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471|回复: 2

[茶城人文] 桂林恭城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

[复制链接]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1-12-17 20: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桂林恭城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
彭业仁,陈惠娜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人文与社会科学系,广西桂林 541004)
摘 要:具有悠久历史的恭城瑶族传统体育与传统节日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很强的宗教祭祀特点。随着社
会的发展,恭城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功能也在发生迁移,其蕴涵的价值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恭城瑶族自治县位于桂林市东南部,是个多民族聚居的
地区,境内有瑶、汉、壮、苗、侗、回等12个世居民族,其中瑶族
人口16.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数的57.34%。1990年2月经
国务院批准,成立了恭城瑶族自治县,是全国10个瑶族自治
县中最年轻的成员。因此,相对于其他瑶族的主要聚居地,对
恭城瑶族传统体育方面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仅有的少量
资料也只是对其进行简单的介绍,有些传统体育项目由于缺
乏挖掘、整理,已经趋于消失。
基于以上的原因,本课题采用文献资料法与实地调查法,
深入恭城各乡镇搜集资料,并参与了在恭城举行的多种传统
及现代节日活动,旨在对恭城瑶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进行整
理,为促进瑶族传统体育文化更好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1 恭城瑶族传统体育具有悠久的历史
据地方志载和瑶族碟谱传,早在唐代便有瑶族同胞从浙
江、江西带兵僚属前来定居,另一支从湖南洞庭湖、武陵群迁
来谋生,到宋、元、明、清时,又有大量从广东等地迁来恭城择
居。恭城瑶族支系分化繁多。从语系分,自称“勉”,他称“盘
瑶”,属汉藏语系。清光绪和民国版《恭城县志》记载有7种瑶
族,后经过广泛的深入调查、识别和有关专家的分析考证,现
在一般认为可分为盘瑶、高山瑶、平地瑶及宝庆瑶。从分布来
看恭城瑶族主要分布在县东的花山山脉、县北都庞岭山脉、县
西海洋山脉。分布的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居住特点是
“依山而居,无山不瑶”,往往同宗同祖聚居一起,用一种约定
成俗的“石牌律”来对生产、祭祀、民事纠纷进行规定。其中,
盘瑶人口占了恭城瑶族人数的大部分,主要分布在三江、莲
花、嘉会、西岭三个乡的深山中[1]。
在长期的迁徒过程中,由于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他们的
宗教信仰也呈现多元化,但多数瑶胞崇尚祖先“盘瓠”,各地瑶
族均有过“盘王节”的习俗。“盘王节”是恭城瑶族最重要的传
统节日,盘王节中最主要的活动就是“跳盘王”、“打长鼓”及
“唱盘王歌”。特别是“打长鼓”,有语称“瑶不离鼓,以鼓认
宗”。打长鼓渊远流长,南宋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就有记
载:“绕鼓,瑶人乐,状如腰鼓,腔长倍之,上锐下侈,亦以皮鞔
植于地,坐拊之。”[2]民国二十六年县志《瑶壮风俗》对一些传
统体育活动有所记载:“十月朔,祭都贝大王,男女成列,连抉
相挟而舞,谓之踏摇。”这里的“踏摇”是“跳盘王”的另一种说
法。对“打长鼓”的热闹景象也作出了描述:“乐有小锣、长鼓,
芦笙之属。其合乐时,聚众环列,半跪半转,众音竞,循绕数周
而罢,是名搭鼓。”
受生存环境的影响,瑶族除以农业为主外,还兼营林业和
狩猎,他们非常善于使用弩来打猎乃至御敌。瑶族使用弩的
历史约有千年左右,宋周去非《岭外代答》一书对瑶族的弩就
作了详细的记载,恭城县志对此也有所描述:“弩名偏架,弩必
以足蹶张背手,傅矢往往命中。”
2 恭城瑶族传统体育具有节庆文化特色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及实地考察,发现恭城瑶族能代表本
民族文化特色、体现民族性格的传统体育项目,往往是和传统
节日庆典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多具有宗教祭祀的特点。
2.1 “盘王节”与传统体育活动
农历十月十六举行的“盘王节”是恭城瑶族最有代表性的
传统节日,“跳盘王”、“打长鼓”、“舞狮”、“舞龙”等是盘王节中
的主要体育活动。
“盘王节”,又叫“还盘王愿”,是瑶族人民祭祀祖先,祈求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节日,也是瑶胞最盛大的节日。瑶族
