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5104|回复: 48

恭城族源分布与来源

  [复制链接]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1-11-14 11: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本帖最后由 恭城瑶学会 于 2011-11-14 11:55 编辑

     (作者:莫纪德,瑶学会会长)
      恭城地接湘南,古属楚越交界之地。据嘉会乡秧家出土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分析,先秦时期已有人群在境内活动,生息繁衍。隋大业十四年(618),“置桂州,拆平乐地,建恭城县”,此时,汉民族陆续入境择居仁里,已聚集了一定人口。由于战争、灾荒、瘟疫等多种原因,各族姓人口迁徒频繁,于今境内无土著,全为客籍。据考,县内以平地瑶的周姓一族入居最早,始于唐初。汉族以齐姓为代表,为宋代迁入。壮族以莫姓为代表,于明洪武元年被官府招募为“平寇”而来。此后汉瑶壮民族逐渐成为恭城主体民族。
在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对少数民族在军事上实行剿抚兼施政策,迫使臣服;在文化教育上实行“教化”政策,迫使同化。部分少数民族,为争取政治地位,跻身上流而改变本姓祖籍流源,
放弃服饰语言,伪称汉族。据民国17年人口统计,全县131088人,其中瑶族14078人,占10.73%;壮族3915人,占3%,汉族113095人,占86.27%。
解放后,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对各民族进行多次民族调查和识别工作,根据群众申报、陆续恢复和更正了一些姓氏的民族成份,瑶族人口不断增加。至1990年全县总人口266720人,其中瑶族132950人,占49.85%。1990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消恭城县,成立恭城瑶族自治县。
2005年底,恭城总人口284356人,其中瑶族163063人,占57.34%;汉族113623人,占39.96;壮族7160人,占2.52%;苗侗回满等26个民族510人,占0.18%。

瑶 族
恭城瑶族按信仰分类,主要为盘瑶;按语言分类,主要有操勉语的过山瑶,操汉语古方言的平地瑶和操湘方言的梅山(保庆)瑶,自唐代开始,瑶族即从湖南、广东、江西等地陆续迁入,形成无山不有瑶,无处不有瑶的局面。

                                    平 地 瑶
周姓 计分六个支派。据栗木镇上宅村《周氏族谱》记载,其鼻祖为归仁公,至七世祖如鍉公生六子,如锡公生十八子,共二十四子,均以“弘”字为班辈起名,俗称“二十四弘”。唐初分支,其中居湖南江永9支,宁远4支,道县2支;居广西平乐1支、富川1支、灌阳1支、恭城6支。以江永为最,恭城次之。居恭城者为:弘怜(行5)居嘉会乡豸游,弘颂(行9)居莲花南坪江,弘德(行15)居平安路口,弘明(行17)居栗木上灌村,弘意(行20)居西岭寨,弘利(行16)居栗木上宅村。又据栗木上宅村东村屯周氏乾隆20年(1755)谱序载:“(如)锡以明经进士官至高州刺史,时遇(唐)太宗(627)即位,如锡以金紫光禄大夫左措骑,后言事忤旨,贬道州司马。与夫人蒋氏生弘字派者拾捌,厥后弘派贰拾肆,或归故里或徙他处,或徙昭贺道三州,皆因仕官而分南北.如我弘利公则在唐世开元(721)由春陵(宁远)徙居黄土田(上宅)御福塘”。其它5支周氏,或先或后,均于唐代由湖南徙居恭城。栗木上灌周姓,为弘明公后裔,二世祖台甫、召甫兄弟于“唐大中年间(847—859)始迁广西平乐府恭城县北乡车头石,即今车田垌村”,计传40代。
元末明初,豸游弘怜派下某公迁南坪江,生三子,长子本良居高塘、次子本清居蛟鱼口,三子本顺后裔迁平乐沙江,
计传24代。清顺治年间西岭弘意派下万贤公徙南坪江,主居朗山、对面山,计传17代。观音乡水滨村周姓,属弘颁支派、明初由湖南永明入境,传24代。栗木镇泉会村上炉周姓,“(属栗木)弘利公后裔,于元朝初( 1264—1294 )移居嘉会乡唐黄村,居数代至四十三公字禄忠,于明宣德四年(1429)迁北乡澄江上源下炉村。”
田姓 计分四支。据栗木镇大石桥屯《田氏族谱》记载:“吾始祖田福公原籍山东省青州府益都县人也,生于宋太宗七年(982)五月十日辰时,进士出身,任昭州刺史则掌民政,而又广统军事。不幸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殁于所,享年六十岁。卜葬地名原大立里龙田源,现平乐南岸洲鹧鸪岭作丙山壬向。”又载:“鼻祖田福公妣周氏葬于白羊村。生五子,田法太居大石桥,法兴居石头,法尼居湖南桃川,法卫居嘉会白羊,法御出家”。由此推断,田氏三兄弟于北宋庆历之后已奉母移居恭城,而长子法太迁居栗木大石桥,次子法兴迁居栗木之石头,四子法卫则留居嘉会白羊。上枧田姓始祖庆二,原籍湖广郴州,后迁江西吉安,第九世发胜公迁全州,生三子名福甜、福左、福右,迁恭城北乡上党(今上枧)村,已传25代。
