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12-18 14: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在恭城瑶族自治县栗木镇与观音乡交
界并与灌阳县接壤的三角地带,坐落着一
个多姓氏杂居的瑶族山区村屯———白竹岭
自然村。这里的人们不因姓氏多而出现不
融洽现象,而是与相邻县、乡村屯关系相处
得十分融洽,演绎着现代版的“世外桃源”。
村周围的山崖陡壁上,又横生生悬挂着神
秘幽深的巨大溶岩,勾起人们前往探险的
欲念。
前不久,笔者一行因工作关系有幸探
访白竹岭。由恭城县城驱车 50 多公里后离
开公路,沿着崎岖不平的乡村机耕路,行驶
10 多公里后来到了这个悬崖峭壁、林木苍
翠、群山环抱下的小山村———白竹岭。村里
36 户人家 154 人,竟然就有 25 个姓氏,还
不包括从外面嫁入村里的妇女的姓氏。原
来这里的瑶族人家有招郎入赘的习俗,所
生小孩先随母姓,如生第二个小孩再随父
姓。在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前,生育多个小
孩的家庭,小孩有的还要跟随爷爷或奶奶
或外公的姓氏,于是出现了有几个兄弟姐
妹就有几个姓氏的现象。这样,不少家庭就
有了两个、三个甚至四个姓氏。
但是这里的瑶族同胞不因姓氏多而发
生争斗纠纷,不因是外乡、外县来入赘的而
被歧视,反而是民风纯朴、互让互谅、互相
尊重,多年来未发生大的邻里纠纷,更未发
生过刑事案件。前些年,相邻的观音乡通沙
坪村因天气久旱而发生生活用水困难,需
要从白竹岭村的水源地分流供水,白竹岭
村村民在自身用水相当紧张的情况下,大
方地让出了一部分水源向通沙坪村供水。
听说村后山的悬崖陡壁上有硝岩、梅
山岩等多个宽大、幽深的溶洞,我们便请村
民老刘引路,探访山岩。
沿着凹凸不平的羊肠小道,向后山攀
行一个多小时后,来到背面的山腰,一个
100 多米宽、100 多米深的天坑惊现眼前。
老刘说:“硝岩的入口就在下面坑底。”我正
担心怎样才能下去时,老刘引着我们来到
坑边,沿着古人开凿的石级蜿蜒而下。来到
坑底,20 多米宽、20 多米高的岩洞口展现
眼前,一股清冷的岩风迎面扑来。继续徐徐
而下,溶洞越变越大,地面十分干净,但起
伏不平,大块大块垛堆似的钟乳岩挤满洞
中,只好沿着缝隙攀爬前行。头上不时传来
“扑!扑!”的飞行声和“吱———吱———”的鸣
叫声。老刘解释说:“这是蝙蝠的声音。你们
来迟了,如果白露节以前来,这里的燕子、
蝙蝠少说也有几万只,那才壮观呢!现在大
部分燕子都南飞越冬去了。村里人都不来
打扰它们,每年到季节了它们就回来。”
来到硝岩的中部,是一个宽近 200 米、
高约 60 米、宇宙飞船型的巨大空间,顶部
有一个数米见方、暗幽幽的洞口,站在下面
向上仰望,有一种随时要掉下什么东西砸
向自己的感觉。老刘说,那洞口上面还连着
三层洞穴,传说很久以前曾有人上去过,藏
有宝物。1994 年村里有几个年轻人,用毛
竹扎成 10 多米高的架子,攀到了上面的洞
穴,他们翻遍了上面的三层洞穴,也没有找
到宝物,只发现骷髅和杉木等。可人爬上去
都困难,无法想像前人
是怎样把那数米长的
杉木带上去的。“虽然
没有得到宝物,但发现
有数米厚的鸟粪,他们
就想办法搬了下来,得
了好几十吨上好的有
机肥呢!”老刘风趣地说。
走向硝岩的后部,仿若有光,继续前
行,前方一个 20 多米宽、半月状的洞口渐
行渐大渐明亮,光线把岩洞照得能分辨出
地上清晰的物体,这里仍残存着以前人们
制造硝药用的坑台、灶、臼等工具。“我们村
的祖辈和不少外村人,曾在这里熬硝药,多
的时候有 100 多人,产品销到邻县。‘文革’
时期,熬一天硝药能得一元多钱,相当于种
田的几倍收入。现在村里人都靠种水果、种
杉树、种毛竹过上了好日子,用不着再来熬
硝药了。”望着洞里祖辈们留下的旧物,老
刘不无感慨地说道。他的这番话,让我们品
味到了这个小山村的点滴变化。是啊,如今
的恭城人,已靠种果栽树过上了富足的日
子,白竹岭的村民们,再也不用像祖辈们那
样爬到这 10 多米高的山洞里讨生计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