《过山榜》上就有记载:“秋冬祭拜盘王,伊一十二姓子孙,摇动
长鼓,吹笛笙歌,引出大男小女,托手把肩,身着花衣花裙,惊
天动地唱不绝。”盘王节可以一家一户进行,也可以联户或者
同宗同族人集聚进行。节日期间,瑶族人民杀鸡宰鸭,男女老
少穿上节日盛装,汇集一起。首先祭祀盘王,唱盘王歌,跳起
黄泥鼓舞和长鼓舞,追念先祖功德,歌颂先祖英勇奋斗精神。
其次,欢庆丰收,酬谢盘王,尽情欢乐。
“盘王舞”,又叫“跳盘王”,伴着长鼓声,舞者时而翻腾,
时而旋转,时而跳跃,舞蹈动作大多是模仿劳动的动作,如开
荒、播种、造林、伐木、狩猎等内容,动作粗犷大方,节奏复杂多
变。整个场面气氛热烈,给人一种山野般粗犷、奔放的感
觉[3]。
“打长鼓”或称“跳长鼓”、“长鼓舞”,是盘王节中极具瑶族
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由于瑶族支系不同,打长鼓的内容也不
尽相同。较典型的有湖南中、南部过山瑶打的36套做屋长鼓
舞;广西盘瑶所打72套赶羊长鼓舞;广东连南、连山排瑶打的
双人并绷绳长鼓;湖南江永、广西富川平地瑶的芦笙长鼓、羊
角长鼓,广西金绣坳瑶打的黄泥长鼓[4]。
随着2005年国家有关部门把瑶族文化列入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名录,为了把盘王节做强做大,2006年南岭瑶族地
区经济开发区的三省(区)十县(市),包括湖南的江华、江永,
广西的富川、恭城、贺州市八步区、钟山,广东的连山、连南、连
州、乳源,同意把原“中国南岭瑶族盘王节”正式更名为“中国
瑶族盘王节”,并于2007年在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举办了“第
9届中国瑶族盘王节”。为发展区域经济,本届盘王节和“第5
届桂林恭城月柿节”同时举办,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并行,体
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11月25日开幕式,来自各地的瑶族代表,都携带着大小
不一的长鼓入场,在面向主席台时进行打长鼓表演。从表演
形式看各不相同,人数各异,但各种形式的表演都离不开长
鼓。其中,最能体现崇拜祖先、祭祀先祖盘王文化内涵的是,
广西富川代表队表演的羊角长鼓舞,用羚羊角做道具。这和
盘王节起源中,盘王被羚羊抵入山崖,后子孙剥羊皮做鼓,跳
起鼓舞,祭祀盘王相吻合,也充分显示了打长鼓具有很强的文
化传承功能。
2.2 “瑶圩”与传统体育
八岩古称八角岩,是恭城西岭瑶族乡的一个自然村,这里
现今仍流行着传统的“瑶圩”,当地人叫“会期”。每年的农历
二月初二、六月二十三、十二月二十八是三个传统会期。逢
“会期”都会举行热闹非常的“游神”活动,敲锣、打鼓、放鞭炮
非常热闹,期间还伴随有“抢花炮”、“舞狮”、“舞龙”、“顶竹
竿”、“赛手力”等传统体育活动,花样很多。
“瑶圩”的举行与宗教祭祀已有很大的联系。恭城瑶族的
宗教信仰可谓多元化,除崇尚本族神祗外,还崇尚令公“哪
咤”、“关公”、“张天师”等汉族神祗,另有不少地方还曾建有婆
皇庙,一年四季都有祭日祭祀“婆皇”。“瑶圩”原是恭城瑶族
信仰道教,为了敬神而举行的祭祀活动,后来则逐渐演变为定
期的物资交流大会。
每年的二月初二,抬“婆王”巡境,六月二十三则抬“武圣
公”(关羽)神像出游。沿途由本地师公设坛作迎送神法事,最
后到达目的地,在一高台上设香案供奉,随即在台下举行“放
花炮”仪式。三声铁炮轰鸣,抢炮活动开始,各抢炮队以彩带
系作标志,赤膊短裤上阵。花炮原是一个用红绸紧裹的金属
圆圈,名之曰“丁财喜炮”,用铁炮点火推向空中,落地后大家
撕抢,得炮者胜利,大家为之祝贺。但第二年得出资筹办下一
届游神活动,称为“还炮”,如此周而复。游神活动引来四面八
方人群前来围观助兴,热闹异常。人们也顺带各种物资进行
交流,久之则相沿成习,演变成“会期”。解放以后破旧立新,
人们不再游神娱神,以物资交流为基础的会期依旧盛行,当地
人以舞龙、舞狮,演彩调桂剧或组织球赛等活动增添气氛,开
始由“娱神”向“娱人”转变。后在“极左”思潮时期曾一度“禁
市”,20世纪70年代初又曾以行政手段将六月二十三日改为
“八一”,并组织民兵搞篮球比赛,但次年群众自行终止。直到
1986年的3月11日(农历二月初二日),“瑶圩”得以恢复,各
村的瑶胞从十里八乡聚集到八岩,舞狮、舞龙、篮球比赛,传统
体育和现代体育活动同时举行,显示了瑶族传统体育文化在
时代的发展中,内容和形式也在发生着不知不觉的变化[5]。
3 恭城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价值
从以上的研究中可以看出,恭城瑶族传统体育活动与节
日有着紧密的联系,具有宗教祭祀的特点。随着时代的进步
及社会的发展,其社会功能也在发生着变化,也使其在现在社
会中相应被赋予了新的价值[6],主要表现在:
首先,节庆体育具有重要的健身价值,是娱人和自娱的良
好形式。
不管是“打长鼓”、“跳盘王”,还是“舞狮”、“舞龙”这些体
育活动,参与者都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这无形中就促进了
体能的发展、增强了体质。另外,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很
快,压力大,节日可以让人们定期调整身心。传统节庆体育具
有竞技性、游戏性和艺术性的特点,是一种健康的娱人和自娱
的休闲娱乐方式。
第二,节庆体育是培养社会交往能力的有效手段。