卢姓 原籍湖南郴州永兴县,始祖司马公于北宋建炎四年即金天会八年(1130)以进士出身出任恭城知县,御任后寓居北乡栗木,计传29代。
潘姓 据栗木上枧村潘氏宗祠《令公碑记》:“盖闻吾始祖潘安平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红桥村人氏,迁居桂林府粤头村,所生三子仁虎、仁威、仁亮。吾祖仁威公人繁,各意移居平乐府恭城北乡”。整理其排序班辈,由“仁”字至“元”字,共传25代。
李姓 栗木高岭村田心屯李姓,祖居江西,后迁湖南郴州桥头鱼尾村,始祖永芳公于元朝至大年间(1308—1311)
迁恭城北乡,立三樟村,今衍至“宁”字辈,计传27代。
欧阳姓 据栗木大合村《欧阳氏族谱》序载:“东晋八王之乱举族奔长沙,隐姓埋名七代。隋初到江西吉安府,唐末欧阳宠到湖南春陵任检察官,落居湖南永阳(江永)。元朝至元年间(1279—1294)欧阳立诗到平乐府任经干,期满后来到恭城北乡,先居狗头源,第3代移居大合村。”第10代欧阳聪出仕为官,返籍后居中东乡北垌源。欧阳氏由“汝”字排班至“值”字,计传30代。
盘姓 现居栗木镇马路桥村黄口(栗木锡矿)洼,始祖盘禄天,元末由湖南某县迁北乡,今传26代。
江姓 其始祖思信公,于明初由湖南江华至北乡大合村欧阳氏家中为雇工,后娶妻生子并另立新村名江家。现传22代。
王姓 龙虎乡龙岭村王姓始祖元公于明洪武四年(1371)由江南吴县入居恭城北乡,后立石乐村,计传24代。
黄姓 龙虎乡龙岭村岭尾屯黄姓,尊峭山公为鼻祖。元末时,始祖黄敬五由江西吉水县迁广西恭城北乡,至今传26代。明万历年间文育公迁灌阳黄观。
汪姓 栗木上灌村汪姓始祖盖一公于明末由江西吉安府徙恭城北乡,至上灌村为周姓打工,婚后落居永安屯,历18代。
观音平川瑶 于明朝初年为“剿寇”而来,据水滨村《蒋氏族谱》记载:“蒙上司行善,仰本县责令本里故民欧用诚,周福谦招抚祖公周庆陆、俸富三下山向化圣朝”。该地计有盘唐李俸周杨蒋何等8姓,皆为明初由湖南江永江华等县迁入,至今已有630多年历史。狮塘村孟姓是为通婚需要而改姓,据李氏老人李永德介绍,第三代世文公,生八子,为避同姓通婚之嫌,以利繁殖,将长子良豪、次子良富、季子良兴改李姓孟。杨姓祖公于明末时由湖南江永入赘狮塘盘姓,
初随女姓,其裔孙于民国初年复姓为杨。观音村陈姓原为盘姓,明末陈义满入赘盘家,随女而姓。传11代至“贤”字辈后,为读书求官,于清咸丰初年改姓为陈,至今传7代。观音村大坑底屯朱姓,其祖先姓盘,亦改姓为朱,后传宗、正、德、积、厚6代。观音村洼里的王姓,其根亦为盘姓。水滨村莲花屯的周姓,也是由俸姓而改。

                                 过 山 瑶
过山瑶历宋、元、明、清四朝,分别从湖南、广东两省和广西境内迁入,分布于县东花山和县西海洋山区域,
三江伸家瑶  据三江乡遗存的《千家古本》记载,瑶族原居湖南江永县千家垌,因官逼民税,大兵压境,于元大德九年(1305)三月十九日集体逃离,至道州浮桥被官兵拦截,一半去到九嶷山(宁远),一半返转永明(江永)。“众人寻江水上桃川,大德九年三月二十六日来到源口,入两江河”。自此进入三江境内,定名新(伸)家垌,仁宗元年(1425)黄贵十九立茅塘村,十一月十九日盘贵十六、十九到施塘垌住,周嫩三公养到木栊。明武宗正德元年丙寅年(1506)十月初十立松木寨,明正德二年(1507)立石罡村;又仁宗三年(1427)立石口村,正统四年(1439)立牛尾寨。万历二十五年(159)正月二十日午时立新寨村。嘉靖三年(1523)招地坪头、大桥源、大浪水、南江源、安冲村,立满上下二垌十二寨为伸家垌”。三江伸家瑶主客之间有三种称谓,进入三江最早的为“本地人”,计有盘(盆)黄李俸翟何唐七姓,明嘉靖至清代招入的瑶人被称为过山瑶,清嘉道年间从湖南保庆府迁入的称为保庆人。盘姓传说,祖公进入伸家垌以后,曾到富川的神、大二源打猎,见该处地域宽广,即带五个儿子迁到富川,祖婆则带三个儿子留在本地,至今富川一带的盘姓后裔,在清明时节,还经常回松木寨祭扫老太婆墓。李俸二姓
也有宗支迁往富川凤溪、鸟源的情况。现居钟山县两安、红花一带的瑶族多属伸家瑶后裔。莲花镇蓝洞村的赵李二姓于元末明初“结香炉(结拜弟兄)”而由伸家垌迁入。赵姓始祖三兄弟,分别叫尤一、尤二、尤三。另有一支盘姓,在明代改姓为李。邓姓则转迁莲花镇坪冲村的牛路冲,成为五冲瑶的主要姓氏。明嘉靖年间,瑶王俸七三娶黎四妹为妻,黎姓一家则随迁伸家下垌,与瑶为伍,成为“本地人”的一支。其语言、风俗与栗田李姓大同小异。
嘉会唐黄瑶 唐姓先祖洪五公生三子,长子希元、次子希朝、三子希书。元大德九年三月逃离千家垌时,兄弟分散,希元逃往江华、希朝逃往永州,希书经灌阳逃到恭城北乡。希书与盘、赵姓同来,先在今白燕村的石盆(原属北乡)落居。盘姓为纪念从千家垌逃脱,改姓为陀。明洪武元年(1368)唐姓搬至唐黄源,八兄弟分成八房,并将满弟改姓黄,以便通婚。同时定村名为唐黄村。此间,唐陀赵三姓各自插标为记,号占山场河域。唐姓所管三十六源、七十二坝、陀姓所管五岭四垒、二十四坪,赵姓管三十六坝,即茶江河道白羊至县城东门渡一段。明正统年间,唐姓人口发展,遂逐渐搬迁,至清道光年间,形成“八房十三村”格局。陀姓家穷势弱,所管地界渐为他姓所有,赵姓于明末清初迁往湖南江永县。
