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1-3 22: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第六章
申家峒晋明传说考
满天彩蝶飞舞,只缘古树擎天
自唐末宋初,申家峒明教明人由盘李王掌执,而又以李王为主,在恭城北乡上枧佛岩发扬光大明教。
佛岩,位于恭城通往灌阳方向的上枧村公路东约一里许地方,其岩深约二百米,宽近五十米,高有三十至五十米之间,洞中乳石倒挂,千姿百态,清澈见底,碧玉般的清潭山泉,缓缓在洞中而过,有一通天洞口,正午十二点,一缕阳光正谢而下,照在一块天然大石上,先人就在大石上塑有一大神像,此时此刻,只见神像的头顶空中,飘渺的雾气蒸蒸缓缓而上,令人神思遐想……(可惜,这道奇妙的自然景观与神像的巧妙人工结合美景,毁于二十世纪的“文革”期间,悲情令人心痛惋惜。神像虽已毁没,但那道在正午时分的自然奇观仍在,仍不失大自然奇观一绝,可亡羊补牢。)现在回想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名著《笑傲江湖》中描绘的明教总坛“光明顶”,如此巧合神似,“光明顶”在“黑木崖”,今栗木镇原为茂黑的栗木树林区,栗木圩南约二公里名“黑木原”,圩东约二公里名“黑石磊”。“黑木原”与“黑木崖”一字之差,也许作者从某种传说散记当中,巧合知晓了明教总坛在“黑木崖”。
言归正传,元朝末年,朝廷的残暴统治,与明教(白莲教)倡导的“净土净界净国”信仰相抵触,明教徒(白莲教)遍布大江南北,它的基础是广泛的民众。广大民众不堪元朝的残暴统治,在明教的倡导下,纷纷起反。《千家峒书》(写于清同治年间)在书的最末一句写道:“复有五百年前,岩起反。”同治元年是公元1862年,五百年前是1362年,1368年朱洪武建立明朝,1362年前后正是明教抗元的高峰期,“岩起反”指明教反元源自“平石岩口”的明教圣地瑶源的禾稿岩“九龙庙”。或指“佛岩”。
千家峒区地是瑶族聚居地,是明教巢穴根据地,也是明教主要骨干支柱。“岩起反”既要反元抗击元兵,瑶民就得倾全力而出。湖南道县县誌曾录元朝时期(公元1280至1368年):“瑶民大批离开瑶蛮峒区,三日不间断走过道州浮桥。”从这段记录,说明瑶民曾大批向外涌出,去了什么地方呢?今恭城北乡五排瑶(观音乡)李氏族谱返照影射而出。李氏是明洪武二年由江西而来五排瑶老村的“明宁寨”(王家厄)的,族谱至今写道:“从江西来,源出千家洞。”——此语讲明,他们的先祖是在千家洞,先祖离开千家洞到了江西,他们又从江西来到恭城五排瑶的“明宁寨”。(与李氏同一时期到五排瑶的有杨姓人氏,不几年,明重臣常遇春之常茂(郑国公)也到五排瑶,杨常都是避难逃躲追杀而进居五排瑶的。)
从道县县誌录说明大批瑶民外出,离开千家峒区地是事实,在恭城五排瑶李氏族谱中,说明瑶民离开千家峒去了江西为主的地方。元朝末期千家峒区地的瑶民主奔方向是江西,说明江西及其附近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件,这件大事就是明教(白莲教)抗击元兵,推翻元朝的残暴统治。江西,白莲教发祥地。元朝被推翻后,由于朱元璋大杀有功之臣之心已暴露,部分明人中坚重回明教圣地避难,返回恭城隐居。
明朝初年,李杨常氏进居五排瑶“明宁寨” 附近地明宁寨到底有多古老年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明宁寨脚下的老村蒋某,在明宁寨遗址开荒,挖得铜锅两个,一重约四公斤,一重约六公斤,大的铜锅耳为凤爪形,锅内沿边有三道玄纹,锅外部中段处有三足,锅形状如现在的钢帽,这种锅的形状就是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的器物。老村的另一村民在二OOO年于同一地点开荒挖得一铜饼形铜物件,从几件实物看,均是三国时期左右的产物,说明三国时期,五排瑶的明宁寨已有盘申瑶民居住了。从恭城及附近地出土现世的青铜器等物,如恭城东乡太平村九龙山山上物件碎片,秧家出土春秋青铜器,栗木山下寨的平头山上古陶碎片,灌阳与恭城交界地的洞井水流寨青铜鼎,都说明,盘申瑶民在这里生活时日已很长久了。
