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楼主: 翠峰紫阳

[茶城人文] 恭城传统生活习俗《转》

  [复制链接]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1-10-8 20: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油茶 以茶叶为基本原料,清明茶、谷雨茶、白露茶为上品。制作方法,先将泡软去烟味的茶叶放入茶锅中,再放生姜、花生、蒜片等佐料一起锤打,并不时旋转搓揉,待茶锅冒烟发出沙沙响声时,再倒入适量热水,茶水沸后放盐,起锅滤入碗中。俗语“油茶不进罐,进罐(味)去一半”,即是要边打边喝。另说“打油茶没法一水赖锅头腊”,是说在制作时不能心急,要打至锅热,放热水而不能放冷水,否则“快性婆娘冷水茶”,喝起来淡水无味。喝油茶要边打边喝,慢慢品尝,因为“一杯苦,二杯涩(甲),三杯才是好油茶”,各有其味。油茶起源于喝清茶。将茶叶生姜和水放于罐中,慢火煨煎,趁热饮用。现在瑶族老人偶有制作,称为“斋茶”。以后经慢慢实践总结,先将茶叶进行煎炒再放入油盐,味道比斋茶大不相同。现在在山区梅山瑶中,仍有部分以大锅煮茶之俗,俗称“煮茶”。油茶源自于瑶族,盛行于北乡栗木。栗木最早用茶锅、茶锤、茶滤制作油茶。1930年代油茶由北往南传至嘉会、西岭部分村庄,1950年代传至县城,1980年代普及全县,经县城人总结,油茶要浓(念),首先要有好茶叶;油茶要香,必须放葱蒜等香料;茶色要黄,必须与花生仁锤打,这样才能达到色、香、味俱全的标准。这些技术和经验,又逐步反馈至平原农村以至瑶山。至1990年代,山区的大锅茶改为小锅茶,煮油茶变成打油茶。油茶有健脾胃,壮精神的作用,热天喝可预防中署,冷天喝可预防感冒。初喝油茶,感觉味道苦涩,如同中药,试喝几次,又能上“瘾”,欲罢不能。1985年代后油茶传至沙子、平乐,渐为平乐人所接受。1995年油茶传至桂林,油茶馆、店渐次增多,为桂林人所乐道。喝油茶、打油茶已成为桂林人节假休闲的一种趣事。2000年以后,来恭城旅游客人渐多,白天二十多家油茶馆客源不断,晚上三四十个油茶铺生意红火。“到恭城不喝油茶,等于白来恭城耍”,2005年“恭城油茶”已经桂林市人民ZF批准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佐餐食品,在农村以自已生产加工的食品为主,如花生、黄豆、玉米、红薯、芋头、米花、麻旦以及各类糕粑和面食品。自食的简单一点,待客的丰富一些。北乡平地瑶中餐待客,先喝油茶后喝酒,有“三茶四酒”之俗。梅山瑶晚餐待客,亦先茶后酒,若再有客至,必煮茶喝两碗再入席喝酒,此俗至今不变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1-10-8 20: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甜酒 取上等糯米,渗软后蒸熟,冷却后加入适量“酒饼粉”,拌匀入坛,待发酵出酒时,加入烧沸至冷的水,渗泡三天即可取酒浆饮用。其色如稀奶、味微甘,酒度约5~10度,大人小孩皆乐饮。若兑水后,长时封存,即为黄酒,但少有制作。酒浆喝完,余下酒碴再与水煮放入姜、糖,又是 “甜酒”。1990年代,先后有嘉会清泉酒厂、恭城志强甜酒厂、瑶乡糯酒厂开工投产,其厂品远销区内外。
烧酒 以粘米煮饭,制法如甜酒。待七至十天酒曲充分发酵后上锅,盖木桶中留一洞,用竹筒连于熬钵,上置水锅,水温至50度再换冷水,熬钵下装小筒,滤酒入坛。各接口处用布条或泮泥封闭,防止漏气。用中火将锅中酒糟烧至沸,然后用文火慢烧。水沸后其蒸气进入钵,经降温后流入酒坛。酒度先高后低,待酒度过低时停装改坛接“酒尾”。酒尾趁热封坛、半月后成为“米醋”,若长时封存,即称“陈醋”。热酒用布盖口,任其慢慢散热,然后封存。酒钵上的锅,称“天锅”,天锅水一般要换四五次,才能熬完一锅酒。酒度高低各自取舍,一般以一斤米熬一斤酒衡量,约30度左右。酒味衡量,以纯正为佳,呈烟味,则因发酵不均,酒浆“坐底”;呈酸味,则为米饭拌酒曲时,温度过高入缸过早;呈苦味,则因酒曲配比过重;呈甜味,则是酒曲偏少。酒量少,出自米质差、酒曲差、发酵差等多种原因。若在酒浆下锅时兑入适量米酒,即成“双料酒”,再熬一次,即成“三花酒”。解放前,农家多自己熬酒,各村亦有一两户熬酒磨豆腐的,以备各户缺酒时补充购买。解放后平原区域一般不熬酒,山区瑶民可自熬自食。1982年以后,税务政策放开,农民可熬酒自用,酒糟可喂猪。此后,各行政村多有几户人家,自办酒坊以酒出售,以糟养猪,成为名符其实的“富裕农民”。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1-10-8 20:5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杂粮酒 恭城农村自古有以杂粮制酒的习惯,酒的名称,以其原料命名,如包谷(玉米)酒、红薯酒、高梁酒、木薯酒等。发酵方法与米酒相同,红薯、木薯须煮熟捣溶,适当增加酒曲。包谷、高梁所产酒量与大米无异,一担红薯或木薯可熬酒(30度)30斤左右。山区所产杂粮较多,以木薯酒、红薯酒为大宗。观音乡农民几乎每家都在冬天熬红薯酒,少的几百斤,多的上千斤,食用终年,成为地方一俗。1960~1975年间,恭城国营酒厂以金刚蔸制成金刚酒,供应市场。1995年,恭城水泥管厂工人黎某,发明以红柿为原料制作“野木果酒”,曾远销朝鲜。有的农民亦以红柿熬酒,称为“柿花酒”。