势江五姓瑶 明代下东乡(莲花)依河流分政区,南坪江红岩至蓝洞一带,分为九甲;势江由枧头上溯至洗脚岭一带分为八甲。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所立《审照碑记》载:“势江源八甲,地近山瑶,于唐宋元时,每遭寇盗、素无宁息。厥后明末清初屡次动兵,道经斯地,令民修路送兵,日夜辛苦。平复之后,蒙恩垂怜,令立头目四人,分为八甲,轮流守望”。元末明初入居较早的陶卢俸凤赵五姓结成同盟,共管势江源山场,俗称“五姓人”。据龙围村陶姓《浔阳谱
书》记载:“太祖讳世英公系山东青州府诸城县人,历任唐朝官至兵部尚书。发配始祖母李氏夫人,所生六子、一曰道居平乐,二曰通居昭平,三曰遵居荔浦,四曰迪居修仁,五曰超居永福、六曰还居恭城。”陶姓若从陶还公算起,已历42代,是入居势江源最早的姓氏。俸姓计分三支,一支系由湖南千家垌而来,经三江伸家垌,后分移今杨梅村老源垌,再迁凤岩定居。据《明故待赠修职郎良贵老太祖俸公墓》文:“祖系大明由湖广宜章,原姓秦,迁居恭邑东乡廖家楼”。据考,俸良贵与其兄良富同时于明万历初年(1573)从宜章县迁来,先居老源垌,后分居廖家楼和蛟津塘。凤姓为从凤岩俸姓中改姓。俗称“小俸”或“鸟仔俸”。卢姓分两支,一支于元大德年间逃离千家垌,往宜章县廖家村、羊角寨等地居住40多年后,于元至正年间(1345—1355)徙势江,清顺治年间(1644)搬到板脚。现居势江屯的卢姓,于明弘治初年(1488),其始祖万兴公自广东三州县而来。赵姓计有三支,一支有三兄弟,长兄居(钟山)沙坪,二弟居莲花胜洞,三弟居势江。清代乾隆年间,势江赵姓与廖家楼俸姓争山场打官司败北,其子孙迁往蓝洞和洗脚岭等处。另一支原籍广东乐昌县,系清乾隆时迁入势江源,始祖赵法林生六子,长子赵德才居桑源,二子赵德龙居坪冲,三子赵德凤四子赵德江居小势江,五子赵德香居岩口,六子赵德惠分居龙围。杨梅村的盘姓,祖籍广东省乐昌县,于清乾隆年间才从富川迁到势江源,先居湖塘界,再迁老源垌和杀猪冲。势江源冯姓,龙围黄姓,祖籍广东乐昌县,明万历年间外迁,历经蒙山、昭平、富川等多县,于乾隆60年(1295)才进入势江源落业。
西岭过山瑶 明洪武初,雷虎子在西乡八角岩聚众造反,遭到官府的围剿,便化整为零,活动于岛坪源和平川源等地继续游击抗争。据西岭新合村《瑶目万历二年石碑古记》
载:官府“闻之广东有好良瑶,即行招得大朝兵马,之因洪武下山……剿杀强首雷通天,李通地。”事平之后,瑶兵们回原籍广东省德庆州封开县铁莲山携家带口,迁入恭城。先在城背岭至西何一带游移,其后沿河上溯,北至今杨溪村瑶家洲一带,西往苦竹河今门楼村一带暂居。明景泰元年,这批瑶人受官府之命,“进山把守隘口”。居苦竹河者,其一沿下宋河而上进入平乐的大源和阳朔地界的小源(今合称为龙尾瑶),其二往八岩河而上,进入今西岭乡新合村的大源、小源和芹菜源。居杨溪一带的又分三路进山。一路往北翻越将军帽进入苏陂源,而后居于栗木之泉会和灌阳之洞井一带;一路往西进入岛坪源,而后再进入灵川,再转兴安、全州、灌阳地界;一路往西南进入今新合村瓮塘源地界。该瑶的不断迁移,使之散布于海洋山各县,恭城境内仅存今西岭乡新合村之“四源瑶”以及德良村少量瑶族。


                                  梅 山 瑶   
湖南省新化县和安化县及其周邻部分地区,古称梅山或梅山垌,新化称上梅山,安化称下梅山,是宋代以前苗瑶民族的一个重要聚居区域。隋称莫瑶、至唐宋始称梅山蛮。南宋熙宁五年(1072),朝廷派章淳平梅山,掠其地籍其民,迫使瑶族背井离乡,流徙外地。此后朝廷从江西吉安府等地移民填充,并置保庆府,辖新化、安化、祁阳、邵阳四县。保庆人迁入恭城多在清乾隆末(1785)至道光初(1821)时期,自称保庆人,皆居瑶山,与瑶为伍。故外称为“山牯佬”,“瑶山人”或瑶人。1984年,经县民族工作组调查识别,群众自我申报,由县人民ZF批准认定保庆人为瑶族。
梅山瑶散居于恭城东西北各山区及其边缘,其主要姓氏有:李、刘、贺、伍、赵、张、邓、戴、代、吴、蒋、罗、杨、阳、胡、蔡、谢、游、盛(谌)、陈、王、万、魏、范、
段、曹、肖、何、熊、袁、周、邬、谭、柯、邹、朱、金、舒、罗、龚、黎、郑等43姓。据观音乡水滨村周姓《批山契约》记载:周奇万等四户人家经征得族人同意,将冷水源一带山场,以二百八十文的年租价批与新到的保庆府新化县人谢代宗,谢桥柏、谢坤宗、李咸友叔侄兄弟耕种,时为乾隆五十九年(1794)十月十八日。三江乡大地村刘姓,始祖刘楚才于清嘉庆初年(1796——1801)由新化县毛坪垣逃荒而来,今传10代。三联村施塘岭陈姓,始祖陈开河逃难到三江,子孙已历“为金能显远立“共7代。郑姓来自邵阳县龙廽二都,始祖郑日卓带妻陶氏在乾隆末期逃荒到伸家瑶落居,今传10代。西岭乡东面村柯姓祖籍安化县,始祖柯宏富三兄弟在清嘉庆年间迁至岛坪源,先住回头山,又住川江,再迁刘家垌,今传8代。营盘村谭姓来自新化县太阳乡上八都,由始祖谭昌礼而传,今已8代。栗木镇泉会村泉会屯周氏始祖道羡公于清嘉庆初年(1796—1801),由邵阳三溪五都迁入,今传9代。
