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47|回复: 6

[原创文章] 往事(52)最后一批离开和至今还留在 石头村 的“插青”们

[复制链接]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4-9-6 15: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南宁市 电信
本帖最后由 可可 于 2014-9-18 23:22 编辑

可可往事(52)
————————————————————————————————————————————
可可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从各个城镇来插队的人四十多人,有的是一家老小下放来的,有的是年青人单个来的。他们大都来自附近的栗木镇上、栗木锡矿和桂林市、邻县平乐。我记得他们中家乡离这里最远的是落户在第3小队的杨XX,他是从天津只身来这里插队的。当时的年纪应该已不算年轻了,大约有30多岁,头上夹杂些白发,因他曾救活过被电击昏死过去的社员,才被发现他原来是一位懂医术的人,可能下放前是一名医生,当年大队成立了医疗室,正缺少村医,于是他就被抽调到大队医疗室当一名上班记工分的“赤脚医生”那几年从妇女生小孩到老人小孩感冒发烧都由他和另两名“ 赤脚医生 且主要由他 看诊,那几年内全大队三千多人几乎人人都接受过他的看诊。杨医生大约是1971年来插队的,大约是在1975年左右以落实照顾家人的政策返回原籍,他为人和蔼可亲、说话风趣幽默,在当时当地人相信他的医术比公社卫生院的医生的水平还高。我上小学四年级时,有一天在蓝球场上蒋德员之弟用瓦片掷伤了我的额头,鲜血直流,老师将我送到大队医疗室,杨医生一边为我用碘酒对伤口进行处理,一边说:“唔,还好、还好,只是在额头上砸出一个小坑咕,离眼睛还有差不多1寸远呢!头骨伤了点表面没有打穿流出脑酱来,不要紧的。不要再顽皮了,要不下次就难讲了。”
    他们这些人因各人的家庭背景不同,在石头村的呆的时间长短各不相同,有的人来了一年半载就以招工名义离开了,有的人呆了三、四年,有的人却呆了近十年,直到“四人帮”倒台两三年才撤离,还有人与当地农民结婚成了家至今还留在村上。张连民、卢达立(茵牯)、唐先年(先年牯)、陈龙华、杨锡林、杨仲林(黑子)、全小毛、在第4队插队的吴XX(大约在1978年与同生产队的桥生同一批入伍,大埠尾的周品林、苔塘陈乐荣、邓科同属一个部队不同连队。吴、周、陈、邓在汽车连。吴XX退伍后分配到税局工作,至少在2000年人仍在县地税或国税局)、周国平、欧(阳)毛毛(群山)、王玉珏、林菊英、杨大妹、廖素娟、蒋……这些最后一批离开石头村和至今还留在村上的 “插青”,如今都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了,不知他们如今生活过得怎么样、他们还记不记得当年哼唱过无数遍的《插青之歌》?
    “打起背包,收拾好行装,我们就要离开亲爱的妈妈,到千里之外、上山下乡支援边疆;火车就要启动,泪水在脸上流淌,亲爱的爸爸妈妈不要为我忧伤,再 见吧!我可爱的城市,请你记住我们青春坚定的步伐;再见吧!我敬爱的老师,请你为我们祝福,我们就要出发;还有那偷偷抹泪的姑娘啊,不要为我忧伤!再见 吧!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青春献给祖国无尚荣光……”
    关于他们的故事,有泪也有笑,我见证过。
    当年的知青一定还能哼得出这首具有俄罗斯民歌风格的曲子。我见过当他们中有人招工、招工农兵学员、应征入伍,离别前头天晚上几个知青就会聚餐,喝过酒后就到河边的草地上吹着口琴,反复唱着这首歌,先是低声地哼着着,到后来越唱越大声,到最后就带着哭腔几乎是在吼着,这时就会有人嘤嘤地哭泣起来。那时我年纪还小,懵懵懂懂地不知他们为何要哭,那歌词不是写得慷慨激昂的吗?再过几年后,我明白了他们为何总会在有同伴离开的前夕就会喝酒,喝酒后就会反复唱这道歌,总是有人唱到哭的原因了。他们心中苦啊!
他们那时生活真不容易,繁重的农活不仅身体受累,清贫、孤独、回城无望、年龄渐渐到达“晚婚”年限却不敢恋爱结婚和没有合适婚恋对象(一旦结婚了,特别是与当地农民结婚,就基本上失去返城的资格,要在那儿“扎根”当一辈子、子子孙孙当农民)这些会令心累。那是一种背井离乡、受流放、被抛弃了的感觉。难为他们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张、王夫妇俩、
