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467|回复: 19

[恭城历史] 奉家山瑶人遗址再探

[复制链接]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6-3-23 16:40: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南宁市 电信
摘要:生活在古梅山的民族,秦汉称长沙蛮、武陵蛮,隋唐称“莫徭”,宋称梅山蛮,其族属即今苗、瑶、侗、土家诸族。梅山“王化”之后,经宋元明数朝,梅山蛮悄然消失。笔者带着这个疑问,广泛进行社会调查,以大量的事实证明:梅山蛮一部分在战争中死亡了,一部分被迫迁徙了,一部分被汉族同化了。因此梅山依然生活着梅山蛮的后裔,梅山是苗、瑶诸族的祖山之一。

拙作《奉家山瑶人遗址初探》先后发表于《娄底日报》、《娄底师专学报》,在社会上引起一定的反响。近年来,笔者继续在民间进行调查,对“初探”提出的三个观点进一步考证,并有新的发现,故有今天这篇“再探”。
开篇之前,有几点先作个说明:
1、本文所说的奉家山其范围主要是现今的水车镇、奉家镇和溆浦县的岗东乡(原属新化地,名江东),它只不过是梅山的一个点,但它绝不是一个孤立的点,文中涉及历史、民族、文化的范围不仅包括新化,还包括宋史《梅山峒蛮传》中所辖的范围,甚至远涉两广云贵川等地。
2、古梅山的民族,秦汉称长沙蛮、武陵蛮或五溪蛮,魏、晋、隋、唐称“莫徭”,五代宋初称“梅山蛮”,梅山蛮的主体民族,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苗、瑶、侗、土家诸族,但在旧时不是分得那么清楚,为叙述之方便,所以本文试图以“梅山蛮”代替梅山蛮民的族属。
3、本文还是按照“初探”的线索,以“战争、迁徙、同化”六个字为主线,以具体的事例说明古梅山是苗瑶诸族的祖山,回答“梅山蛮”人今何在这个问题。限于笔者学识与调查的浅薄,本文仅仅只能说是一次“再探”而已,错误之处,祈请方家赐教。

一、关于战争
战争,乃万恶之源。中国5000年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战争史。有资料显示,从公元前30世纪神农氏攻斧燧氏起,到清宣统三年(1911)南京之战为止,较大的能指得出名称的战争达1112次,从秦到清2200多年中,较大的战争就有960次。
这些战争,或争天子,或为红颜,或抢地盘,或反压迫,无论正义与非正义,可用“自残自虐”四个字可以概括。而这种“窝里斗”,有规律性、周期性:
春秋战国自相残杀了500年,经秦王政完成统一仅13年过渡,进入汉朝约400年的大统一;
魏晋南北朝自相残杀近400年,经隋朝完成统一仅28年过渡,进入唐朝约300年的大一统;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相互残杀,约400年,经元朝完成统一仅89年过渡,进入明朝约300年大一统;
满清统治西方入侵300年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6-3-23 16:41: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南宁市 电信
满清统治西方入侵300年,经民国过渡,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一统;
从春秋以来2500年间,不是分裂战乱的日子不满千年,而在千年的专制统治中,真正祥和的日子不到300年。而这期间的600个真龙天子,有一半被赶下台,有一半不得好死。这是一种何等惨烈的状况!
