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了,还记得《琅琊榜》里的苏宅吗?
虽然大团圆结局仍然是绝大多数观众的期许,但《琅琊榜》没有提供这种满足,它让男主角在最后一集回到了原点,战死于沙场,以轮回的方式达成了自己最后的蜕变,也达成了整剧的悲壮。这个结局否定了「权谋」——梅长苏必须消亡,而林殊得以复生,《琅琊榜》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天真而自洽的情义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欲望与人性交织缠斗,利益关系瞬息万变,权谋是手段而非目的,而核心驱动力是情与义。尤其难得的是「义」。
按照网上流传的一则定义,所谓「权谋」,是「同一社会组织成员之间为进行权力斗争所使用的那些反道德、反规则、反理性的诡秘性计谋」。按此定义,中国人从来不缺少权谋,实际上,中国人的生活时刻处于权谋之中。
然而,在《琅琊榜》之前,我国可被称为权谋剧的剧集基本都属于正剧范畴内的帝王剧,如《康熙王朝》《汉武大帝》《大秦帝国》……这些剧集依照演义或真实的历史画瓢,严肃,厚重。它们给观众的印象是,权谋即帝王固权术,「人与人斗其乐无穷」。居庙堂之高,是《资治通鉴》,处江湖之远,则是「厚黑学」与「老不读三国」的家训。
54集电视剧《琅琊榜》于2015年开播。平心而论,虽然以「古装权谋剧」为标签,但《琅琊榜》中的权谋刻画远远谈不上成熟,梅长苏总是层层深算,相形之下,他的对手显得弱了,一些危机也化解得匆忙,让它并没有以往权谋剧的磅礴。可贵的是,它第一次将权谋剧与沉重的历史剥离开,为「权谋」二字赋予了正义的动机。
《琅琊榜》的故事发生在参照南梁时代虚构的架空世界,是个复仇传奇:背负着十二年前七万赤焰军冤死的血仇,男主角梅长苏(林殊)重返帝都,在多方势力中运筹,暗中帮助昔日手足靖王成功夺嫡,最终沉冤得雪。
不妨这样说,《琅琊榜》是权谋剧的青春表达。在正剧调性之外,多种剧型元素被引入创作中,如偶像剧、言情剧、武打剧、轻喜剧……乃至网文改编作品中常见的游戏剧情推动机制。但它将不同风格糅合得圆融平衡,加之精良的制作与表演,使得最后的呈现水准无愧被称为当年的现象级剧集。它轻盈,明朗,尤为适合年轻观众的口味。《琅琊榜》之后,同类型的网文改编权谋剧陆续出现,如《上阳赋》《天盛长歌》等,也可见它的深远影响。
徐浩峰在评论中国武侠片时曾说过:「类型片首先要确立一种特立的价值观。」像《权力的游戏》般生发于中世纪文化,又在奇幻时空中大放异彩的权谋史诗,从未在我国的影视表达中出现过,更无论《纸牌屋》这样的现代政治剧。魔幻主义的《权力的游戏》放眼于欧洲大陆,将权力更替、家族繁衍与众多人物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归向生存与毁灭的终极问题;现实主义的《纸牌屋》则直指当下的政坛权斗黑幕,无论时间、空间的纵深,还是飞扬的想象空间,这类权谋剧都呈现出波澜壮阔的图景。
而《琅琊榜》之前,我国权谋剧中的价值观始终如一。无论帝王剧、宫斗剧或是奇幻剧,天庭地府,抑或架空的神仙世界,无一不是人间的翻版,权力架构大同小异,「成王败寇」的判断体系一以贯之,系统性的政治见解无法成形,更谈不上发展。
「这些肮脏的事情就由我来做……这些痛苦和罪孽就让我来背负吧。」梅长苏说。《琅琊榜》并没有颠覆权谋,而是消解了它。在剧中,权谋的终点仅仅是朴素的德怨两清。它是破碎的,修正主义的,然而稚拙而温暖,带有一点理想色彩,打动了我们的心。
7年了,还记得《琅琊榜》里的苏宅吗?
