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08|回复: 2

[原创文章] 随笔(153)栗木土话与“打斋茶”

[复制链接]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5-4-28 21: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南宁市 电信

可可随笔(153)

———————————————————————————————————————


栗木土话与“打斋茶”

可可

恭城油茶具体有多少年历史了?因无历史资料可考证,所以至今都无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但说它发源于栗木镇的土话(有人说是平话)人居住的地区,这个结论却是公认的。在栗木土著人中,于关于恭城油茶流传有一种说法,最初油茶不是瑶族和苖族人饮之,更不是他们发明创造的,而是由外地来打斋之僧、道人发明并带到土话人之中,油茶在恭城的历史最初就是在栗木说土话这地区。所以在土话中油茶就叫打斋茶。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叫“打砖茶”类似将发酵压成方砣的茶,煮沸、炒成半干加盐油、生姜、大蒜、葱头、焦米一同擂烂,加水煮沸饮用,可防治当时这岭南地区可怕的瘴气、虐疾、伤寒、腹泻痢疾和泡颈。后来当地人就叫它为“砖茶”。在栗木土著人的中,“斋”与“砖”同音,在土话中,斋与油在字义上却互为反义。在栗木土著人的传统观念中,斋食是不能含动物脂肪和沾荦的。所以,这打“斋茶”就是打油茶之说有矛盾的。所以,关于打油茶的历史渊源,我比较偏向后一种说法。

栗木乡高岭丶大石桥丶上宅丶上枧丶石头丶实乐丶大合这几个村共几十个屯的人讲的土话,不是瑶话,只有与之相邻的观音山乡的瑶胞才讲瑶话。在1985年以前这一带讲土话的人世世代代都是汉族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恭城县筹备改瑶族自治县时才将这一带讲土话的人大多数集体改民族成份才改为瑶族的。

栗木土话并非仅仅在栗木才有,湖南的江华丶江永和广西贺州的钟山、富川县一些乡镇就有一模一样完全相同的土话。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出差到江华丶江永,途中在一个靠公路的一个村子旁停车问路时,发现当地人讲的话与栗木土话大致相同,我试着用家乡这种土话与之交流了十多分钟,竟然毫无语言障碍。我如实告之自己是离此地几百里路的外地外人,之前从没来过此地。对方闻言惊诧不已,直言不敢相信。江华、江永桃川的一些村镇不仅语言上栗木土话相同,而且在生活习惯上也相似,那些地方的人也有打油茶吃油茶的的习惯。

不仅在湘西南的江华丶江永这一带有一些村镇的人讲这种土话,在湘西、黔东、川东南的部分乡镇也现发与栗木土话极其相似的土话族群,他们许多单词的发音及表意都是相同的。在与恭城相邻的平乐县丶富川县的一些村屯也有许多人讲的土话与栗木土话非常相似。因此,我相信,生活在恭城县瑶族自治县大半个栗木镇说土话的那些人,与江华丶江永和湘西黔东川东南部分乡镇说这种土话的人,历史上一定有族群渊源上的联系。

有人研究过栗木土话与上古汉语有许多联系,同时又与湘西土家族人丶川东南丶黔东南一带的苗族人语言有一些联系,所以,有学者认为土话的形成可能与史上秦时丶汉初丶明初华东丶华中三次人口大迁徙有关,是从华东丶华中移民到川东丶湘西丶黔东南的汉人与方地苗丶瑶丶土人结合融合形成的独特语言。说这种土话的族群可能是这几民族的混合体。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5-4-29 11: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梧州市 联通
{:1_489:}{:1_489:}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7-3-30 11: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1_489:}{:1_489:}{:1_489:}{:1_489:}{:1_489:}{:1_477:}{:1_48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applogin wechat_login1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