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9-18 10: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本帖最后由 平心静气 于 2012-9-18 10:43 编辑
早年行于茶江两岸,不时闻得捣衣声。在东门头,更是成了一景,每天的早晨到接近中午的时间,总有近十来个妇人在那里洗衣服。
从前洗衣服,缺少洗涤剂。有钱的买点纯碱(化学名碳酸钠)来浸泡后洗净,没钱的就烧些禾草灰,禾草灰含碳酸钾,也能去汗去污。由于去污力不强,就要借助强力的的物理办法来帮助去污,就是用力拍打,于是家家就备有一根叫棒槌的捣衣工具。
这棒槌一般用杂木做成,长约50厘米,剖面为椭圆状,一头大一头小,大头宽10厘米左右宽,小头以便于手握持为宜。用它来对浸湿的衣物进行拍打,产生的震动来加速污物的脱落。
一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就肥皂,洗衣粉大量的使用后,还有不少妇女还在使用棒槌,她们认为用棒槌漂洗更干净。
棒槌的最大缺点是对衣物的损耗大和易打坏扣子。
到八十年代后,由于洗涤方式的改变,就是洗衣机进入家庭和面料的进步,用棒槌捣衣成了历史。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