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87|回复: 0

[恭城历史] 保存完好的朗山古民居壁画

[复制链接]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4-11-29 10: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 电信/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保存完好的朗山古民居壁画206 / 作者:俗人 / 帖子ID:106171
保存完好的朗山古民居壁画朗山古民居位于莲花镇朗山村中心。朗山村因背倚朗山而得名。其山为高大的石灰岩石山,山上树木葱茏,山北麓为30度左右的缓坡,整个村子依缓坡逐级上升,6座古民居在村中自北向南依次排列,坐西朝东,形成一个长约200米、进深100米的扇状古建筑群,各房占地约300平方米左右。
    古民居建于清光绪八年(l882年),原为周姓祖业,土地改革时期分给农民居住,由各人自行维护,产权属于私人。l992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升格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座古民居有4座基本保存完好。古民居清一色的清水砖墙,砌筑工整细致,硬山风火山墙高低错落有致,艺术构件花饰繁多,显示了往昔主人家的富贵、儒雅。各户独门独院,都是三进三开间带厢房或跑马楼一至两层的建筑。一般是首进为三开间正大门,两层楼高的青水砖硬檐,拾级而上进入一字大门,两侧为厢房、跑马楼,中留天井。过天井到第二进两层高的主楼,楼下为敞厅(俗称堂屋),两侧为厢房。穿过敞厅后面又留天井,天井较窄,主要是为解决第二进与第三进屋面排水而设。第三进为厨房。厨房后有一条自东而西流淌的溪流,小溪出自东端的龙眼泉。各户从溪流分出一条小支流引入户内,饮水在溪流中提取,其它用水则在分出的小支流提取。科学利用水源是朗山村在设计上的特色之一。
    6座古民居有院墙相隔,并有侧门和巷道相通连成一体。这种建筑,据说发生火灾时邻里不会受到秧及,遇盗匪行窃抢劫时各房又可相互联防共同御敌。如此多方考虑的住宅建筑模式,实属罕见,值得建筑学家研讨。
    朗山古民居的另一建筑特点是文化氛围浓厚。窗棂格扇多为雕花,连挑檐梁上的托峰都是麒麟瑞兽、花鸟虫鱼之类的雕饰,多数堂屋置有做工精细的神龛,供奉先祖神祗和土地财神,个别堂屋楼顶还置有斗八藻井,绘以太极图饰,古朴大方。更为别开生面的是,雀替麟花刀法利削,层次分明,与县城文、武两庙的雕饰相比各有千秋。各房都有内涵丰富的彩绘壁画,除福、禄、寿、喜诸多吉祥图饰外,还有很多神话传说人物故事及题词题诗、书法。书法有正楷、行书、篆体、隶书、魏碑,更为有趣的是还有颇具意味的反书(即将字体反面书写在檐下壁上)。像这样的壁画多达100余幅。比如“姜太公垂钓渭水”、“三顾茅庐”、“八仙过海”等图画,画旁有题诗:“梦卜殷勤矣,旁求渭水中。垂竿璜独钓,车载著奇功。”“三国纷争日,南阳卧草庐。百吟春抱膝,尔顾始登车。”“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还有《李白与韩荆州书》等古文,都饶有意趣,可见住宅主人的风雅高致。虽历经百年,色彩鲜明,浓淡依旧。之所以如此,因当年使用的是矿物原料。
    6座民居呈扇状一字排列,大门都朝东开,街中有高耸的碉楼,寨头、寨尾置有门楼,村边砌筑青石方料的寨墙,小街、巷道、多为石板路,平整光溜。
村头还完整地保存着一座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的“惜字炉”,该炉为塔式建筑,塔分3层,6角形。朗山村历代都出文人雅士,舞文弄墨者甚多,常将不成器之手稿焚于塔内,从不乱扔乱丢,养成了良好的惜字风俗。此惜字炉是瑶族人民崇尚文化、重视教育的实物例证。
    朗山瑶族古民居是桂林地区目前已知的一处建筑最精美、平面布局规划最科学的古建筑群。正如全国人大教科文委员会考察组发表的文章所说:“……这个村寨是相当精美极有特色的,既可以感受到汉文化的明显影响,也可以看到本民族的特殊创造。”
朗山古民居建于晚清,融合了汉瑶民族的建筑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建筑学方面的研究价值,集中反映了恭城人高雅的审美情趣与高超的建筑艺术。作为少数民族文物,它是一处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典型的实物例证。     
保存完好的朗山古民居壁画932 / 作者:俗人 / 帖子ID:106171
保存完好的朗山古民居壁画960 / 作者:俗人 / 帖子ID:106171
     朗山古民居壁画(来自恭城旅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applogin wechat_login1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