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1-3 22: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第三章
浅探神秘的恭城瑶族洪门(明)
春花秋月,往事知多少
学术界认为:“洪门是天地会的别称”“天地会作为是清一代民间最大的秘密会党,源远流长,根深叶茂。”
洪门天地会起源于什么地方,又创立于何时,何人所创,至今世人还难以弄清明白,只略知它是洪二和尚及万姓集团的扩大,其宗旨是“反清复明”。
学术界中,对何人创立洪门天地会的问题,各树观点。陶成章、胡珠、温雄飞等学者认为是:“郑成功或是陈近南。”蔡少卿、秦宝倚等学者则认为“天地会起源于清乾隆年间,起源点是福建的漳州地区。赫治清的看法认为:“天地会是以万为姓集团中的万五为创始人。”翁同文先生费海现先生均认同“以万为姓”创立天地会的。
最终,经过学术界学者们对洪门天地会的长期研讨,认为“郑成功陈近南始创天地会论据不充分”,是“万姓集团中的万云龙所创立天地会论据较充分”,而渐予认同。
1977年翁同文先生《康熙初叶“以万为姓集团余党建立天地会》文中提出:在天地会以“洪”为姓之前,曾有过以“万”为姓时期,除万五(万云龙)外,还有万大(万礼,即张要),万二(郭义),万七(蔡禄)等。——(现在提个问题,既万姓创立天地会,出现“万姓”时期,为何后来又改姓“洪”,这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作何种解释才能接近事情的本源呢?无人作深刻解答。)
在有权威学者的探研中,天地会的后期,“洪”姓取替了“万”姓在天地会的权威,现在再去回味这件事,就可发现可疑之处了。是“洪”创立洪门天地会的成分比较稳妥些吧。不可能是“万”姓创立洪门天地会。张要(万大)、郭义(万二)、蔡禄(万七),这些异姓人以“万”作为化名的姓氏,说明这些人对“万”姓的尊重,后来取姓洪是对“洪”的尊重,事理同出一道,故洪门天地会的创始人是“洪”而不是“万”。
洪门天地会的宗旨是“反清复明”,在清朝初期社会的各阶层中,有“反清复明”思想较强烈的是些什么样的组织,什么样的人呢?当然是那些不愿做亡国奴的原明遗民,原明朝廷官兵余部,既是反清,先决条件就必须要有强大的武装力量与清兵相对恃比拼,清初时期,南明的军事力量最为雄厚的就数桂林的永历帝,永历有明末农民起义军余部联盟抗清外,另有台湾的郑成功部拥立,听令指挥。虽后来永历帝于一六六一年被清兵追至缅甸,杀害于云南,但其后人未见经传隐于何处,农民起义军首领的后人又隐于何地,也不听有传闻。
南明永历帝朱氏还有后人吗?明末农民起义军余部首领还有后人吗?不久前,人们对湖南石门夹山发现了奉天玉和尚墓进行了热烈讨论,认为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闯王李自成在此当了和尚,李自成没有死于湖北通山县的九宫山。
既然李闯王没有死于湖北通山县的九宫山,李闯之妻高氏,曾随李闯的侄儿李锦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了湘桂地区与南明军联合抗击清兵,李闯虽当和尚,其后定隐于民间,李闯有后隐于民间,难道南明永历帝朱氏就不会有后隐于民间,如南明永历帝朱氏有脉相传,洪门天地会这个清一代最大的反清复明民间地下军事武装组织就该服从农民军余部首领后人及南明永历帝后人这种双重性的统一领导。
“万云龙是天地会传说中的英雄人物。”较早对天地会的研究者都认为,天地会传说是个神话,但仍断言万云龙一定是影射着某一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罗尔纲先生认为:“万云龙乃天地会所崇奉的开宗始祖,洪门传说中的在康熙年间时第一次反清复明的盟会大哥,一个半神话式的人物。”(《太平天国史记载订谬集》)翁同文先生也认为:“万云龙是天地会创始人的原型。”
