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9-29 13: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南宁市 电信
初夏时节,清风徐来,我们从阳朔转入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沿着不很宽阔的水泥乡村公路来到“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莲花镇红岩村“乡村游”,只见大路两旁全是连绵不断的柿树林,正在发芽吐蕊的柿树还是光秃秃地立在山坡上,虽然没有夏天的绿海起伏,没有秋天的金黄灿烂,却蕴藏着满满的生机和希望。
进入红岩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写着火红大字“红岩村”的一块巨大石碑,一幅美丽的风景显现眼前:一条秀水清澈的小河绕村而流,河边垂柳丝丝,竹影婆娑,四周青山掩翠,鸟语花香,几十座漂亮、精致的别墅楼掩映在苍翠的柑橘丛中,错落有致地坐落在悠悠的平江河畔,在远近大小山峰的衬托下,形成一幅绝妙的山水国画。
沿着小河滚水坝的小石墩,我们小心翼翼地跳着走过河坝,只见小河两岸都是一幢幢规划整齐、富有瑶家村寨特色的“农民小别墅”,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休闲的村民或在门前翻晒柿饼,或与游客闲聊,或忙碌着做农家饭菜接待游客,村子里透出一种如诗如画般的静谧、祥和,令人赞叹不己。
我们走进一家挂着“福满楼”招牌的农家旅馆,女主人邱爱萍美滋滋地同我们聊起红岩村变化的故事:红岩村有80多户,不到400人,全姓朱,主要以种植月柿为主,人均有水果面积2亩,年均产果6000多公斤。过去红岩村很穷,是一个典型的“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生产靠救济”的贫困村,八十年代以来,ZF引导村民因地制宜种上月柿、柑橙等水果,生活才逐渐富裕起来。2003年该县帮助村里规划建设“富裕生态家园”,引导和扶持村民在平江河畔建起了别墅洋楼,现在已有50户人家告别了古老的瑶寨搬进了新楼,家家户户用上沼气,楼顶装上太阳能热水器,村子从此变得整齐漂亮。目前,红岩村以农舍民居为载体,发展生态旅游,水果和旅游联动,不仅水果带动旅游,旅游也带动水果,相得益彰。
从外村嫁过来的邱爱萍是红岩村一位利用生态农业旅游致富的女能手,既种柿又搞家庭旅游,收入挺不错。据她介绍,她的别墅楼二、三层是客房,有双人房也有三人房,每晚房价50-60元,双休日和“黄金周”来旅游住宿的游客最多,尤以夏季和秋季多人,都是慕名前来避暑度假的,游客除了广西桂林、柳州、南宁等地区外,还有广东、湖南,贵州等周边省区的游客。邱爱萍家里一年旅游收入约有四五万元,人均年收入近万元,但有的农户旅游创收甚至达到八九万元。
四周青山绿树环绕的红岩村以种植月柿闻名,每年八九月份,万亩柿园成熟的柿子像一个个挂在树上的红灯笼,染红了满山遍野,景色非常美。恭城县以此打造特色生态旅游品牌,2003年以来每年都举行一届“中国月柿节”,迎来四面八方的游客观赏,红岩村因此声名远播,每年旅游的游客达七八十万人次。据悉,红岩村的农民除在10至12月份月柿收获季节较忙外,大部分时间都在经营“农家乐”旅游,闲暇之余,村民们还自发组织篮球队和文艺队,工余时间打球运动,节假日搭台演绎瑶族民族歌舞,常常吸引游客驻足观看,让人大饱眼福。富裕后的红岩村处处展示出和谐安宁的景象。2005年11月,红岩村被评为“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自然村,成为桂北生态旅游一颗璀璨的明珠。
沿着山青水秀的别墅群,我们来到一座横跨平江两岸的“风雨桥”,只见桥头两边有村民摆卖月柿等土特产,休闲的游客或赏景拍照,或观摩风雨桥的建筑艺术,或讨价还价购买土特产。
恭城县红岩村以发展生态农业,创办生态家园而名声鹊起,走出的新路子无疑可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开展“醇正岭南乡村游”活动提供一定启示。
红岩村在大力发展以月柿为主的水果生产同时,致力发展“农家乐”生态旅游,实行水果与旅游联动,以花果促旅游,以旅游带水果,“鱼与熊掌兼得”。当地通过举办“月柿节”引来万千客,万亩月柿林使人流连忘返,并利用美丽家园发展生态旅游,游客住农舍,吃农家饭菜,一路游山玩水,尽情感受大自然的诗情画意和环境幽雅的瑶乡风情,这与我们目前开展的“醇正岭南乡村游”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谭扬汉 方剑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