以上是全国的情况,在古梅山,情况是怎样呢?笔者统计,从东汉永寿三年(157),安化、新化的“蛮夷”参与长沙蛮起义军反叛开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近两千年中,中等以上战争达18次,其中除极少数为抵御外侮的战争以外,绝大部分为民族之间的自我残杀,不管正义与非正义,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随便翻开梅山的历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6-3-23 16:43: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南宁市 电信
随便翻开梅山的历史,其中不乏这样惨烈的词句:北宋开宝八年(975),“宋将石曦攻入梅山,捣毁板、苍诸峒,俘馘(割左耳以记战功)峒民数千人”;“太平兴国二年(977)梅山峒扶汉阳、顿汉凌率民起义,朝廷派潭州及邻近诸州屯兵镇压,扶汉阳阵亡,俘擒峒民二万人,取利剑二百斩之,余五千遣归”。这些战争中,与奉家山密切相关的达8次之多。本文试举几例如下: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6-3-23 16:46: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南宁市 电信
重点打恭城的吧,详细的微信搜索标题就可以找到,一直收藏的一篇文章{:8_936:}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6-3-23 16:48: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南宁市 电信
为了了解梅山移民在广西的状况,笔者于2004年12月,与娄底市文化局副局长贺月屏专程前往湖南永州、广西龙胜、恭城等地调查,发现这些地方的瑶民的宗教信仰、图腾崇拜和许多生产生活民俗事象与现今梅山本土特别是山区惊人的一致,一些老人甚至还能讲新化地方方言,他们不忘祖宗,怀念故土的许多故事令人感动。
“一片乌云黑四方,大瑶众生共商量。齐共铁心了,别我千家洞。心闷沉,往哪方?一片乌云黑四方,大瑶众生过桥忙。桥桥水水桥桥水,满眼泪汪汪……”这是恭城瑶民代代相传的一首“迁居诗”。诗中饱含着当年瑶族人被迫离开家园时藏于心底的深深的哀愁。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6-3-23 16:48: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南宁市 电信
位于湖南、广西接界之处有一都庞岭,人称千家峒,相传是瑶族迁徙后的聚居地,后因被官府所逼,十二姓瑶民将牛角锯成二十节,一姓一节,今后好相认,就这样被迫逃离。
数百年来,瑶族同胞为寻找到祖先失落的家园,“长鼓瑶人割不断,子子孙孙要寻源”,表达出他们寻根问祖的共同心愿。而他们的宗教信仰、民俗习惯、乡间俚语等方面,依然保留着梅山文化的根。
首先,从宗教信仰看,广西的瑶人普遍信奉师公教,师公教就源于梅山教,广西师公使用的“师刀”、“师棒”、“牛角”、“头扎”等法器,与现在梅山师公使用的法器如出一辙,“在柳江县成团乡板吕村的韦献山师馆内,供奉了师公祖师神位,横额为‘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6-3-23 16:49: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南宁市 电信
供奉了师公祖师神位,横额为‘梅山峒玉虚宫’”(倪彩霞《师公戏“三元”神师考》)。梅山玉虚宫即在今新化县城西正街,始建于元末明初,是新化县道会司所在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现收藏于广西恭城县档案局的号称百米长卷的“梅山图”。《梅山图》共五卷,实际长度约60—70米,宽幅30—35厘米不等,是各姓瑶民家族的藏品,但只有二卷有文字记载,其中一部分始画于明朝万历年间,于清乾隆九年(1745),因损坏不能张桂,由俸姓人发起捐银复制;另一部分于清乾隆60年(1795),由盘氏人捐文采画,纠首盘光头为画撰写序文并诗,文中有“彩新化旧,迢远名扬”句,应当也为复制。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6-3-23 16:50: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南宁市 电信
从我们拍摄到的《梅山图》看,它通过401个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像,描绘出古梅山瑶民的祭典、乐舞、农耕、狩猎等民俗事象,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古梅山的历史,宗教、生产、生活、习俗、服饰等多方面的文化信息,是研究梅山文化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瑶民无限怀念在梅山、在千家洞的生活,他们请画师将他们信奉的神仙、先祖的神像和生产生活的情景以图画的方式画了下来,当作“族谱”和“传家宝”一代一代传扬。每五年举行一次祭祀活动,叫做“还五冬洪门良愿”,将《梅山图》张挂出来,全族人一起,由师公带领族人,依照图形咏唱《梅山十峒歌》,歌本长达3300余行。怀念祖上在梅山的渔猎生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6-3-23 16:51: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南宁市 电信