、唐等都分配在蚕场,后来才转到虎尾园艺场,张夫妇及其兄苏民后来调到西岭供销社,在那提为副主任,之后又调到县城。1975年左右卢与本村第6队美苟结婚、唐与第4小队的满苟结婚,他们在果园场退休后,回到石头村其夫人家。他们都有儿女且已成家立业了。欧(阳)毛毛(群山)在栗木供销社工作过,不知是不是退职还是退休了。写得一手魏碑体好字的廖素娟曾是村小学校代课教师,她大约是在1979年底或1980年初离开石头村的,她后来好像在教育部门和县司法局工作过,与林仕亿老师结婚,林老师在八十年代中后期调桂林(《漓江日报》)日报社文艺部做编辑时,她也调入该报社做了一名编编。周国平返城后不知所踪。林菊英留在村里做农民至今已有第三代人了;陈龙华与他父母及在石头村出生的弟弟刚子返城后不知以后的情况(有人说龙华返城后分配到马林源林场做了一名林场工人);杨大妹与村民德苟结婚一直留在村上,现已做上奶奶了,他有两位兄长锡林、仲林及弟弟志林、幼林、妹妹素芬随父母一起回到栗木镇,八、九十年代锡林、 梁氏夫妇率儿女琼瑶、长子建洲、次子XX在锡矿搞矿砂,日子过得不错。仲林在村上时就与村民田文海长女结婚,他们回到镇上后安排到镇上集体单位上班,就是石灰厂、尾砂厂之类的手在生产企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率弟弟志林、幼林到河池南丹开矿,生意红极一时,成为首批百万户,后因与人发生争斗而惹官司,生意从此败落,三兄弟返回栗木,其父庭芳老人大约在2003、2004年间病逝,在县城医病其间还租住过我的房子。桂林知青妹蒋X姣嫁村民新华为妻,至今仍留在村上,已成为地道的农民,现已是儿孙满堂的奶奶级的村妇。全小毛1979年战时征兵时,从石头村就征入伍并上了对越南自卫反击战场,1981年秋退伍,分配在县百货公司做了一名库管员,1985年左右与平安供销社一名同为栗木镇籍杨氏女工结婚。现夫妇俩退休了。    据我所知当年在石头村插队而至今还在那村上真正扎根的还有一些人,他们是:蒋X姣(桂林人,新华之妻)、杨大妹(栗子镇人,杨六郎庭芳之长女。德苟之妻)、林菊英( 栗子镇人 ,荣华之妻)、茵牯(姓卢,栗子镇人 。美苟之夫)、先年牯(姓唐,栗子镇人 。满苟之夫)如今他们都年过花甲,在那里他们有了第三代人,是地地道道的石头村人了。
    这是我至今所能记得起最后一批离开和留在石头村的插队知青的名字,以及
和听到他们离开石头村后的一些情况,可能记忆有误,听到的信息也可能有误,请当事人和其亲友见谅。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4-9-6 15: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比旧社会挨饿强点点岁月。{:1_481:}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4-9-6 18:5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1_477:}{:1_477:}
avatar
  • TA的每日心情
    wl无聊
    2024-12-8 16:17
  • 签到天数: 111 天

    [LV.6]常住居民II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4-9-6 19:5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电信
    {:1_477:}{:1_477:}{:1_494:}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4-9-7 09: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1_481:}{:1_477:}{:1_494:}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4-9-7 09: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恭城县 电信
    {:1_477:}{:1_477:}
    头像被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4-10-9 00: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applogin wechat_login1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