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12-18 14: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户部河南司员外
郎李秉睿告病回籍,协助年已九十高龄的李宜民督
理临全盐务。嘉庆三年(1798年),李宜民病逝,
李秉睿“仍以其父李念德商名输斥广东临全埠额
引”。嘉庆十六年(1811年),省河盐务改由商人
自行赴场垫发配运,停止发帑收盐。十七年(1812
年),清查盐务,奏准撤去纲局,由埠商中选六
人经理六柜事务,组织盐务公所,实行“改纲归
所”。省河盐务实行“改纲归所”后,盐商赴场配
运食盐均自行垫发盐本。由于督理临全盐务的李氏
家族缺乏像李宜民一样的商业人才,加上时局的
变化。道光十年(1830年),广西临全埠商李念德
因“运本渐形支绌,存
引积压,转运无资”,
借得运本十二万两,全
赖借贷运本以资措办。
临全盐务处于举步维艰
的地步。道光末年,李
氏后人走向败落,再也
无力支撑危局。临全商
埠遂改由广东官商潘仕
成承充。广西临全商埠
在李宜民承充和经营的
四十年里,成为两广盐
政销引、完课最多的重
要商埠。官府对其在
两广盐务中所作的贡献评价甚高,“李秉礼、李
秉绶等故父,先年承充临全埠商,李念德系其商
名。……该商承办桂林府埠及平乐、恭城二埠引
盐,统名临全埠。……李念德未承充前,临全埠即
因亏欠饷课革办。自该商领办十一埠后,年额饷课
得通纲七分之一,数十年来尚无逾期不完,有烦比
追之事。是李念德稍为两粤办饷可靠之商,临全亦
为粤东引饷最重之埠”。
潘仕成(图1),字德畲、德舆、德隅,生
于嘉庆九年(1804年),卒于同治十二年(1873
年)。祖籍福建,世居广州,是广州十三行同孚行
行商潘正炜的堂侄。潘仕成先祖以盐商起家,潘家
至潘仕成已三代经营盐业,家业已具规模。他继承
家业后,一方面继续经营盐业,另一方面积极参加
科考。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十八岁的潘仕成
参加顺天府乡试,中副榜贡生。适蓬京城灾荒,潘
以商人身份捐助巨资赈济灾民,获清帝钦锡举人,
特授刑部郎中衔。后潘又因捐钱镇压“广东连山
瑶族滋事”而一举成名。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
后,潘仕成开始捐助军工海防,以劳绩显著,受到
清帝赏识,授布政使衔,成为名副其实的红顶商
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后,清帝再授其两广
盐运使、浙江盐运使等职。潘仕成的政治生涯达到
顶峰,红极一时。
潘仕成以商名潘继兴,从李宜民后人手中承
充广西临全埠商应是在其授两广盐运使时,即道光
二十七年(1847年)左右,正值年富力强时期。由
于过度奢汰阔绰,或别的原因,潘仕成在晚年因盐
务亏累而破产,家产被官府查抄抵债。清代著名笔
记《清代之竹头木屑》关于潘仕成的事迹有两处记
载,一是《海山仙馆》,二是《粤东潘氏》。《海
山仙馆》记:“粤东盐商潘氏,最称富盛。其花园
名海山仙馆,颇具邱壑。潘之裔名仕成者,奢汰愈
甚,后以欠国课,不能缴,家被籍没,园亦入官,
此同治季事也,园价昂,一时无人能购,乃用开彩
法售之。共三万条,每条银钱三枚,数日即满额,
逮开彩时,为香山一蒙师所得。此人本寒士,以骤
得巨产之故,恣嫖赌,全园不能售,则零碎折售。
先售陈设古玩,次售假山石,次拆门窗售之。末
一二年,余过其处,则全园已犁为田。惟颓垣败
瓦,犹约略可数。得彩之人,已潦倒死矣。又潘尚
有《佩文韵府》版,则抵与山西某票号云。(或曰:
‘海山仙馆’四字,离合观之,适是‘每人出,三
官食’六字。出者,出银钱三枚也,官食者,款归
官也,颇为巧合。)”。《粤东潘氏》载:“潘仕成
盛时,姬妾数十人,造一大楼处之,人各一室。其