在梅山瑶中,还夹存着明末清初来自湖南永州府东安县的文、邓、孙、宾、曾等姓群体。其文化相互融合,大同小异。

壮 族
壮族亦为恭城客民,启于明朝初年,延承明代各朝,分别从广西境内的庆远府宜山、南丹县,柳州府雒容县,广东省的新会等县招募而来,充为俍兵剿贼,耕兵守寨,堡兵防御,而后繁衍生息,成为境内主要族群之一。在长期的封建统治之下,各族姓为求得生存和发展,不断异化为汉族。至2005年统计,恭城仅存以韦、石姓为主的壮族人口7160人。
莫姓 据民国26年《恭城县志》载:明洪武初,势江源贼目梁天朝、湖南贼首雷虎子、马公三等纠党由八角岩谋叛,
攻破县城,杀戮官吏,全州、永明二官均被害。有莫祥才者,山东人也,统带庆远府之河池、宜山、南丹等处之黄、韦、陈、周、石、唐、欧、赖、莫、贲、谭、覃、徐、祝、陆、廖、雷、马、梁、蒙、容、李、罗等二十三姓之药弩手三百,民壮五百,将贼剿平,克复城池,即以功授莫祥才白面寨巡检司。其弩手、民壮约给照,赐地方租税,俾子孙永享焉”。莫姓为恭城壮族首姓,梁天朝造反被镇压后,朝廷授莫祥才为土巡检司,署地白面寨,即今莲花东寨村周家湾,二世莫以淋、三世莫鲁延袭。明永乐初年(1403)改土归流, 授予莫鲁为将仕郎、不久移北洞寨而居。四世莫纯,“减去土司之缺、不复袭其官、恩诏以七品,用为交趾令,有循声。”其弟莫遇、移居车筒湾。七世莫宗誉,移居钟山铜盆寨。祥才公后裔聚族而居,已传25代。其它莫姓:栗木马路桥村莫姓,传说其始祖莫师爷,于宋真宗建炎四年(1130)于湖南郴州随卢司马至恭城为募僚,后寓籍北乡。西岭乡费村大田坊莫姓,始祖莫连成随祥才公征剿而来,至今传24代。西岭乡西岭村河边街莫姓,龙岗村大山脚莫姓,八岩村白石屯莫姓,祖源阳朔,清初至道光末(1850)由平乐沙子徙居西乡地界。
石姓 据莲花老君堡《石氏族谱》记载:“有莫祥才统带之职……时常练习飞镖。药箭手三百名,刀枪手数百名,共招募八百名入伍,带由全州、永明围攻进剿灭寇。势江源分兵由石口黄坪潜入大界厄,内外夹攻,破入贼巢,剿灭贼首,克复城池。上宪奖其有功,莫祥才升巡检司镇守恭城,二十三姓民壮居住南平江。彼时地广人稀,上宪给照,开垦落业居住。”石氏同来的有两兄弟,即石公爱和石公仁。
唐姓 据莲花村上段屯《唐氏家谱》记载:“吾祖顺公自明洪武初由宜山随莫祥才起兵至此平梁朝天,雷虎子、马公三之乱,克复城池有功,给照赐地租税,因高桂而家焉”。
该屯唐、黄、陆、祝同籍,民国初共建联氏宗祠。
李姓 据莲花崇岭村蟠龙屯《李氏族谱》序曰:“溯吾祖太尉公原籍青州,实唐翰林李太白公之后裔也。自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侬智高寇粤,吾祖躬膺简命偕总督定抚使狄青提兵征讨,镇守昭州越数传,转徙居于庆远府之宜山县。至明洪武,因土寇梁朝天、雷虎子、马公三等叛,祖法人公复奉调恭邑。幸贼魁剿灭,征剿有功,县主林详报上司,留守南平江,而子孙遂家焉”。
陈姓 据莲花坪岭村罗带屯陈氏耆老讲述:陈姓源自庆远府宜山县,祖先原住南平高塘屯、第二代移居罗带屯。同时移居罗带的有韦、覃、唐、黄、李、张姓、覃姓后来改姓为陈。祖先十人结拜兄弟,分别叫做陈公边、覃公云、韦公柳、唐公顺、黄公相等。黄姓原居大湾和大瓮源,后来也移居罗带。
赖姓 莲花老军村(堡)赖姓开基始祖为赖公爰,据《皇清耆寿邑庠彦显考讳锦楷号子仪赖五公墓志》云:“吾父乃系庆远府河池州宜山县猪屎巷,迁居朗山村。朝臣公之九世孙,金贵公之八世孙移居老军村……。”
韦姓 据西岭乡杨溪村《韦氏族谱》记载:“吾族祖公原系庆远府宜山县南丹河池州宜山县人氏,于明洪武年间因雷虎子作乱,蒙钦差调公韦公员讳礼凤带领郎兵前到恭城县把守隘口,征剿瑶贼宁静,钦差见公报效有功,蒙县主招安津平里洞尾屯落业开垦、创业成家”。又载:“圣旨榜谕抄塍、蒙奉三司会同官吏与老民周福谦、周万三、欧用诚前赴庆远府宜山县河池州复招乡兵壮老,蒙赏军功。谢明亮、廖公洞、黄明显、谭公亮、王公段、覃公柳、罗公胜、欧公模、石公曹、都督壮老闭公定,都督壮老韦公缘等。以致招得力良壮老三百余家前来恭城县地方,镇守东、西、北三乡,剿杀残徒瑶贼,镇守三十六源。”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贡献 +1 收起 理由
avatar 咖啡羊 + 2 + 1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1:4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梁姓 据嘉会乡白羊村鸭塘屯《梁氏家谱》记述:“自从洪武十二年(1379)因得恭城县平源窝辽蛮贼雷虎子、周万三二人落草为寇劫杀官府,平乐府行前到梁朝天统领十姓统练:梁公彪、欧公乐、石公峰、覃公柳、莫公元、韦公烈、廖公勋、蒙公会、贲公芳、潘公贤、梁公仁协同前往恭城东二路,追赶到上平源,西扎定岗坳,北扎古寺三十六源,东扎新关龙虎关二十九源路隘口……。后来,永乐(1403—1423)分枝,四姓来到恭城县上西乡,买受槡地二丘十工安居,取名院(鸭)塘村”。谱载如此,但后裔又说是大俍人。又据龙虎乡源头村《梁氏宗谱》载:官府行文前到河池州宜山县招得原祖宗梁元保统领雄兵数万,强兵带往恭城县西乡,到平源剿杀苗蛮贼寇有功,解报进京。后蒙圣上宣榜出照,抚杀蛮贼护朝,后安民永远开垦耕种为据”。
