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8-27 14:5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本帖最后由 平心静气 于 2012-8-27 15:18 编辑
我的帖子《我所晓得的恭城油茶点滴》发出后,遭到许多人的指责甚至个人攻击。看来“乾隆御饮”说深得人心。
要讲清楚这点问题,不但要讲历史,还要讲政治了。{:soso_e127:}
我认为:油茶这东西最早即使不是瑶人也是山里人最先搞起来的。十有八九是瑶人带来的。
我们晓得,好的茶都是用开水冲泡的。对水的质量,对水的温度都有要求。《红楼梦》里的妙玉对喝茶的道道那才是高!
当然讲究的还有茶道,这不是我要讨论的。
就是讲没得拿茶叶来熬水喝的。
但是油茶就是熬出来的。最原始的油茶是熬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兴安县叫高尚的山里,喝了山民煮的油茶,就是在一大锅水里放一抓粗茶叶,拍一块姜进去就熬,熬好后放油盐连水连茶叶带姜一起舀进碗里来喝。我觉得这就是最原始的油茶。
为什么要熬来喝?为什么要打油茶?我认为与茶叶的质量有关。山里的野茶没有经过技术管理;采茶时也不讲技术含量;采回来也不会炒制而直接晒干。
这样的茶叶是泡不出味的,必须要熬才出味,锤茶叶是为了榨尽最后一点茶味。至于油茶的炒,则是后来的经验了。
就是讲,最原始的油茶是不得已而为之,不这样就喝不到茶味。
不光是瑶族,其他几个少数民族也有喝油茶的历史,估计就是这个原因。
熬油茶就无所谓用什么锅了,最直接的就是砂罐了,因为我见过用石啃(臼)来专门锤茶叶的。我认为这就是最早油茶的雏形。我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喝的油茶即使是用锅头打的,都是隔在罐子里后再筛进碗里喝的。
在我的那个帖子后面的跟帖有一个网友讲他家有一个用了七代人的茶锅。我跟帖表示了不相信;七代人就差不多是140年前,有哪个人那么晓得自家140年前的茶锅?家谱上专门写下了么?
那么140年前是什么情景?清朝把瑶族兄弟当正常人平等看待么?我注意到光绪版的《恭城县志》上瑶族的瑶不是王字边,是狗爪边,就是说,当时根本就不把瑶族兄弟当人看!里面多次且详细的提到剿杀瑶人的记录。说明汉、瑶的对立十分严重。汉人看不起瑶人,他们能生存下去就不错了,汉人还会专门为他们生产打油茶的茶锅?就是到了民国时期,瑶人的政治地位和经济水平都还是很差的。确实是在共产党的天下,瑶人才有了平起平坐的机会。
这些都是事实。由于历朝历代的隔阂和不平等,瑶族人的自卑和对汉人的戒心,我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都还明显感觉到,我插队的地方进去几里路就是瑶族的居住地了,只要进去就能接触到感觉到。
可以明确地的是:用小锅头来打油茶,是使恭城油茶的味道优于其他地方的油茶一大诀窍。而农械厂工人黄杏勋等在小锅头的基础上改进为现在样式的茶锅而使恭城油茶走向辉煌。这就是我的看法。根据现在国家专利局关于发明的定义,他们的这项改进就是发明,新颖性发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