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12-17 14:2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教育网/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网
13
在瑶族社会中,“做洪门”是大的祭祀祖神的活动仪式,这是因为瑶族“普遍认为灵
魂不灭”,因而人死后,他们仍在另一世界里过着与活人同样的生活,同时他们还可以左
右其活着的子孙的生活,因此“子子孙孙必须像孝敬父母那样供祭他们,请求他们护佑家
里人畜安康”。
26
可见,“做洪门”是源于祖先崇拜,是崇拜祖先神灵的宗教仪式。在水滨
同样也如此。据笔者调查,“做洪门”是水滨平地瑶最隆重盛大的祭奠。由同族举行或者
血缘较近的同族联合举行也可。祭仪须由本族师公主持,若本族师公不够人手,也可请邻
近祠堂的师公帮忙。其目的在于祈求人口平安、家畜兴旺、谷物丰收。
洪门的祭典,既是对诸神的一次总祭祀,同时也是对本族祖先的祭祀。关于这种祭奠
的起源,恭城瑶学会莫纪德先生经过调查认为,观音瑶族之所以称之为“洪门”,或称“五
冬洪门良愿”,起因于瑶族先民的“漂洋过海”的经历。在水滨瑶族经书《下马科文》中
给与了另一种说法:
清国广西道,平乐府,恭城县,镇峡司,北乡里,平川源,上涧,居住水边村坊。祀祭有感,朝岩
太平,天祠平石,四庙公主,二庙社稷祠下。祖奉佛地,上源太山二庵,茄蓝刹下。奉圣言念酬还令公
婆娘两首大愿。生居中土,天 人伦,托天地盖载之恩,叩蒙日月三光照临之德,难酬报答土王水土之
恩,叩赖神明圣公之佑落 安然。臣嗣装渭天威。吾王太祖匹配三宫白莲公主,比特无嗣太子。接往灵
山祷祈(祈祷)有愿。在母胎中,上方天皇开宗明王一十八年岁次辛丑拾月廿日生。吒哪(哪吒)太子
三头六手,威镇朝廷,气冲天盘。天乌地黑,四十五年天星不顺,日月不明,君臣无义,夫妇无情。上
方先皇,五月十三,王上日敕封吒哪(哪吒)太子,告封大圣,北府天门,金殿令公。气归天像,方谗
天星顺照,日月也明,君臣有义,夫妇有情,胜朝有道,国太(泰)民平安。敕封广西兵坛门下,七十
二炉香殿,普镇皈依。周姓门下始祖装奉三楼宝殿。敬奉七祖盘王,置立三楼云罗御殿,言定四年安,
五冬洪门良愿。 岁以来,轮流周姓子孙,愿将到坛。
这段经文明确说明了周姓后世子孙“言定四年安”,轮流做“五年洪门良愿”,做洪门
也与令公崇拜有关,这是希冀人丁平安、牲畜兴旺、五谷丰收和祖先崇拜共同作用下产生
的集体崇拜仪式。
在广西其他瑶族聚居区也有“做洪门”的习惯。以广西大瑶山的瑶族来说,其洪门祭
典的起源是:
山猪马鹿伤禾苗,那时无枪也无炮,木棍竹矛组成队,撵跑野兽立洪门。十二年做一次,有道公
来有师公……再过五年到六年,又有老虎乱进村,咬猪咬牛不太平;再请师公来问卦,问出神圣不安宁,
又才许了做洪门,宰了肥猪两大头,请师公来跳洪门,后来无虎伤猪牛,神安六畜才兴旺。
27
根据这段歌词,学者推测茶山瑶族“做洪门”仪式很有可能起源于早期集体围猎,为
了更有效地战胜猛兽,人们只得祈求祖先的阴灵和其他的神灵的冥助,当人们刚走猛兽,
就会狂欢,洪门祭典很有可能就是保护作物时举行的宗教活动。经过代代相传,逐渐加入
许多新的东西,演变成盛大的祭典。
28
茶山瑶族做洪门时,也要祭祀很多的神祇,“较大的
有番王、北府大圣李王、梁王、吴王、甘王、苏灵公、莫五、婆王、九溪十洞蛮王等等,
如据洪门经书所列神名记,则有五百余名之数,简直是一个众神云集的盛会”。
2914
水滨瑶族秉持灵魂不灭的观念,心中念念不忘祖先,认为祖先在另一个世界里仍然福
泽活着的子子孙孙的生活,出于这样的心理便产生了“做洪门”的祭典。祭典中的最主要
的祖先是令公,如若遇到人口不安,禾苗不好,六畜不旺的情况,都认为是没有好好供奉
令公的缘故。可见,令公在水滨瑶族心中,是万能的神,是智慧和力量的化身,因此世代
为人们崇拜。从祭祀的意义上看,希望祖先保佑后代成为祭祀的最主要目的。
梅山图祭祀对象是令公。周民统告诉笔者,他们信奉令公,他们做洪门良愿时使用梅
