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9-22 19: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调龙舞狮
解放以前,一般村庄或姓氏家族,都要延请师傅进村教子弟学习耍狮子和舞龙,并练习一些武功。福建人多有祖传之艺。正月初一和十五在本村调,初二至十四日若有人相请,则到外村调。先有传讯人将“狮子贴”或“龙贴”送到各堂屋,户主燃放鞭炮,引狮(龙)进屋。狮子进堂,先拜香火,而后按套路跳跃。然后挨户调过,再于村中旷坪耍大堂,全套表演一回。各户自觉拉客进家款待。狮(龙)队离归,各户主燃鞭炮送出村外。观音平川瑶于民国时延师进山,此后各村调龙舞狮。1959年以后农村不再 “耍狮子”,直至1977年才又恢复起来,但龙狮数量远不如前。西岭新合瑶从未调龙舞狮,2000年小源瑶请西岭师傅进山传艺才出现舞狮队。最初以草扎龙狮,故谓青草狮(龙)。以后才用布扎狮,以纸扎龙。舞狮只有单人狮,一人扮大脸,一人扮猴子,以滑稽动作,引导狮子跳跃,故称“耍狮子”。1958年西岭艺人朱如天到南宁参加自治区成立庆典,见到双人狮比单人狮“样子威风,比较好看”,回来后开始仿制双人狮,并教朱氏子弟调狮。1978年春节,举行全县庆祝打倒“四人帮”体育运动大会,有狮龙表演。朱氏子弟首次舞起老艺人朱如天制作的双人瑞狮参加大会。单人狮与双人狮比较,如同一只小狗,很不中看。县城主街道的人流为看双人瑞狮,街道基本无法通行,最后只好用生产队的农用拖拉机铺上台子,在拖拉机上舞狮缓缓游行。此后农村狮队逐渐改为调双人狮。以往舞狮皆为男人,1986年西岭周家狮队和翠峰街狮队改用女姓,更有风采。农村有“求龙送子”之俗,解放前,若妇不育或有女无子,即请求调龙队在正月十五将龙送至其家,置于神龛之上。次年产下子或女,再购买一条新龙,奉还该村,俗称“还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