据查,明初来自广西庆远府的23姓壮人,落居恭城者计20姓,另有马、雷、罗三姓外迁平乐县之张家、二塘等地。西岭乡杨溪村之王、谢二姓亦为明洪武初自广西宜山县而来。
大俍十三姓是恭城壮族的第二大群体,来自于广西柳州府雒容县。其姓氏为:潘骆秦韦余明李、梁康郑黄路江侯,除郑、王姓尚未查证外,其余十姓后裔皆播散恭城境内。据《恭城梁氏新谱志》记载,其祖自唐朝在江西吉安府,梁芳公于宋朝分支到广东南海县,玉齐公于元朝九年壬午岁(至元19年公元1282年)到广西柳州府雒容县。明弘治元年(1488)梁尚仁、尚清兄弟随十二姓大俍人被招募到平乐府恭城剿寇。第二代平周、平雁、平和三兄弟又生十七子。以后散布恭城各地,形成新的“大梁十三村”。康姓远籍湖南,后支分柳州雒容,明弘治元年随军入恭,次年被安置于平安乡黄埠(堡)的兵滩。始祖康韦六得仁贵、仁富二子,后仁贵从黄埠迁今孟家村骆家寨。余姓被安置于黄埠村三假屯,居约百年,一支迁中东乡大岭村。一支迁(平乐)津平里洲塘村。江姓则派驻于恭城下里洞安居。李姓始祖李金旺,派驻西乡柳枝堡,其后,一支居西乡鸭塘,一支居津平里洲塘。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1: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陈姓 始祖陈礼清,明景泰年间(1450—1456)从广东新会珠玑巷招募入恭,先居莲花南坪江。第三代贵茂、贵选移居西乡费村,明末分两支,一支迁寨脚,一支迁岭脚。贵朝公后裔留居南坪江坪岭等村。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1: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汉 族
恭城于隋大业十四年(618)立县时,汉族已是主体民族,但因迁徒频繁,今见之于籍者启于宋,而历元、明、清三朝至现代。
宋元时期入居的族姓:
齐姓 据恭城镇天堂村《齐氏族谱》载:“原籍山东青州府益都县,自宋建隆年间(960—962)迁居广西平乐府恭城县东乡里,迄今千余年矣。”传说,齐姓入恭以后,曾居住过48个村寨,于明末时才在天堂坪定居下来。
何姓 嘉会乡秧家村中村屯何姓,远籍江南庐州府,后迁广西平乐县,始祖宣猷公于南宋末年迁居上西乡绍怀村。“秋粮户口富德户,统计十有余石。以令公愿信名为景福,三年一酬。及四世派分二房,长曰纯吉、次曰纯禧。时值元崩,明兴,干戈锋起,重赋难赔,兄弟寄居于楚水永明槐木村居住。楚人加以大号、长曰广十四郎、次曰广十五郎,历代相传,据为定号。到明世初平,而十四公复故土廽龙山厄脚”。秧家村小山脚何姓属另一支系。据其八世祖举贤公墓志记载:“八世祖讳玉西,嘉会乡晓山村即旧小山脚。鼻祖宏念太公八代孙也。溯鼻祖自元中由平(乐)郡沙子区属半边渡河楼子底村迁居我恭城上西乡寨头村,以耕读为业。”秧家村上岩何姓,亦于元代由平乐沙子半边渡迁来,其始祖复德公墓志云:“始祖讳仁,邑庠生,原籍江南庐州府巢县,远祖历代播迁湖南、广西昭江等处。传至公始迁恭邑,买受陀塘车田三架共五十四工, 立为村庄。后嫌不佳,另买上岩村居住,将陀塘招佃欧、梁、石、陈四姓居住,以替一切夫役。”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1: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王姓 据传西岭乡新安村河头寨王姓,祖籍山东青州府,其祖于北宋时随军南下平寇,留居昭州。后于南宋末(1241—1279)移居恭城西乡。
蓝姓 据恭城镇天堂厂蓝姓相传,祖籍福建汀洲府武平县,于大宋年间移居广西平乐津平里洲塘村,未几又徙鲁圹庙背村。乾隆辛已年(1761)振林公移居恭邑东乡庄埠村,又称白竹村。又于同治四年(1865)已丑岁见明公买受莲塘坪村,与堂弟见清十六代振清房移居蓝家厂居住。
李姓 平乐合村《李梁太尉公源流》记载,李梁公乃唐太宗十三代孙,先世当宪宗时以皇室至亲,食邑山东青州府益都,举进士科为翰林学士,任兵部侍郎,封太尉,与陶英太尉被朱温排挤,天佑二年(905)同被授以征南将军领兵南征昭州,平楠木垌瑶苗之乱。乱平而朱温已篡唐为梁。梁公与陶公义不臣梁,遂隐居昭州楠木垌。今莲花枧头村山狮脚屯李姓远祖期頣公,于宋时迁居恭城势江源瑶山历20代,其祖振兰公后定居山狮脚,又传14代。莲花之崇岭、岩口、棉竹、榕树脚等村屯李氏皆追认梁公为鼻祖。入恭时间或元或明,难以评述。
欧姓 据平安乡路口村《欧氏族谱》记载:“念吾祖原籍山东省沂州府沂水县黄岗村人氏,宋时先至粤西玉林为仕,以后渊明挂冠,遂偕昆季隐居粤西昭州。五太祖讳寻由平乐分枝至恭邑东关贸易,卜其宅于城东社公塘而安居”。桥头村里坡屯欧氏与其同源,始祖启三、谱序其入恭时间语焉欠详。查其衍代,由启三传14代至锦江,此后按字排班,历10代至“守”字,合计24代。故此推考,其入恭时间,大致在元末明初。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1: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明代入居恭城的族姓:
黄姓 平安乡大岭村云锋屯黄姓,远籍湖北江夏郡,后分枝湖南,洪武元年(1368)其始祖黄海公被招募入恭城。同时迁入恭城的还有平安村的张、杨二姓。
向姓 据平安乡平安村《向氏族谱》记载:“鼻祖讳德立公原籍安徽之人也,英姿年盛,武略超群。大明洪武二年(1369)奉令征剿红巾贼刘福通、陈友亮诸逆。至六年(1373)统戎征靖广西地方,任桂林中尉、封昭义将军,晋封侯爵。永乐二年(1404)驻屯恭城东乡下山源,兼领耕田,随垦藤背六九心田、虎头寨圳。于是挈家以居伏虎之巅,村因名虎头寨。自四世祖邦伦公分居心田,邦儒公分居黄埠,至八世日寿公又由心田分居永安(蒙山),十世进公复由心田分居西岭寨,以其时考之五百年有余矣,以其人考之二十有一代矣。”
蓝姓 据平安乡新街村《蓝氏族谱》记载:“我蓝氏自明德公于李唐氏天授元年(690)由雍豫之间移往江南。自唐越于南宋历四百余年,遂传13世。吉甫公当宝庆元年乙酉岁(1225)因避金兵之乱,离江南而往福建省福州福清县五福乡……”。又载:“祖居(平乐)葛家垌祖庙金竹庙侍俸(伏)波。瑶人反乱,祖连名太公搬移南平江门等村,于弘治十三年(1500)用价买得头排陈余富粮田三百工,价银一百七十五两”。
常姓 据栗木镇常家村《常氏族谱》记载:“鼻祖遇春公,直隶濠州人,佐明太祖定乱开基,历升中翼大元帅,中枢密院参考平章事左承相,封鄂国公,追封开平王。……二世祖茂,字秀陆,洪武三年(1370),袭封郑国公,授开国补运
宣力推诚武臣,进荣禄大夫柱国,禄三千石。二十二年与外父宋国公北征残元德金纳哈,出误军机,遂削爵,安置龙州与赵帖坚相友,后帖坚殁,其侄李宗秀嗣立,与茂有隙,遂携妻李氏奔与恭城北乡竹蔸村(水滨村黄茅岭),殁未详。名猫仔滚槽,以白石为记”。李氏殁,其子迁北乡大合村,居约60年,再迁下北乡立常家村。十五代孙方大、号爱庐、贡生,与曹刚子相契,于明末时在中东乡一带组织天地会、收集财粮、从事反清复明。康熙初年(1662)清军入境,天地会解散,所征钱粮皆由常方大所管,故隐居黄埠,安家立业,传12代。
陈姓 据龙虎乡龙虎村陈家屯《陈氏族谱》记载:“本宗原籍系湖广常德府龙阳县羊角山人氏,自鼻祖陈广公于大明洪武四年(1371)辛亥拥靖江王驾来粤有功,特授指挥使,协理桂林右卫事。九年(1376)丙辰冬,广子受仪因师出有功,上简授右部总司兼管水陆事理。十八年(1385)已丑广公故、受仪偕子友伦扶葬于粤北门外。三十二年(1399)已卯受仪亦故,伦公欲负归角里,奈署建文帝扰攘,道路阻抑,只得合葬于广公之侧。遂尔循迹,避居于平乐恭城东乡大岭村”。
万姓 据栗木镇大营村万氏《禁长下关树林碑记》记载:“溯吾族原籍系湖北武昌府大野县大塘村人。有鼻祖万春二曾受御前指挥使,后护靖江王驾来粤,殁于省会。三世祖守镇于永乐二年(1404)奉委拨军下屯,承当恭邑北乡淌江屯军粮一百五十余石,屯饷五十余两,立宅大营村居住。”据考,与万氏同来的有刘、查、戈等姓,其后裔仍居北乡。
张姓 据恭城镇江贝村《张氏族谱》云:其祖仲文、江西籍人,被贬昭州为官,卒于平乐。其子志荣、志华迁恭,居龙丘之首,开垦石角嘴以下一带河丘,号张家坪。后垦老县垌,从桥头开渠名张家圳。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1: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费姓 据西岭乡费村《桂林费氏支谱》记载:“(始祖)贵卿公原籍湖北武昌府江夏郡石头村人。明永乐十六年(1418)随军南下至粤西桂林,次年逃至阳朔兴坪里五家瑶。洪熙元年(1425)经商至恭城。第二代费施择西乡犀牛渡左侧旷地而居,立为费村。
李姓 据西岭乡费村李氏所藏《金陵李氏七修族谱》记载,鼻祖立德公籍江西。仕举兄弟于弘治元年被招募入恭,先居八角塘,后迁土陂,至四世继新配费村费氏,举家(族)迁费村。平安乡路口村《续修李氏族志序》:“吾始祖吉良公自明景泰年间(1450—1456)由福建福州府古田邑长坪乡吉阳庄避世广西平乐府恭城县,居北团埠结转东乡古凤陵村而卜筑焉”。
孟姓 据平安乡路口村蚂蝗塘孟氏口碑所传,始祖学盛公原籍山东青州府邵县,明正统年间(1436—1449)徙居恭城,先住黄埠上桥头,后迁路口村蚂蝗塘定居,今传24代。
龙姓 据平安乡新街村塘边屯《龙氏族谱》记载,明弘治元年(1488)始祖朝通公“由江西吉安府太和县甘竹塘村迁至粤西昭州,即今平乐府,抵于恭城县之东乡,立村于南坪江之凤凰山后,亦三叉塘之村名龙家墩(屯)。置得旱地数亩,土名芦获坪三叉坳螃蠏井滩塘地,村庄榕树脚、凤凰山脚等处,至今尚管其业。又置水田数石,后与陈周三甲三家捐田,其呈于官,恳立凤凰堡镇守山瑶以安民,至今未泯,祖即承当本县里长,以应国役。”至二世福海三太公率孙由龙家墩迁居于巨塘村,今传20代。
吴姓 据莲花镇笔山村八角塘《中国吴氏通书》记载:庄埠支系“始祖吴正才从山东青州府沂水县迁桂林吉田(临桂)吉良里长安乡通胆居住,于明弘治元年(1488)迁恭城白马坊庄埠村,至今20代”。嘉会乡豸游村吴氏,“始祖吴嘉宜由江西吉安府于大明万历年(1573~1620)迁豸游,历
