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恭城最不统一的节日就是中元节了,俗称七月半。各家各户都一自己不同的时间和惯法。从中元节其实可以看到你们家族的很多东西,民族成分也许改变了,但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中元节,也许能管中窥豹,道出你们的家族来源。
首先看看度娘的:
为什么七月十四过鬼节 说法一 相传南方原并无中元节,是古代汉人南迁传入的。但为何南方过的中元节是“七月十四”而不是“七月十五”?有这样一种传说是:大约在宋代,北方战乱,一批汉人仓促南逃。但就在逃走前夕,他们遇到了一个难题:如何把祖宗带走?按传统,只有在除夕 、清明 、重阳和中元节祭祀祖先时,祖先们的亡灵才会聚拢回家,能跟着灵牌走。此时离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只有一天,但他们已经等不及。为了聚拢祖先们的亡灵,他们决定提前一天过中元节,把祖宗的亡灵集中起来,然后带着祖宗牌位逃往南方避难。后来,为了纪念这个日子,逃往南方的汉人就把中元节改为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四过。现在,“七月十四”已经是许多南方汉人和少数民族共同的节日。 为什么七月十四过鬼节 说法二 据查,南方人过的节是七月十四,北方人过的节是七月十五,都叫中元节,即鬼节。南方人之所以在七月十四过节,是因为以前外敌入侵,为了避免因过节而被敌人一网打尽,先人们就把节日提前了一天。 鬼节到底是七月十四还是七月十五? 鬼节习俗复杂,有的地方是十四,有的是十五,甚至有十三十二过鬼节的。有的地方是要在七月十五中元节前择吉日祭拜“家仙”和祖坟,因此会选在十三或十四。 所以各地习俗不一,但目前一般都定在七月十五,因为按照道教世界观,习惯将一年的“天官”(上半年)的正月的十五称之为“上元节”;下半年的地官节段的七月十五,则叫做“中元节”;由于地含水,水作用地,所以,地官下半年中段的十月十五则是“下元节”。这上、中、下三元,则组构出了道教对世界的三元一体系统认识。
恭城的中元节 民间从七月初一至十五,各民族姓氏都有自己的节期,俗称“七月半”或“祖宗节”,戏称“鬼节”。节期以祖籍而论,广东阳山人,福建漳州人以14日为期,湖南东安人以10~14日为期,江西人以10~14日或13~14日为期,广西壮人以7~14日为期,西岭费姓以7~15为期,杨溪王姓以1~15为期。在瑶族中,各有祖传节期。三江伸家瑶“本地人”以14~15日为期,赵姓以12~14日为期,李、翟姓以7~14日为期,观音平川瑶周、杨、盘姓以10~15为期,李、蒋姓以11~15日为期;栗木平地瑶周姓以1~15日为期,田姓以10~15日为期,西岭新合瑶盘姓以12~14日为期,赵姓以12日为期。梅山瑶以12~14或13~14日为期。
祭仪 一般都有接、款、送三步程序,一日三餐供奉。接祖归堂时讲究文彩的要宣读接祖疏文,列位参拜,焚香上供即罢。款待祖宗,各有定期,菜肴略丰盛一些。欢送祖宗一般在晚上,事前按历代先祖考妣名单,逐一书写冥包,封以宴币,在送祖时再唱名化纸,然后一路插香,燃放鞭炮,于村尾(头)再摆供品、祭奠一轮,再放鞭炮,即算结束。在接、款、送三个时段都要泼水饭、打发野鬼。有祠堂的家族,接、款、送仪式皆于祠举行,其它时间轮留供奉。在家堂,亦如仪祭祀。七月半以“狗舌粑”为“祖宗粑”,民间有“接时孖仔粽,去时狗舌粑”之云。 如果祖宗是阳山人的,过七月半必杀鸭子祭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