怀念祖上在梅山的渔猎生活,虔诚祈祷神仙、先祖保佑五谷丰登、儿孙吉昌。再就是村里的师公死了,也要将《梅山图》挂出来,对图吟唱,送亡人魂归梅山故里。
这种宗教仪式,与现在仍在梅山本土师公死了,要做“送曹”仪式惊人的相似。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6-3-23 16:51: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南宁市 电信
二是从文化传承来看,广西瑶族现在许多文化民俗事象与梅山一脉相承,笔者以歌谣为例:
旧时,梅山山高溪陡,沟壑纵横,野兽众多,而梅山蛮居住分散,所以每当开山种地时,采取一种劳动互助的方式,在这种劳动中产生了一种“呜呵”山歌(又称“挖土歌”),人们到一起劳动时,总不忘唱这种歌,领唱人身上挂一面鼓、一面锣,边敲打锣鼓边唱歌,起鼓人先在鼓上烧一把纸钱,画一个井字,唱道:
一锤鼓,二锤锣,惊动山中土地婆,
土地公公爱打喊,土地婆婆爱唱歌,
锣鼓声声要调和……
随着一声“呵火”,开荒者一齐打喊:呵火火,呵火火。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6-3-23 16:52: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南宁市 电信
这种歌唱形式,场面非常热烈,既消除了劳作的辛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能驱赶野兽,一直保留至今。
广西瑶学会理事、恭城县瑶学者莫纪德,在《恭城县“宝庆人”风俗拾零》一文,写到“宝庆瑶”的生产风俗时写道:1970年观音乡水滨村专业队为开挖一块150亩的山地,组织300人唱“挖土歌”,其中开场歌唱道:
一下鼓来一下锣,今喊三声土地佛,
土地神佛莫见怪,如今世界自由兴,
打锣打鼓闹阳春。
从唱词中很显然看出,恭城的挖土歌源于梅山,只是在1970年那个“大集体”年代,讲究政治,对后面几句歌词进行了加工改造,其根本却没有改变。
笔者在恭城县观音乡水滨村茶园访问了71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6-3-23 16:52: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南宁市 电信
笔者在恭城县观音乡水滨村茶园访问了71岁的瑶族老人周明统,他演唱挖土歌的歌词和曲调,与梅山的“呜呵”歌完全没有出入。笔者再请求他唱一首情歌,他张口就唱——
妹妹,
清早起,来得忙,忘了衣衫在姐房,
长衣衫子要姐洗,短衣衫子要姐浆。
哥哥呃
今日晴来今日洗,明日晴来明日浆,
我要在长衣衫里放射香,短衣衫内放五香,
要你哥走起路来香十里,坐在屋里香四方,
穷人把做富人当。
这首歌,无论是歌词而是曲调,完全和新化水车、奉家一带流行的情歌一模一样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6-3-23 16:53: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南宁市 电信
“穿堂之鼓当壁悬,两头击鼓歌声传”,这里章忄享 在《开梅山诗》中,唯一描写梅山蛮文化生活的两句诗。如今,在梅山本土的“穿堂鼓”、“长鼓舞”已经绝迹了,然而在广西瑶乡,却久盛不衰,我们不仅在“梅山图”中找到了“穿堂鼓”的模样,而且看到了表演,周明统老人随手在柴角落里拾起一截柴火当作鼓,就地表演了“长鼓舞”,其舞姿、舞步依然是那么娴熟和优美。
三是从语言习俗上看。恭城瑶乡的梅山移民,还保留了部分新化方言。恭城县观音乡党委宣传委员刘先春,陪同笔者在该乡水滨村访问时,在一瑶家共进午餐。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6-3-23 16:53: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南宁市 电信
这个家的房屋是木结构,样式与梅山的板屋差不多,只是没有“干栏”,屋外有一小坪,菜园都用竹篾围了篱笆,起居室设一四方地灶,用四块石板相嵌,灶边摆一只中间空的四边凳(笔者且称之为凳桌),菜就置于凳桌上,中间吊一只铁锅,类似现在的火锅。这一切的摆设,除了那只“凳桌”之外,与新化奉家山等地的陈设相差无异。席间,刘先春说到他的祖辈也是从梅山迁徙去的,还说他的父辈们还能说一些新化话,笔者即问,奶奶怎么说?他回答“lian乗 lian”,妈妈怎么叫?他答:甲(jia)。听到这地地道道的新化方言,笔者情不自禁地提议以老乡的名义干一杯,他豪爽地一饮而尽,又随口冒出一句:“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6-3-23 16:54: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南宁市 电信
他豪爽地一饮而尽,又随口冒出一句:“慢几我呷醉里了”,这同样是一句典型的新化方言,意为“等会我会喝醉”之意。可惜笔者没有机会去见他的父亲,不能印证他讲的新化土话是家传还是“漂学”来的。但是矗立于恭城县城的“湖南会馆”里,陈列了一对石狮,那石狮胯下那一公一母的生殖器,却充满着古梅山蛮的“野性”和原始生殖崇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applogin wechat_login1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