16代。”莲花街吴氏“原籍广东高明县三洲镇尼教村,一世吴源开,生子吴作鹏、作雕。到11世后字为光锡承,计传15代。”平安路口村廻龙洲吴氏始祖吴银,于明永乐八年(1410)由广东南雄珠玑巷迁平乐县北崖人仔山。嘉靖三十九年(1560)由吴向荣迁恭城平安乡路口村廻龙洲,至今18代。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1: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彭姓 据庄埠彭氏手稿记录,始祖邦卿公原籍广东顺德县,少年流落江西太和县,后入赘孔思礼木匠家为婿,不久二老双故,守服三载。明嘉靖初年(1522—1530)徙居恭城南关庄子埠村,衍20代。西岭乡八岩村彭氏,祖籍湖南郴州,始祖圣才公经商贸易于东乡密塘洲,寄迹斯地买受田土耕种。二世维清携家眷移至下西乡八角岩。遂安居乐业。
易姓 据平安乡黄埠村《易氏族谱》记载:“吾始祖振威公前明(弘治二年1489年)由广东广州新会徙居广西平乐马家村。三世祖再徙恭城西陂山,万历间启稳公见西陂山非长久之计也,复移居老寨,犹嫌老寨秋溢,又移居环浦,相其阴阳,观其流泉于风水之道,颇有合也,遂定居焉。”
刘姓 恭城镇江贝村燕岩屯刘氏,祖籍江西吉水县,始祖先居桂林龙门,成化十三年(1477)入恭,先居北乡常家,清顺治年间移居燕岩。
邓姓 据平安乡新街村凤凰屯《邓氏族谱》记载:“祖籍全州县两河乡大田村,开初由承琢公之后裔第十八代孙世隆公(斌祜公长子)从全州大田迁至桂林市平乐县羊眼村立庄,取名邓陂。后由世隆之子俊满公于明永乐二年甲申(1404)迁至恭城塘边村居住。有进士齐士简招住邓俊满、陈之良、李文举、龙文免四姓,同心协力,描水开垦,报效朝廷,升科报税,雇请龙文免管水。在塘边村居住87年后,于弘治三年(1491)迁至邓杷高坪寨居住。”又载:“由第十世祖必湘公与李清枝勘明朱砂岭立庄。因此地形酷似飞凤,故取名凤凰村,”时为康熙五十三年(1714)。西岭乡下宋村《邓氏宗谱》载:“溯吾谱始祖籍河南开封府郑洲汜水县新野村,自后随迁楚南石瑞,自承岳公始移居全州霭岭……。后于明难,顺治年间(1644—1660)中东关垂裕九十余年,后避居下西乡下宋村安居置庐。”西岭乡岛坪村邓姓与下宋村邓姓同谱,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由湖南东安县上花桥迁入西岭乡岛坪源。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1: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蒋姓 据恭城镇渡雷村《蒋氏族谱》记载:“溯吾祖乃全州大路底分枝于永宁州古填县常安乡永宁里大田坊居住,有始祖考讳毓云、毓鸾二位太公。二世祖考讳本正、本端二位太公,而本正公娶李氏太婆,生以贵、以财。时因世乱,于明朝弘治元年(1488)迁于阳朔县居住仅年,而本正公病故,即卜葬阳厄岭西塘,坐北向南,立有和尚碑记。弘治二年(1489)李氏太婆携以贵以财二公复迁于平乐县上关对河之蒋家村居住数年,复迁于沙子上北乡渡雷村安居立业,以为永远基址”。蒋姓还有三兄弟同来的传说,老大居岛坪源蒋家坪,老二居渡雷,老三居西岭朝川。
董姓 据枧头村社塘屯《董氏宗谱》所述,洪武二年(1369)廷海公由南京徙广西钟山孙贵十六于明万历初(1573)与其兄贵十三、贵十四、贵十六由钟山龙鹤岗迁至恭城东乡湾里,五世言诗、言逊于崇祯四年(1631)立社塘村,并分居湾里、东科、富平等村。
麦姓 据恭城镇古城村“《麦氏族谱》记载:吾始祖本立公,原系广东省广州府三水县南关珠玑巷人氏,因明末与胞兄本宏公兄弟二人贸易广西,后本宏公卜居富川,而我祖业于舟楫,沿河上下,未有定处,于五世祖卜此凤田而居焉。”由其祖本立至今,计传16代。
阮姓 据平安乡北溪村涧山《阮氏族谱》记载:“祖籍系广东道广州府英德县伏当洞下村居住,公政一黄氏太婆所生
一子永装,父子三人于嘉靖六年(1527)移到平乐(昭平)黄姚街暂住,太母黄氏故葬黄姚岭。父子(于)万历四年(1576)丙子搬至恭城涧山立宅安居。”
付姓 据西岭乡龙岗村傅姓口碑所传,祖籍河北青河县再到江西,明万历末(1619)徙恭城北乡狍子山居约20年。始祖傅荣公在洲塘挖到银子,发财后迁恭城建傅家街,第七代祖嘉祯公移居龙岗老村屯。按字辈排序,已传15代。
钟姓 据平安乡陶庄《钟氏宗族宗支部》记述:“追溯我族直系祖先——前川公,原籍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三江司乐村粉壁巷人。前川公之子——照贞,孙子素宇和静宇,亦出生于粉壁巷。早在明朝万历中期,即公元1600年前后,为了生计,素宇和静宇二兄弟,由梧州沿江而上,来到恭城贸易,以小本生意为生,定居于南门与崔家隔壁。素宇公娶祖妣谭氏,此支已迁至富川。静宇娶祖妣常氏,生秀清(号茂盛)以及秀泰、秀奇三子。因当时还没有固定职业,茂盛每日下乡做点糖瓜、饼子和日用品之类的担脚生意,以求谋生。一日来到陶家村,见陶家村山清水秀,龙旺沙廻,颇有山水之趣,兼有地脉之长,可以兴起后人,可以长发子孙。因此茂盛公于明朝崇祯年间,即公元一六三五年,由恭城迁到陶家村居住。”