“万”姓在天地会创始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不可否认的,但万姓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影响力,研究洪门天地会的学者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有说服力的真正原论。现在有广西恭城县栗木镇大营村万姓始祖碑铭文(见前第一章),定会给研究洪门天地会的学者们予有所深思启发。
大营村万氏始祖,“万恭两溪”仕明朝廷的兵部尚书(相当于国防部长),加封“太子太保衔”,其官爵属一品大官,万恭两溪的大儿是朝廷吏部都给吏,也就是人事官员调派的大官员,因奏参阉堂专权等事,被遣移湖北省的武昌大治县,从此隐居不出任仕官。从奏参阉党一事分析,这件事应发生的京都北京,年代是崇祯年或是天启年,又从万恭两溪的双胞胎儿子季春壹春,授御前指挥节度使,护靖江王(后来的永历帝)分析,奏参阉党一事,该发生在崇祯年间。明崇祯皇帝将崩之前,万氏季春壹春是皇帝眼前授封的指挥节度使,崇祯帝崩后,北方的京都北京已被李自成攻占,吴三桂放清兵已入山海关,并攻占北京引清兵南下尾追李自成农民军,清兵入关必引起关内全民众的注视,一条新的统一战线形成,各地武装力量联合起来,共同抗清。万恭两溪作为前明在军界有影响力的人物,其儿又是前明皇帝的御前指挥节度使,奔波忙碌于统一抗清事是不可避免的。两兄弟护靖江王抵粤,殁于省会,其重大责任就落在了儿子万建勋的肩上(因其伯父隐居湖北武昌大治县不再出任仕官)。而万建勋跟随永历帝与明末农民起义军余部已在联盟抗清了,管辖倘江等处屯粮任务。
万氏凭借着在原明军界的影响力,召唤了原明朝军队一起联合起来抗清,这就应是洪门天地会传说中的“在康熙年间,以万姓集团的扩大了。”但是倡导和实行兑现的农民军余部与南明军结盟的首要第一人并非万氏,而是没有死于湖北省通山县九宫山的李自成。李自成假死之后,摔开了清兵的追杀,余部很快入湖南,与南明军队的何腾蛟部会合,一起抗清。后来,天下各种武装力量联合起来,一道抗清。这个结成的统一会盟,就是天地会。
天地会为什么又称洪门,又合归洪宗掌管(《中国历史大事本末》第五卷第284页(清):写记载录:嘉庆六年(1801年),广东海康县林添申等结会结盟表文中有:“复明,万姓一本,合归洪宗,同掌江山,同掌社稷,万古名扬。”)可见洪宗统管复明大事。其实洪门、洪宗是恭城瑶族一种原始的祭礼先祖的一种宗教祭礼活动,流传久矣,此后再解释(本章中讲解)。
天地会的创始人,已渐渐展露而出,管辖屯粮的万氏万建勋,只能召唤南明军余部联合起来与明末起义的农民军余部结盟抗清。在此之前是何腾蛟,而与何腾蛟首达结盟者是明末起义军余部的李自城,那么,太平村李氏能置粮养兵晋明者,就是李闯王之后了,只有李闯王数年间,据中原,吞江汉,袭三秦,凌晋跨蜀,掳城掠都,集有大批财物,养朝精兵晋明的,而南明永历帝及万氏是没有这么雄厚的财力物力。明末清初的洪门天地会第一创始人就是闯王李自成。
南明军界要人万恭两溪有后隐居恭城,管辖屯粮等事。既南明军队与农民军余部联盟抗清,在恭城这个荒蛮之地,也应有农民军余部首领后人隐居,管辖粮屯是南明军首领后人,置粮的,就该是农民军余部首领的后人(李自成之后了),无疑予否,太平村李氏单家独户,敢执牛耳,傲视天下晋明。
南明军界要人后代隐居恭城,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要人后代,同隐居一瑶山中,说明恭城是明末农民起义军余部首领与南明军首领联合抗清的最高秘密隐藏的根据地,它的总部就应在恭城。
天地会中,万氏以“万云龙”标榜了自己在南明军余部的英雄形式。他属南明朱系属下。万氏在朱系属下的会堂立名,也会念先人功德的,故天地会的总堂名“恭义堂”,以示铭念先祖“万恭两溪”。由于洪门天地会办事极端蔽秘,此堂名只在二百年后的太平天国起义才显露出来。(一八五二年九月,“恭义堂”领袖朱洪英领导天地会在南宁起义,说明恭义堂是天地会众堂中的总堂,这是屯粮人物所命名堂号,而置粮晋明的人物命名的堂号是:“联义堂”,联又更显统一结盟抗清之意。)