与2000年之后的大部分IP剧一样,《琅琊榜》脱胎于网文原著,先天具有爽文基因。主角总是由弱到强,从一无所有开始,刷怪,升级,最后成为毁天灭地的高手。读者或者观众的快感,便来自于这种现实世界中难以觅得的成就与胜利。
梅长苏的出场便是弱的,他畏寒,气短,需要有人时刻在旁照顾。他的前身林殊原本是叱咤沙场的少帅,赤焰军遭暗算全军覆没后,林殊身中剧毒,削皮挫骨后音容全变,易名梅长苏。由武到文,由贵族到平民,特别是由骁勇到孱弱且一味孱弱,越来越孱弱,梅长苏始终命悬一线。
他清雅,易感,「多智而近妖」,那种美感是《世说新语》式的,脱离了同类角色中常见的阳刚气质:好胜、冷酷、强壮。《琅琊榜》中多次以赤焰军的闪回镜头去强调林殊与梅长苏的对比,以此描绘这个自死亡中爬起、身担重负的悲剧形象。在蜕变后,他以一种近似自虐的方式实施他的复仇计划,仿佛生还本身便是一种罪责。但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他又多次为伤及无辜感到内疚至病倒。这种多层次的心理描绘使得人物具有了立体感,梅长苏的魅力是精神性的,唤起的观感则是怜惜与担忧。
梅长苏的死敌梁帝,一代枭雄,凉薄多疑,刚愎自用。为巩固皇位,在奸臣夏江、谢玉等人的怂恿下,一手制造了害死七万赤焰军的梅岭血案,残害忠良,一并逼死长子和亲妹,点燃了故事的引线。梁帝的原型为梁武帝萧衍,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诸多帝王的缩影,在政治斗争中被权欲异化的典型形象。
7年了,还记得《琅琊榜》里的苏宅吗?
梅长苏入京,搅乱的是政局,更是人心。《琅琊榜》的故事正式开始时,梁帝已到晚年,虽然仍沉迷于制衡之术,终日弄权,毕竟渐渐软弱昏聩。靖王萧景琰刚毅方正,长期被冷落,游离于皇权斗争之外。作为林殊(梅长苏)的表哥和儿时挚友,在《琅琊榜》中,靖王这个最具男性特质的角色是功能性的,通过他,梅长苏实现了「沉冤得雪」与「还天下一个明君」的双重理想。
《琅琊榜》中的女性形象众多,也各具特色,无论刚正不阿的夏冬,有勇有谋的霓凰郡主,还是蛇蝎美女秦般若,各有各的目的和行为逻辑,其中静妃是最耐人寻味的一个。这个人物睿智,沉稳,她的恬淡柔和让权斗漩涡中的梁帝感到轻松惬意,以此逐步赢得了梁帝的信任,为梅长苏的复仇大业提供了关键性的辅助。
如RPG游戏的进程一般,梅长苏在种种外挂的帮助下,成功打败诸方力量,将靖王辅佐至太子之位。
梁帝最终被扳倒的那一场戏颇具莎士比亚气质。像一头被围猎的老兽,他在庙堂之上,众目睽睽之下接受审判,直面自己众叛亲离的结局。这一幕很过瘾,也很惊悚,那一刻的梁帝可恨又可怜。在人生尽头,最信任的靖王与静妃的背叛,是对他最沉重的打击。
这一幕,对应着梅长苏在扳倒谢玉时对其子萧景睿的愧疚。梅长苏终究不是梁王,无法心安理得地将他人当作权力场上的棋子恣意摆弄。萧景睿在离开帝都时告诉梅长苏,人总有取舍,会选择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他不能强求梅长苏将这段友情看得同自己一样重,但他理解他。梅长苏回答,望他「永保赤子之心」。
在剧集结尾,赤焰军沉冤得雪后,靖王景琰想要恢复林殊的身份,遭到了梅长苏的拒绝,他说,自己在世人面前是一个诡计多端的谋士,而景琰要做一个有情有义、公允无私的君主,「你的身边不能有我这样的人」。
这便是《琅琊榜》的精髓。尽管精于权谋,且通过权谋最终实现了正义,但梅长苏持续被不得不使用这一套手段的无奈折磨着,对权谋的深切排斥直接导向了自我厌恶,他不允许这样的自己享受友情和爱情,甚至无法忍受自己活着。梅长苏的纠结矛盾,也是《琅琊榜》中价值观的纠结矛盾。
虽然大团圆结局仍然是绝大多数观众的期许,但《琅琊榜》没有提供这种满足,它让男主角在最后一集回到了原点,战死于沙场,以轮回的方式达成了自己最后的蜕变,也达成了整剧的悲壮。这一点点反「爽文」模式的挑战,在我看来,是剧作方对叙事完整性难得的坚持,也是对「权谋」的最终否定,梅长苏必须消亡,而林殊得以复生——《琅琊榜》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天真而自洽的情义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欲望与人性交织缠斗,利益关系瞬息万变,权谋是手段而非目的,而核心驱动力是情与义。
尤其难得的是「义」。《琅琊榜》中的义不仅是家仇,还有国恨,赤焰军的冤情不是手刃仇人那么简单,河清海晏的社会理想经由自上而下的变革才能完成。运用权谋的动机在「义」,纠结在情,必须实施的隐忍、利用和牺牲挑战着良知。《琅琊榜》对于信仰的坚持,「饮冰十年,难凉热血」,几近浪漫。
真实的历史告诉我们,大梁国并没有靖王,更没有梅长苏。萧氏诸王为争皇位杀得白骨如山,政权分崩离析,最后以亡国告终。
7年了,还记得《琅琊榜》里的苏宅吗?