山图主要是向令公还愿。令公有六只手,两只拿着武器,两只手握拳伸出两旁,其余两只
手放置胸前,他们本来不知道令公是谁,也不知道令公的来历,以及信奉令公的原因,他
们只知道若不信奉令公就会“天星不顺,日月不明,君臣无义,夫妇无情”。后来莫老师
(即莫纪德)告诉他们令公就是李靖,他们才知道他们信奉的是李靖和其儿子哪吒三太子,
信奉的原因是“瑶族先民由北往南迁徙时过大海,遇到大风大浪,各船的人分别向盘王、
婆王、李王(哪吒)等(祖先)神祈祷,如果能使大家平安渡过大海,以后就以某种物品
祭奠供奉,子孙后代永志不忘”
30
。笔者在考察期间寻访到当初保管梅山图的周安富处,
他仍旧住在当初放置梅山图的祠堂旁,在他家的阁楼上还保留一个令公像(见图 8),据他
讲述,当初这个令公像被供奉在祠堂的正中央,处于中间的位置。
梅山图祭祀对象是令公,图中主神为梅山教主、盘王。周民统告诉笔者,他们信奉令
公,他们做洪门良愿时使用梅山图主要是向令公还愿。令公有六只手,两只拿着武器,两
只手握拳伸出两旁,其余两只手放置胸前,他们本来不知道令公是谁,也不知道令公的来
历,以及信奉令公的原因,他们只知道若不信奉令公就会“天星不顺,日月不明,君臣无
义,夫妇无情”。后来莫老师(即莫纪德)告诉他们令公就是李靖,他们才知道他们信奉
的是李靖和其儿子哪吒三太子,信奉的原因是“瑶族先民由北往南迁徙时过大海,遇到大
风大浪,各船的人分别向盘王、婆王、李王(哪吒)等(祖先)神祈祷,如果能使大家平
安渡过大海,以后就以某种物品祭奠供奉,子孙后代永志不忘”
31
。笔者在考察期间寻访
到当初保管梅山图的周安富处,他仍旧住在当初放置梅山图的祠堂旁,在他家的阁楼上还
保留一个令公像(见图 1),据他讲述,当初这个令公像被供奉在祠堂的正中央,处于中间
的位置。
祠堂中供奉的是令公神像在梅山图中并未出现。
在水滨瑶族师公使用的还愿经书《下马科文》中讲述了令公的身世:
吾王太祖匹配三宫白莲公主,比特无嗣太子。接往灵山祷祈(祈祷)有愿。在母胎中,上方天皇开
宗明王一十八年岁次辛丑拾月廿日生。吒哪(哪吒)太子三头六手,威镇朝廷,气冲天盘。天乌地黑,
四十五年天星不顺,日月不明,君臣无义,夫妇无情。上方先皇,五月十三,王上日敕封吒哪(哪吒)
太子,告封大圣,北府天门,金殿令公。气归天像,方谗天星顺照,日月也明,君臣有义,夫妇有情,
胜朝有道,国太(泰)民平安。敕封广西兵坛门下,七十二炉香殿,普镇皈依。周姓门下始祖装奉三楼
宝殿。敬奉七祖盘王,置立三楼云罗御殿,言定四年安,五冬洪门良愿。 岁以来,轮流周姓子孙愿。15
根据这段经文所述,哪吒呆在娘胎十八年,出生之后不知何原因导致天地无光、人间
失常,后由王上敕封为令公之后,天地一切才回归伦常。周姓子孙也约定日后五年一次轮
流供奉哪吒。
民间所熟知的哪吒来自于明人所编的《封神演义》,实际上唐代佛经《北方毗沙门天
王随军护法仪轨》就可以寻到哪吒的踪影:
儿时哪吒太子,手捧戟,以恶眼见四方白佛言: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罗摩那罗阁(即毗沙门)第三王
子其第二之孙。我祖父天王,及我哪吒同共每日三度,白佛言:我护持佛法,欲摄缚恶人或起不善之心。
我昼夜守护国王大臣及百官僚,相与杀害打陵,如是之辈者,我等哪吒以金刚杖刺其眼及其心。
这时哪吒是佛教人物,主要任务是保护国王大臣和百官的安全。到明代宗教读物《三
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中,哪吒成为道教人物,
哪吒本是玉皇驾下大罗仙,身长六丈,首带金轮,三头九眼八臂,口吐青云,足踏盘石,手持法律,
大喊一声,云降雨从,乾坤烁动。因世界多魔王,玉帝命降凡,以故托胎于托塔天王李靖。
32
现在,在台湾建有哪吒庙宇,又称中坛元帅庙,台湾民间鉴于哪吒太子神力高强,钦
仰他的勇武,就尊称他为「太子爷」来祭奉,崇信者多是武人。道教更奉他为五营神兵神
将的统帅之一。凡道士施法时,必恭注明哪吒相助,驱邪压煞,哪吒庙成为台湾道教香火
兴盛的庙观。可见,在民间对哪吒的信仰由来以久,只是什么时候传入恭城水滨地区,是
否是明朝洪武年间从湖南迁徙时带过来的,这就不得而知。
