处,面朝东南方向,建筑分门楼、前厅、正殿以及前后左右厢房,建筑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初步判定始建于元朝至正八年(公元1346年),至今有668年的历史,是目前恭城境内现存最古老的周渭祠。老周王庙在解放初期曾被用作人民ZF的粮食仓库,在恭城保卫战中成为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匪徒的重要战场。祠内镶嵌有元朝朔中大夫同知广西两江道宣御史元光祖撰写的《敇封灵济忠祜惠烈王传》石碑,还镶嵌有清光绪五年的修缮碑记以及捐资情况等珍贵碑刻。其中碑刻《敇封灵济忠祜惠烈王传》的前半部写的是周渭的传纪,中断是颂文,最后是作者为祭祀吟诵而作的赞赋。颂文和赞赋都写得很有气势。
           然而,由于时代变迁的原因,老庙(周渭祠)因多年失修,已经毁损十分严重,可能到了消失殆尽的边缘。倘若它仍然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话,那么,修缮保护工作已刻不容缓。
           对于这千古老祠的去留问题,可能众说纷纭。我个人的观点是:假如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能够兼顾保护的话,可能是最好的。但如果从大局考量也已不便保存,那又另当别论。关于保护的必要性,笔者主要设想如下:
           其一、从凸显地方历史名人角度上看。历史名人是提升一个地方文化魅力进而提升地方知名度的一种有效载体。纵观当今时事,历史名人的文化宣传效应越来越引起各地关注,有不少的地方已经出现争抢名人地现象(抢注效应)。周渭之于恭城无疑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正面人物!当别人挖地三尺也要寻找自己闪光点的时候,我们只要轻轻吹开一层历史的尘埃便焕发璀璨夺目的光芒。恭城要打好历史文化名人(周渭)这张牌,其历史的痕迹当然是越多越好。因此,燕岩老祠作为名节昭耀宋史的一代廉吏周渭的历史纪念地,对于恭城可能还有较大的存在价值。在不断宣传强化之后,恭城文化的软实力有可能进一步加强,恭城的形象宣传词里就还可以加进一句:“廉吏故里,清新瑶乡”。
           其二、从建筑物本身历史价值角度看。历代恭城人尊称周渭为“周王”,并虔诚朝拜,千秋祭祀,有联咏赞曰“百代相传周御史;千秋怀念古乡贤” 。老周渭祠也表达了古代民众对于周渭关爱民生福祉的极度崇敬、感恩以及祈求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至今在社会当中也还传播着一种正能量。由此,老周渭祠在历史和现实中都体现出一种珍贵的精神价值。另外,老祠作为始建于元代的古老建筑,承载了漫长的历史,这可能也算弥足珍贵的了——当今世人怀着仰慕的心绪赞美精美绝伦的“元青花瓷”的时候,恭城人可曾想象,那老庙当中的一些“残砖破瓦”可也许是跟那些人们啧啧称赞的“青花瓷器”为同一时代的见证呢?保存这一古迹,至少可以为恭城城区再添多一处历史文化节点。
           其三、从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名镇角度看。恭城已十分幸运地被命名为“全国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这是对我们的激励,但又是是鞭策。因为,当我们将这闪光的牌匾领回家,再冷静盘点一下家底时,我们的确还有必要“想的更多”。单说我们对历史文化硬件(环境)的保护,就的确存在有不尽人意的地方。由于过去的历史种种原因,恭城那些能够讲述历史、展现历史的古代建筑已然越来越少了。
           试想,假如今天有这么一位外地游客,他因心中仰慕恭城历史、并冲着“全国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恭城”这块牌子要从我们的高铁站下来,将入县城“徜徉恭城历史文化之河”,那么,我们能拿得出手的“好东西”又有多少呢?这时您是否会在心中尴尬念道不过“三庙一馆”而已!可看的历史痕迹真的太少了啊!我还能带他去哪里呢?
          是啊,那些曾经令人流连的东门古渡、吉祥老街、兴隆旧市已然面目全非;对于那些前人所津津乐道的广东会馆、福建会馆、江西会馆的真实影像也只有从老前辈们的照相机里面去看了;还有那些恭城古衙门、凤岩书院等等就只能从90岁的老爷爷板路故事里去听了。这时,您是否在想:假如那些或者更多的反映历史的东西都还在,我们就可以带着这位“高铁客人”在恭城县城走上一整天,就不会辜负了客人,也就不会这样尴尬了。那些东西如果都还在,那该多好!逝去的东西永不再回来,时代留给我们的机会只有现在。那么,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古代建筑,别再给未来留遗憾。
           关于城镇乡村建设工作,习近平同志曾经强调指出,村镇建设要“记得住乡愁”。我想,恭城的建设也要定位于乡土特色,尽力保护历史文化遗址、痕迹、建筑等历史遗产,让它们为人文恭城添彩。因为,真正民族的、地域的个性化的东西才是可以走向世界的东西。
          对于古代建筑,除了修缮以外,利用和使用也是保护的有效手段。比如恭城孔庙,过去因为一直使用而得以保护下来,尽管文革以来里面没有任何有关孔子文化的展示资料、展示物,但终究先保护好了建筑物,对后来逐步完善提供了可能的条件。我想老周渭祠也是这样,可以先进行保护性修缮,修缮完成后如果暂时没有大的想法和构思,也可以作为老人们活动或其它一般性公共场所。但是,抢救保护是第一位的,这样就给未来留下最大的可能。
           值此政通人和、百废待兴时势之下,保护古祠,增其旧制,进而修缮周渭祠(老庙),是否正当时宜呢?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6-11-14 11: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1_484:}{:1_48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applogin wechat_login1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