隐居于恭城五排瑶的李杨常,在明朝初期,再也没有离开恭城,后来郑国公常茂老死于恭城北乡,葬地名猫儿滚槽处。
明人推翻元朝,建立国号大明,就是对明人的纪念。朱洪武大杀有功之臣,又是给明人留下一层阴影。明朝末年,奸臣当道,朝政腐败,为挽国运,明人正直人士在江西庐山东林学社,发扬倡导白莲之风,反被乱政阉党之首魏忠贤矫诏残杀。
明朝末期,朝政腐败到什么程度,皇帝不上朝,任阉党持政残害忠良,苛捐杂税使民不聊生,国土台湾被荷兰侵占而去,是中华自古以来未有之事,国威丧尽矣,大明朝政气数已尽,饥民与白莲教徒纷纷起反。
久恨权阉误国,明教源地愤起清理明朝奸贼,敢逐寇林,逐鹿中原。瑶源盘李众瑶人为“晋明”联合团结天下农民起义军,为救天下黎民百姓出水火,进行了明末农民起义,推翻明末朝政的大行动。其中杰出领袖之一李自成,在万民的拥戴下,李自成终将腐朽的明末朝廷推翻。
1606年(万历34年)8月21日,李自成生于陕西米脂县双泉都(里)三峯子的山村,名李家村,也名李家站,村中当时有十余户人,大半属李姓,自成父守忠,祖海,曾祖世辅.米脂县三峯子有座海会寺,自成小时在此当小和尚,僧名“黄来僧”(此段记载,见柳羲南著《李自成纪年附考》)。
李自成侄儿李锦,《千家古本》《千家峒书》化名李帛,也名李白(是今平乐县二塘洞心村李氏始祖,化名李胜朝。他是闯王侄儿,有洞心村原祠堂李门马蹄印为证),生于万历35年,恭城势江源人(申家峒源人属恭城东乡里)。
李自成仅大李锦一岁,一在陕西,一在广西,相隔何止千里,两地李氏如不常往来,两人怎知辈分而又以叔侄相称。再者陕西米脂三峯子李家站李姓人氏才近十户人,说明此村的李姓人氏从外地搬迁此地,居住年代不是很长久。由于明教历史非常久远,教徒广播神州大地,早已渗透于佛道儒诸家之中。三峯子既有座海会寺,明朝时期,明教徒朱氏掌管江山,明教的发展地域就可想而知,从很大程度分析,海会寺该是明教的在陕西某个明教分坛;明朝末朝政腐败,明人内反已在运筹计划中。
李自成和李锦的辈分非常的清楚,说明陕西米脂三峯子李家村由恭城申家洞而迁去定居山中。
自成17岁成婚,不久,父守忠亡,父死后,家境穷困,自成就到银川驿站里去当马夫。因好打不平,惹祸上身逃往甘肃去当兵。1629年冬,清兵入境,京师戒严,微兵勤王奉旨赴援,李自成所在的军队,过兰州至抵金县,兵士们领不到饷,闹到县衙,带兵的王参将出来压制,自成带领众士兵将参将杀了,统所部往渭原,河州而去参加农民起义军。1630年2月,所有在陕西起义的农民军全部向东横进山西(简称“晋”)在“晋”农民军达成联盟,年冬又退回陕西,1631年,李自成不愿降明迁自率一军进入山西,投高迎祥部,被列为第八闯将。时在晋农民军计三十六营,二十余万众。1636年,高迎祥牺牲,李自成被拥为闯王。1638年潼关附近,数十万明军再次将闯王领导的起义军重重包围,起义军队伍被打散,几万名战士牺牲,闯王和他的部将刘宗敏、李锦等十八人打退大批敌人,冲出重重包围,翻山越岭到达陕西东南的商洛山区,隐蔽起来,明军误认闯王已死,1640年,闯王出山进河南,民众投奔而至,踊跃参加义军,队伍速达几十万人众,不久,逐渐控制河南全境及湖北大片地区。1643年,李自成在襄阳称“新顺王”建立政权,1644年元旦在西安定国号“大顺”,年号“永昌”。当年3月起义军攻向北京城,势如破竹,19日,义军进城,4月22日,原明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在山海关一片石暗伏,农民军与吴三桂大战时,被突然出现的清兵打得防不胜防,节节失利。4月29日闯王在北京武英殿举行即位典礼,草草完毕后撤离北京。5月2日,清军入北京城。