窗壁悉用玻璃,彼此通明,不得容奸;又禁不使下
楼;有所需,则婢媪致之。潘另住一室,夜间欲召
何人侍寝,则呼其行第,使人召之。潘败,一日将
散诸妾,则令人楼下呼之:‘几姑(粤俗婢仆呼主人
之妾,多以入门之前后次第之曰几姑),老爷召汝,
可扃门来。’至则潘谕之曰:‘今不需汝等,汝欲
留者,吾仍月给汝金若干,否则给汝四百金,任汝
所之,惟不复上楼。’一人去则又呼他人,散者十
之九。诸人初不预备,故房中物,纤悉未取”。
关于潘仕成因盐务亏损被官府查抄一事,同
治八年(1869年)十月十二四日,同治帝谕称:
“据瑞麟、李福泰奏,承充盐商职员亏欠饷款,请
革职勒追一折。前浙江盐运使潘仕成,以潘继兴商
图1 道光末年,两广盐运使潘
仕成以商名“潘继兴”承充广
西临全埠盐商。同治八年,因
亏欠课饷,被革职勒追。图为
潘仕成像。
名,承充临全埠盐商。近因商力不足,收归官办。
该员亏欠课款甚巨,业经该督等将潘仕成家产查封
备抵。潘仕成着即革职,勒限追缴,如逾期不完,
即着从严参办”。潘仕成一生显赫,晚年却横遭变
故,最终落魄而死,不得善终。由其承充的临全商
埠因其亏欠课饷终被收归官办。
广西临全商埠自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由
李宜民承充起,至同治八年(1869年)被收归官办
为止,交由商人承办长达111年之久。由李宜民承
充的最初四十余年是临全商埠行盐完课最为辉煌时
期,终在其后人手上败落。藩仕成承充临全埠商
后,亦曾红极一时,在其晚年却因亏欠课饷被革职
查抄,最终落魄而死。临全埠商的兴衰沉浮,正是
中国封建社会转型商人的一个缩影。
在清代,盐税中所缴纳的银两称盐课银。按
例需铸成车珠锭(砝码锭)的形式解京,称盐课车珠
银。关于车珠银的形状,清代李鹏年等编《六部成
语》有如下解释:小方锭曰车珠以形似也,大者曰
方鏪。所谓“小方锭”是指十两型的砝码锭,而
“大方鏪”则是指五十两型的方形锭。车珠锭是乾
隆中晚期以后两广盐税固有型制。
目前发现的广西临全盐课银均呈砝码形,也是
铸成车珠锭的形式解缴。“临全·嘉庆八年·代局
汇解”(图2)是指嘉庆八年(1803年)临全埠代
省河纲局汇解的盐课银。“局”指省河纲局。省河
纲局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两广盐务实行“改
埠归纲”时设立,选十人为总商,广西临全埠商为
纲局十总商之一。嘉庆十七年(1812年),奏准裁
撤省河纲局,组织盐务公所,实行“改纲归所”。
省河盐务改由商人自行赴场垫发配运,停止发帑收
盐。“临全·嘉庆二十二年·六月□诚”(图3)
是嘉庆二十二年临全埠赴场配运食盐的盐本。这两
枚银锭可确认是盐商李念德承充临全埠商时所铸,
银锭铭文戳印呈“门”字形,与广东银锭风格相
似,有可能委广东银炉倾铸。单戳印“临全”银锭
(图4),则有可能是粤商潘继兴承充广西临全埠
商时所铸。
参考文献
[1] 粤西文献,卷16。
[2] 谢启昆,广西通志·盐法一,卷159。
[3] 清圣祖实录,卷238。
[4] 清世宗实录,卷13,“雍正元年十一月甲午”.
[5] 谢启昆,广西通志·盐法一,卷159.
[6] 两广盐法志·杂记,卷53。
[7] 谢启昆,广西通志·政经略九,卷159。
[8] 光绪,清会典事例,卷227,户部·盐法.
[9] 谢启昆,广西通志·盐法一,卷159。
[10] 清高宗实录,卷639。
[11] 谢启昆,广西通志·盐法一,卷159。
[12] 林京海,李宜民承充广西临全埠商述略,社会科
学家,1998.
[13] 同治,临川县志,卷46,善士。
[14] 两广盐法志,卷5,嘉庆二十一年十月户部复两广
总督蒋攸奏。
[15] 据道光四年九月两广总督阮元、广西巡抚康绍镛
奏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