这主要体现在培养人们的社会适应、人际交往、竞争意
识、社会情感等方面。比如,在诸多节日体育活动中,特别是
集体的项目抢花炮、舞狮、舞龙、打长鼓等,这些都需要众人通
过默契的配合才能很好的完成。因此,不管是在日常训练还
是比赛、表演中,都需要参与者进行密切的合作和广泛的交
流,这无形中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加深了友谊,也培养
了人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竞争意识。
第三,节庆体育是密切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的有效形
式。
传统节庆体育活动是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也是密切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的凝聚剂。恭城是个多民
族聚居的地区,境内有瑶、汉、壮、苗、侗、回等12个世居民族,
不少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是相同或类似的。比如,舞狮、舞
龙、抢花炮等就是壮、瑶、苗、侗、仫佬等民族在盛大的节日中
共同喜爱的体育项目。这就为民族之间提供了互相交流的机
会,直接密切了民族内部、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增进了各
民族之间的团结进步,起到了“文化纽带”的作用。
第四,节庆体育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恭城瑶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作为当地文化产业的重要
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应该说也迎来了
发展的良机,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如在桂
林恭城瑶族自治县举行的“2007年第9届中国瑶族盘王节”,
就是粤、湘、桂3省11市区的瑶族同胞的重大节日。节日期
间,举行了盛大的盘王祭祀仪式及传统的文体表演,其中最能
体现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打长鼓”,是表演中的重
头戏。同时,这次“盘王节”和“月柿节”共同举行,“文化搭台、
经贸唱戏”,吸引到了大批的游客、果商,举办得非常成功。而
“瑶圩”作为一种定期举行的物资交流集会,不管是“游神”还
是“抢花炮”,或是举办现代体育比赛,都可以活跃气氛,使更
多的人参与进来,达到促进经济和贸易发展的目的。
4 结束语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
下,恭城瑶族虽“依山而居,无山不瑶”,居住在深山之中,但随
着各种信息的传入,瑶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可避免地在发生
着很大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
不等于“文化全球化”,文化应该本土化、多元化[7],这就要求
瑶族传统体育文化在面临着其它类型文化的冲击时,虽然内
容、形式及功能在改变,但其民族特色不能变,这样才能保持
它的生命力,使其能更加健康、稳定的传承下去。
5 参考文献
[1]李刚,奉斌.广西恭城瑶族历史资料[M].桂林:漓江出版
社,1990:2-3.
[2]胡起望,覃光广.桂海虞衡志[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6:66.
[3]姚舜安.瑶族风俗[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156-
166.
[4]刘小春.试论长鼓舞蹈文化在瑶族社会中的价值与地位
[J].社会学研究,1990(1).
[5]陈硕章.八岩“瑶圩”概况[J].恭城文史资料,1988(3):39-
45.
[6]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3:49-60.
[7]胡小明.体育人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99-101.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1-12-17 21: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中移铁通
给力呀!哈哈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2-1-27 00: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 电信/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soso_e17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applogin wechat_login1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