大顺军先退至山西太原及陕西。10月初,太原大顺军被清军击败,清军分两路南下。年底及第二年正月,清军在陕北尽屠米脂居民。西安兵力不足,正月十三,李自成放弃西安,取道商洛地区向河南转移,三月由河南南下湖北时李自成仍有几十万大军,其主力东进,准备占领南京,后方空虚,被清军很快攻占,大顺军只得放弃武昌东下。四月清军尾追至九江一带攻入老营,大顺军上层首领人物尽失。值此“四面楚歌”,闯王已看出清军目的,非克灭自己不可,而侄儿李锦所率领的另一支农民军主力,被清军阻拦不能会合,不得不重演隐蔽商洛山区故技,“假死摔掉追兵”之计。五月初,假死湖北通山县九宫山果效。清兵放松追杀李自成所率的一路农民军。李自成为了便于联合与南明朱氏统领的政廷共同抗击清兵南下,就委命田见秀将军把大明的国玺转与。在陕西失散由四川东部而下的大顺军另一支主力部队的主帅亲侄儿李锦,并由郝摇旗进入湖南速与南明何腾蛟部联系。大顺农民军很快就入湘。不久,李锦率部也到达湖南,李自成把妻儿安隐在申家峒源(即千家峒源)后,隐居暗中指挥联南明政权联合天下所有武装力量,共同抗击清兵大计。
从李自成退出北京城,往南撤的路线看,首先退回关中山西陕西一带地,然后下河南至湖北武昌,进江西九江,最后入湘桂。陕西山西原农民起义军根据地,江西白莲教起源根据地,桂北明教发祥根据地,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李自成的意图,在陕西山西是利用熟悉的地形抗击清兵南下,失利后到江西是利用白莲教(明教)原有的扎实力量抗击清兵。由于老营被偷袭,上层首领人物主心骨干已失,不得已回明教圣地动用明教最大的宗教神权,逼使南明政权与大顺农民军联盟抗清(原桂林靖江王即永历帝后人,一直被李氏挟护于桂林秧塘李家庄,见前欧阳继康回忆《中华明朝本朝纪事》),故而1645年5月初,李自成假死于湖北通山县九宫山,尔后顺利地与南明的隆武帝、永历帝联盟抗清。
明朝的末期皇帝崇祯统治的政廷被闯王推翻后,福王即明皇帝位称弘光,登基于南京,1645年5月15日,清军破南京,弘光帝被俘,次年五月在北京被杀。弘光帝被俘后,福建福州唐王即皇帝位,称隆武帝。隆武帝好读书,比较了解民间疾苦,即位当年底,同意大顺联盟抗清。李锦率部入湖南的常德,隆武帝名其军为“忠贞营”——忠营,赐李锦名“赤心”,高一功名“必正”,皆挂将军印。1646年6月28日,清军长驱直入福州,隆武帝在逃往汀明途中,被乱军杀害,十一月十八日,桂王在广州肇庆即皇帝位,称永历帝。1647年至1648年,盟军抗清形势好转,李锦被永历帝授封“邓国公”,高一功为“勋国公”。1649年4月,驻守云南的大西农民军派遣使臣到永历朝廷,请求联合抗清。孙可望坚持要求永历帝授封为秦王,双方谈判一年多没有达成协议。1649年至1650年,清军再克江西广东湖南广西大部分重要城市,何腾蛟在湘牺牲,李锦病逝,高一功率领忠贞营路过贵州,被大西军的孙可望率部突然袭击而亡,大顺农民军余部元气被重创。
以上所述见青海人民出版社《中国通史》2001年4月版第1178页,农民军联明抗清一章。
翻阅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1985年4月版《广西乡土历史》第十九页记:“一六四七年春,李自成部下李锦、郝摇旗、张献忠部下李定国等,先后与南明将领何腾蛟联合抗清,桂林城防守战奋斗三月之久获胜。
再翻阅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2月版《恭城县誌》第362页记载:“曹(音朝)志建抗清,龙虎关驻兵万余,曹志建封号‘保昌侯’‘永国公’,合六字称‘保永昌国侯公’,其示明此部为‘永昌(大顺年号)’余部。1650年3月,清兵克龙虎关,继占领恭城灌阳等地,曹志建下落不明。”
观申家峒源太平新村李氏族简谱记:李朝现大儿李明富迁居李家滩(龙虎关下)。
观栗木大营始祖碑文(省略)“……”,结合当地地名:“大营”“小营”“太子点兵”“屯粮于倘江”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