泡酒 恭城各地泡酒之俗,历来久之。以入酒原料命名,种类较多。果酒有橙子酒、柿子酒、金刚果酒、葡萄果酒、酒饼果酒、鸡爪果酒等。花酒,有桂花酒、金银花酒、菊花酒等。药酒以汤头命名,有党参酒、五茄皮酒、当归酒、苟杞酒、跌打损伤酒等。果酒花酒增色增味,动物药酒活血增效各有功用;动物药酒有虎骨酒、豹骨酒、猫骨酒、蛇酒、蜈蚣酒、蜂酒等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1-10-8 20: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五、居住
宅式 恭城民居受湘楚文化影响,建筑风格为湘式。样式以三间式为基础,中为厅堂,两边为卧室。以后增建,于左靠搭披厦,俗称“披沙”。或者平正房高度,左右增建,形成五间式。富有者建连座式,在一条中轴线上连建二(三)座,分前厅、中(后)厅。厅间中为天井,左右建耳房相连,此后扩建两旁厢房,又于前厅建照壁,于左开门楼,形成四合院。弟兄分居另建新房,多按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方位顺次建筑,逐渐形成村落。房宅进深,单间一丈,双间丈六尺,各不相同。宽度,中厅为一丈二尺,卧房一丈左右。明清时期,民房以前檐滴水为限,高度不得超过一丈,超高交税。中厅木梁高约八尺,左右两房高约六尺。梁上铺板为楼,一般设为仓储,堆放粮食或什物。农村附房较多,如碓磨房、柴草房、粪房、猪栏、牛栏、厕所等各有安置,但厕所,畜圈一般不设于宅南,以防臭气。封建时代等级森严,获得秀才以上功名或九品以上官衔的家庭(族),才能在房顶和四檐“安翘”,或称“搬爪”,一般平民即许再富有,也只能住“平顶房”。三江伸家瑶和西岭新合瑶,房檐高不过七尺,有的须低头进门。而且多无厕所,只在菜园中挖一个露天“毛坑”。民国以后,建房高度不受限制,楼上多可住宿。解放以后建筑模式,农村仍以三间式为主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1-10-8 20:5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结构 农村住宅以屋面分类有茅草屋、木皮屋、青瓦屋、水泥屋;以墙体分类有竹蔑屋、杉板屋、舂墙屋、泥砖屋、红砖屋。混合称谓有板壁木皮屋、板壁青瓦屋,泥砖青瓦屋、火砖青瓦屋、钢筋水泥屋。恭城境内自清代发展种植杉木以后,民国才普遍以木皮为瓦、杉板为壁,民国时期,在瑶山地区基本属这一模式,有的民户,在解放以后才脱去“草帽”。1970年代以后,大部分生产队自已烧砖瓦,瑶山地区逐渐“揭去木皮换青瓦”。恭城镇白马村山岭泥土呈沾性,村民就地取土舂墙,下部用泥沙、石灰拌成“三合土”,上部用泥土,墙壁坚硬,数百年不塌。西岭乡新合瑶民宅,于2000年以前,基本属舂墙屋。莲花镇“九甲”区域,于民国时向湘人学来磨瓦烧砖技术,逐渐建筑红砖青瓦屋,形成“特色民居”。1976年间,有的乡镇单位,以竹管为“钢筋”浇捣水泥楼,不久即废。1978年县建筑队成立后不久,以钢筋水泥筑楼房,1982年以后,恭城镇乐湾人,天堂人逐渐建筑钢砼平房,成为恭城现代首批新农村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1-10-8 21: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建房 农村建房尚勘舆,请风水先生看地、择座山取朝向。一般以朝向东、南方为佳,若因座山所限,在立门楼时再改正朝向。水为生命之源,靠山必有泉井,立宅必选取水之便。沿河则设水埠,近泉则开水渠,故靠山之村宅,或左或右必有其泉。次择时辰、按户主生辰八字,择定时辰,焚香设供,按时辰杀鸡浇血,破土动工。其后掘土下脚,竖门行墙、过门安梁、封顶盖瓦,铺地粉刷,入居“进火”。建房要杀三次鸡,动土兴工时,杀一只鸡,由风水先生诵彩词;竖门时贴对联、诵彩词、又杀一只;安放扯梁时,将鸡破喉、踩四墙淋血。有的地方还做三角粽,俗称“安梁粑”。诵毕彩辞后,将粽粑抛下,任围观人群抢拾。抛粑人高声问“发不发”、“有不有”?拾粑人必答“发(要)、有”之类的彩话,以预兆“建宅吉祥”。入宅居住先安“香火”,请师公“安龙谢土”。请先生书写香火纸,设祖先神位,香炉必取原香火灰垫底,表示原自一炉,另立香火之意。进火必从旧宅火炉取火种,否则不吉。入宅新居,亲戚朋友以礼相贺,称为“吃贺屋酒”。设筵须请风水先生,木匠师傅,砌匠师傅坐上位款待,以示谢意。西岭新合瑶则在挑瓦盖屋时,顺便办“贺屋酒”,相沿成俗,至今不变。凡建房,亲戚朋友、宗室弟兄多自觉前往帮工,以示情谊,俗称“赠工”。现捣楼层,亦有相助者,亲朋亦提贺礼前往祝贺“安梁”。