看《琅琊榜》时,我最感兴趣的是金陵梅长苏的府邸。在白天,那是一个温柔的避世之所,开阔的空间,柔和的木地板和随风飘动的纱帘让人心生安适,诡秘的地道和阴谋都属于夜晚,而阳光下,从人生深渊爬出来的幸存者可以短暂地忘掉一切污浊,与亲友们调笑,凝视爱人的脸,呼吸洁净透明的空气。
后来看到网友分享的自制梅府户型图,感到我辈不孤。《琅琊榜》首播已是七年前的事,如今回想,眼前浮现的还是那座宅子,在春花开放的庭院中,好像没有任何糟糕的事情将会发生。这是偷来的、暂时的宁静欢愉,梅长苏知道,他身边的人们不知道。那时候,对于当下的酸楚,我们也不知道。
7年了,还记得《琅琊榜》里的苏宅吗?
在东亚文化中,乡野与庙堂、遁世与入世始终是矛盾统一的二元命题。学会了独孤九剑的令狐大侠终身怀念童年的华山,但骑上龙背的龙妈可想不到退隐,她奔赴于自由城邦之间,忙着破坏那里的经济秩序。这大概是我们没有《权力的游戏》的根本原因——宏大叙事与黑暗神话达不到价值观的顶点,我们中国人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悠然忘我。即,回归至澄明的孩童境界,抹杀自身与外部的界限,从而摒弃所有的命运扰动。
在东方语境中,所有入世者都是不得已的,痛苦的,哪怕怀有正义的目的。
自前世涅槃的梅长苏隐忍江湖十几年,而后一击而中。在西方文本中,对应着的复仇者一是牛虻,二是基督山伯爵。他们都是从「人生的深渊中爬出来的幸存者」,同样背负着血仇与重担,同样在长久的修炼升级之后,用自我分裂的形式重返尘世,对仇人施以命运级别的报复。对于他们而言,更深刻的问题是:大仇得报,然后呢?
牛虻以伟大的革命事业作为背书去承载他的自毁倾向与弑父情结,他死得善良而随意:因为不想杀掉一名监狱守卫而放弃了越狱计划,最终被枪毙。实际上,他的死也是复仇计划的一部分,用这种极端尖锐的方式,他彻底惩罚了当初背弃了自己的父亲和爱人。对于牛虻来说,没有然后。这是尼采式的浪漫:「假使有神,我怎能忍受我不是那神?」基督山伯爵则在自诩上帝化身之后陷入了与梅长苏相似的自我怀疑和厌弃,而后忏悔,宽恕,从神之位上退避下来,带领所爱「消失在茫茫海天之间」,获得了心灵平静。
至于梅长苏,他没有一个坚信的天庭可以归去,没有高于人间的、全知全能的信仰体系能够倚靠,借以移交审判的重任,从而解放他自己。梅长苏唯一的归宿只能是死亡,以战死的方式,回到父兄战友的集体中,回到昔日少帅林殊的身份中,以报偿曾经僭越的罪孽,抹去为世人带来的痛苦损伤。如果忠实于叙事逻辑和我们长久来的认知,《琅琊榜》便只能是这样的结局。
好在这只是电视剧和小说。虽然我们无从得知命运的打击何时何地会以何等方式降临,但并非梅长苏、牛虻或基督山伯爵,我们已经是幸运的。
《琅琊榜》中,我最喜欢的人物除了异想天开要炸死皇帝的国舅爷,要算谢玉之子萧景睿。这个配角出场时只是个心思浅显的贵公子,仰慕梅长苏的才学,对其一片赤诚。得知自己的复杂身世,又经历了父亲的幻灭、与梅长苏的友情幻灭,最后家破人亡,对这个无辜的人来说,最重要和信任的东西坍塌了,「一切都变了,我难道能不变吗?」但他并没有变得颓废愤世,而是更为豁达,沉稳。远赴南楚之前,萧景睿告诉梅长苏:「你只不过是双揭开真相的手而已,真正让我痛心无比的是真相本身。」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胸怀。
7年了,还记得《琅琊榜》里的苏宅吗?
在之后的剧情中,萧景睿最终成长为与梅长苏并肩战斗的兄弟。
这个人物在剧中经历的打击是我们在真实的人生中最有可能面临的:至亲好友的欺骗背叛、信念坍塌、家世巨变……《琅琊榜》中的萧景睿懂得感恩和理解,懂得将人生中哪怕短暂的美好经验珍惜起来,用作自我成长的养料;他没有辜负「永保赤子之心」的热望,那是梅长苏,也是《琅琊榜》中的很多人物没有机会经历的人生,所幸我们还有。
命运如门,「对我轻轻开着」。《琅琊榜》最后留给我的便是从门外窥到的苏宅庭院。那里春花绽放,快乐的年轻人团聚着,欢愉纵然短暂,「一笔千秋 ,后人心间」。
7年了,还记得《琅琊榜》里的苏宅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