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曾在《中国近代史》第103页是写记得很明确的:“太平庄是天地会的机关称号。”显然“太平庄”就是洪门天地会的最高指挥机关所在地。只是还没有查明“太平庄”这个洪门天地会的最高领导人物是姓朱还是另姓人物。
一八五二年九月,“恭义堂”领袖朱洪英领导天地会在南宁起义,从表面上看南明永历帝有后传承香火。
万氏为南明朱氏王室的忠烈下臣,南明朱王室的后人会对万氏的后人有什么表示关怀吗?在万恭两溪之后人“玉昭万封公”的坟墓碑,见其铭文玉昭万封曾“敕授明威将军,宣威将军加授广威将军上骑都尉”(墓位于今栗桂矿市场附近地),在墓碑侧柱见有“朱琦”留名,朱琦究竟是谁,是种什么身份的人物,在未有确切史料现世前,不能妄下定论,但他是南明永历帝朱氏族人无疑。
恭城境内除东乡枧头屯有一太平村外,在加会乡今的加会中学北面,也有一太平村,此太平村的来历,在二十世纪初年,恭城遍地发人瘟,该村原名“牛尾洞”,因此村未发人瘟,故后人称“太平村”。在此之前,恭城县名号“太平村”的,唯有枧头今李氏小村。枧头太平村是李氏,没有朱氏人居住。“太平庄是天地会的机关称号,”太平庄是李氏,说明天地会机关的第一首要人物姓李不是姓朱。一八O六年江西杜世明等人结合时,盟书上出现“转换江山归汉世,明臣公侯李朱洪”,把李氏放在首位,是真实的盟言真实写照。
九龙山下的枧头太平村李氏,你就是洪门天地会的正主首领吧,什么都好讲,李自成把明朝廷都推翻了,其本人及其后怎还说“晋明”一事,脸皮不够厚吗?而且还大言不惭。国破山河在的南明军政要员及其后人,还有一些地方性的民间武装力量,还要尾随“晋明”拥戴,岂不是怪事一件,国破山河在,江山易主清廷,人们的痛处与恼怒,可想而知了,难道这世上无奇不有?要解开这个迷惑,就得简单解释一下“洪门”的来历。
文化部门民族事务管理部门,曾对瑶族的历史,作出全面广泛的调查,在恭城县北乡的观音乡五排瑶调查时,认定该地瑶民崇奉盘王李王外,还崇奉着别的一种祭礼,就是“洪门”,也就是敬神保佑平安一类活动,是一种工匠的祭礼。这种祭礼始于什么时候,瑶民说不清楚,也讲不清来历。有关部门参考外地“洪门”的出现是清朝时期,也就暂认为这种祭礼起源于清朝。在对该地瑶民先祖进居的时期定为明朝初年。
把观音乡五排瑶民的来历弄清楚了,有些事情方可定性的,五排瑶以盘李杨孟周何俸等姓为主,李杨两姓居多,李氏家谱写道:“源出千家垌,从江西来”(洪武二年来到观音“明宁寨”王家厄居住),杨氏为了“避难”,在同一时期到观音五排瑶定居。不几年,明朝开国元勋开平王常遇春之儿常茂避难隐居数年于上五排瑶民之中,待世道稍平,离开五排瑶到栗木镇大合村与江西籍的欧阳何氏居住一起。在这里有个焦点,就是“明”—“江西”混于一体了,明宁寨在明洪武二年前是一个已存在的古寨。江西的李氏投奔这里,避难的也投奔这里,说明这明宁寨很神秘,有某种保护作用。“江西”—“明”—“洪”,使人追忆到古老的往事,江西(庐山东林)白莲教的发祥地(也称白莲教是明教),洪:江西古时号“洪州”,洪州:白莲教发源圣地。可以看出这是白莲教或是明教的后人,投奔到了观音乡的明宁寨。“明”与“洪”是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的了。
“洪”是“明”的宗教派属的别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属明教徒,为了感激众教人帮他打得天下而取国号“明”,取帝年号“洪武”,也是对明的敬感。
洪就是明的前称——洪与明的历史很久远。明教不是出自东晋时江西东林寺,也非外来教宗。军事鼎盛时期出在古徐州的泗洪。以后再解答这个问题(第九章)。
基本弄清洪门的简况,就清楚恭城县观音乡瑶民所敬奉的“洪门”,不是起源于清朝,起码自明朝以前就有了这样一个古老的宗教文化习俗——明宁寨古寨为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