由此看来“做洪门”并不是水滨瑶族独有,挂梅山图也不是只发生在广西恭城县水滨
村,广西的瑶族社会中普遍流传着“做洪门”的活动仪式,此仪式中供奉祖先是最重要的
程序。对比不同地区的瑶族对于“做洪门”起源的说法,虽然“做洪门”仪式的直接原因
不同,但是祭典的根源却是相同的,都是出自瑶族人内心对平安、幸福生活的渴望。
在水滨,仅有一些老辈的人知道县周渭祠中悬挂的梅山图出自本村。距离最近的一次
“做洪门”祭典也有六十年了,据笔者调查,上一次洪门仪式是在 1945 年,离笔者调查
时有六十一年的历史,这也就意味着,只有岁数在六十一岁以上的老人才见过梅山图,并
且但是要有几岁大,才能留下印象。笔者调查时发现,对于梅山图的使用情况,不是师公
的老人基本不了解情况,只是对曾悬挂在祠堂外的梅山图有些零碎印象,但是进一步深入
询问,被访人也说不出所以然来。这表明,师公掌握了梅山图,没有度戒的不是师公,是
没有资格在洪门仪式中参与法事,动用梅山图,也正因为如此,给笔者调查洪门良愿仪式
带来了极大的难度,我们只能从周民统老人的回忆中得到信息,但由于年代久远,因此这
样的信息是不成系统的。
周民统给笔者描述他曾见过的还愿仪式中如何使用梅山图的大致情况:
“还愿五年一次,籙(即梅山图)有个柜子放置,开籙前要问卦,第一问师公,第二问头首,决
定由哪个师公来开箱子,如若经过问卦,哪位师公被选中开籙那个师公就比较倒霉,意味着他命运不济。
开箱子以后,很隆重的,拿尺子引导籙,从柜中小心翼翼地一点一点地悬挂出来。开籙很花力气,戴木
冠,打开封皮,扯开封皮需要很大的力气,打开后按照分工开始演籙。用尺子引籙的同时,另一边的两12
二、梅山图与宗教仪式
2006 年 11 月中旬,笔者曾走访整个观音乡,希冀寻找到另外的梅山图,寻到能够讲
述梅山图的老人。水滨村位于观音乡的最北端,从北往南依次是狮塘、洋石、观音。笔者
走遍观音、洋石、狮塘几个行政村以及其下属的自然村,越往南走自然村越少,祠堂也越
少,没有再能够寻觅到梅山图的踪影,而能够讲述梅山图的老人更是没有,见过梅山图的
老人也只能形容一些曾所见的神鬼像,在他们的讲述中,他们一致认为师公能说关于梅山
图的情况。但是据笔者调查,整个观音乡的师公现在活在世上的师公仅有水滨村的三个,
他们都居住在水滨村,分别是:居住在岗子上的周民均、茶源的周民统和白荆铺的蒋义全,
他们的年龄都在 70 岁以上,其中蒋义全老人高龄 85 岁。其他各村也有被称为“师公”的
老人,但他们不是师公,而是专门为去世老人打道场的道公,对此周民统老人区分得很清
楚。
虽然笔者没有寻到梅山图,但是据《桂林文化丛书》所载,曾经有媒体到恭城采访,
找到瑶族老人讲述关于梅山图的来源,这是个动人的传说,为梅山图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瑶族先人盘王去世后,6 个各自成家立业的儿子每年农历十月十五都要携妻带子聚集到父亲生活过
的老屋里打鼓吹笙,追念父亲。老母亲目睹此情此景,欣慰中又有担忧:随着岁月流逝,后代子孙还能
记得住祖先的音容笑貌和谋生的艰辛吗?
一天,母亲语重心长地对儿子们说:“你们每人留下一件自己穿过的衣服,趁我现在眼睛还好使,
手脚也灵便,把你们父亲的音容笑貌、谋生的情景画在上面。以后我不在了,每到你们父亲的忌日,就
把这图挂在老屋前追念吧!儿子们含泪脱下了身上的衣服,老母亲倾尽精力把图画完,并将丈夫最后的
归宿地“梅山”题写于画卷之首——这就是瑶民们传说中的最早的梅山图。
25
笔者在与周民统、周民均老人访谈时都未听其谈论梅山图的来源。两位师公都在七十
岁高龄以上,距离他们上一次“做洪门”也过去六十多年了。据两位师公讲述,六十多年
前的他们只是参加了受戒仪式,刚刚取得了入门做师公的资格,参与了上世纪六十年代那
一届盛大的“做洪门”之后,由于“破四旧,立四新”运动以及文革的兴起,“做洪门”
中断至今,而故去的老师公留给他们的仅仅是模糊的印象和基本破旧的师公唱本。如今,
他们也只能依照唱本记载的仪式,根据印象做“盘王愿”这个仪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