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4-27 11: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记得那是1967年的夏末,离七月半不远了。那时一过七月半基本就不去河边洗冷水凉了的。因为到七月半太阳下山早了,太阳一下山,河面的风吹起就感觉冷了。恭城话讲:“七月半,鬼上岸”。所以也跟这句话有关,到了这时,家里的大人也会阻止小孩下河洗凉了的。
这天我们一行5、6个人又来到燕子岩的浮桥洗冷水凉。我们两三天前从其他地方刚转到这里来的。我们也很少长时间呆在一个地方洗的。来到浮桥这里就是要感受跳水的快感。
开始两天我们是在靠县城这头洗。这天有人提出:这头的鸬鹚鸟好臭,我们过燕子岩那边去试试看好不好洗。于是一行人过了浮桥到了燕岩这端的浮桥船上,发现这边的水深点,丝草也少。于是就在这里洗起来了。从浮桥上往下跳的感觉很好。洗完洗好衣服,就坐在船上等还想多洗一下的人。
几个人就海阔天空的聊了起来。谈跳水的感触,取笑一下跳水姿势差的。就聊到了早两年的电影《女跳水队员》中的高台跳水,那才够刺激。我们当时一排坐着,正面对着这兜大树(大樟树?),就端详着这兜树,它的一支伸进江里,既可以上人又够粗,而且伸进江里部分平直,便于往下跳,下面的水又够深。这不是一个良好的天然的跳台么!大家都欢呼了起来。决定明天来就去那树上试试。
我还提议:要是找得到一把钩钩布伞,还可以感受跳伞的滋味。这是在连环画《木偶奇遇记》(又名匹诺曹)里看到的。
等齐了人,我们就打道回府了。我们没有注意有几个燕子岩的小娃子也在津津有味的听我们的聊天。
第二天我们来到这里,喔嚯!这树上早就爬满了的小娃子,我们哪还上得去!?
原来是那几个听我们聊天的燕子岩的娃仔,听到我们的计划后,带了一帮人捷足先登了!
一个娃仔还真的把屋里的大钩钩布伞带来跳伞。不过没有成功,一受力那伞的布面就往上翘,兜不起风,不能减速。
从此,那里到热天就热闹起来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