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1-10-8 21: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居室 住宅布局以中间为堂,置板壁于后,正中立香火 坛,神龛书“天地君亲师之位”,旁书“祖籍某地(省),孙衍某岭(水)”为联,横批书“郡堂号”。前搁八仙桌一张为供案,两边放椅,桌下设“兴隆土地神位”,多以“年月招财童子,日时进宝郞君”为联,大门左墙设香案,以祭天神,梅山瑶香火要书写梅山历代祖师法号,与祖先同享祭祀。土地坛两侧书“牧牛童子,养猪小娘”。香火壁后留有六尺空间,俗称“香火背”,可作简易卧室,福建人于中堂前不安楼,后楼则设祖宗香火,解放前,堂屋忌设后门。大门上方串有两条方木,阴刻“三王”字样,表“乾坤”之意。中堂两旁,左为卧室,右为厨屋。卧室床位顺楼梁忌横设。一房两铺或临窗相对,或两床相连。厨房俗称“灶屋”,灶台上方设灶王神位,不能敲打或脚踩。十二月二十三日“送灶王”上天后,方能折灶改砌。灶口忌直对门口。前留火堂,以为冷天围坐烤火。观音平川瑶灶屋楼不铺木板而放竹屏,便于烘晾作物,设楼梯以便取物。火堂立三脚灶,上有挂勾,可挂篮烘物。又挖地窖上铺木板,以收藏红薯、生姜。民国时期山瑶民居,多如此设计。以后人口增多,再建前后座或左右厢房,皆随各户所置,一般居制,左为长右为次,故长子必居于左;若宗族分房,长房必居正屋,次房另建而居。立宅定居以后,立禁后座长山,忌破龙脉,左右植苗护树,培植风水,前为旷地,多为入村通道。1990年代以后,农民另建新宅,多取交通之便,沿路而筑,形同街坊。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1-10-8 23: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肇庆市 电信
讲究多多,现在少点以前的老讲究。多点新花样。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1-10-9 13: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佛山市 电信
讨老婆那段我得看仔细点先
估计再过个7,8年我就用得上了的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1-10-9 13: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省丽水市 中移铁通
老同  太长了,先顶贴再慢慢看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1-10-9 13: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小雨点 发表于 2011-10-9 13:20 恭城传统生活习俗《转》181 / 作者:翠峰紫阳 / 帖子ID:1244
老同  太长了,先顶贴再慢慢看

老同,好东西不怕长,耐心点看的嘛。。。。。。嘿嘿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1-10-9 13:2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省丽水市 中移铁通
翠峰紫阳 发表于 2011-10-9 13:23 恭城传统生活习俗《转》972 / 作者:小雨点 / 帖子ID:1244
老同,好东西不怕长,耐心点看的嘛。。。。。。嘿嘿

O(∩_∩)O~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1-10-10 11: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soso__3688390625306187835_2:}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1-10-10 12:3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全州县 电信
{:soso_e179:}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1-10-11 21: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 中移铁通
翠峰紫阳 发表于 2011-10-8 12:56 恭城传统生活习俗《转》26 / 作者:风娴雅 / 帖子ID:1244
时代不同了,好多风俗见都见不到了,
不过这些还真是恭城各地方特有的风俗

{:3_41:}三天被上来了.捧下场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applogin wechat_login1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