尹姓 嘉会乡吉山村尹姓,祖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后迁广东,明初随军到广西桂林,明万历初(1573)始祖尹师避难至恭城路口村,历四代再迁嘉会吉山村,按班辈从“师”到“文”字计传21代。
廖、王、卢姓 据莲花镇湖山村廖氏老人介绍:原籍广东肇庆府乳源县桂山村,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遇灾逃荒,盛春公带幼子华贵到广西恭城东乡湖里凉山,遇同乡知音黄启圣、刘空吾、李创吾,即结拜兄弟,落籍该地。湖山王姓是广东阳山人,黄姓和卢姓来自福建古田县常安乡,繁衍16—19代不等。
黄、关、张、成、黎等姓 据西岭乡挖沟村石脚屯老人介绍,始祖查钮公于明万历初(1573)由广东阳山珠玑巷洗马石迁中东乡观音堂,四世良升迁下西乡石鹅(脚)村,至今传19代。该村盘岩屯岑、关、张、成皆从广东阳山迁来。据高桥屯《黎氏族谱》记载:黎氏祖籍广东广州府连州阳山县上遂乡,因避国课,曾祖文灿与思轩、思惠二子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逃往平乐府永安州,以教书为业。经恭城西乡杨柳井血表陈国隆引荐,国轩公于天启四年(1624)至恭城教书。又有宗侄祥轩引荐,往费村教书。不久,文灿公至猫仔山就门娶妾莫氏,所生二子思学思政。二世祖思轩公入赘广东同乡——盘岩村黄守文家为婿、生三子名国仁、国政、国贤。国政晚年搬至西岭寨山下桥居住,国仁之子现玉搬至中东乡蚂蝗塘居住,国贤公留居盘岩。至雍正四年(1726)买受高桥周维乐左边粮地,而后迁高桥村。
罗、欧等姓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寨面反乱平定之后,增设凤凰堡,置72名堡兵屯守。其堡兵除招壮人以外,亦招收了部分广东阳山人,如现落居岩口屯的罗、欧等姓。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1:5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清代至民国入居的族姓:
王姓 据嘉会泗安村五海塘王氏老人介绍,原籍广东南海县紫东村一甲,始祖秀吾公于清顺治年间(1644——1661)迁恭城上东乡唐黄村,康熙五十年(1711)向西乡寨头周家买地名五海塘,即立村定居。
严姓 据平安乡陶庄《严氏积德公史》记载:“始祖积德公原籍广东阳山县书纸巷人氏。清朝顺治年间遇难来到平乐马家村居住,娶某氏太婆,生一子文通,归寿后双老葬于马家岭。高祖文通公生于顺治六年已丑岁(1649)六月初八日,据传不知什么原因遇难,幼年十三岁的文通公孤身一人徙走,跟随黎家人又逃难到上桥头村,与黎家人共同生活,帮其养牛。为人勤劳忠实,黎家人许配小女与文通成婚,生育六子。三世正科公谋求发展,搬到杉木寨搭一厂棚居住,方便耕种,随后正龙、正凤也搬了过来耕种。”
谢姓 嘉会乡太平村谢氏、祖籍广东珠玑巷,始祖仕荣公于清康熙初年(1662—1671)流落上东乡,为人养牛打工,娶妻生子,中年而故。其妻“招夫养子”,居牛尾洞更名太平村,衍谢、唐二姓,今传15代。
洪姓 据栗木镇栗木街洪其金老人讲述:原籍安徽歙县洪坑村,仕臣公碾转至恭城北乡栗木街贸易,而后定居栗木街洪家巷,今传14代。
黄姓 据《黄氏族谱》记载,其鼻祖峭山公,福建邵武人,宋乾德三年(965)登进士,官授江夏太守,迁奎章阁侍制学士兼刑部尚书。娶官、吴、郑三氏,各生七子、计二十一子,其后裔播散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各地。恭城几支黄姓,祖籍福建璋洲府,皆经广东而入恭城。明道光年间黄启儒、育儒兄弟由广东连滩,迁入恭城栗木的建安和龙虎的狮子村瓜子洲深塘洲等处安居乐业。黄杰贤带四子至龙虎乡狮子村石山脚居住。又支分平乐附城乡上马头、龙福等处。黄耀西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迁居平安乡廻龙洲,支分社山居住。黄沛滋于道光初年(1821)由广东迁移恭城上西乡顺江村(泗安),黄正隆、怡龙兄弟原居广东罗定洲东安县,于道光初年(1821)携家带口移至上西乡建正隆榨、怡隆榨村。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1: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林姓 恭城林姓计13支,祖籍皆出福建。据《恭城林氏族谱》记载,恭城后街地林氏,原籍福建沼安县,芳文公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奉母命携妻江氏及二子迁广西平乐津平里龙尾村龙头岭,不久迁恭城后街地开垦落业。后街地另一支林氏,由闽省迁湖南零陵,始祖希敏公于明末清初由零陵迁恭城平安乡新田垌,光绪初年(1875)八世登科、登甲迁恭城东关。江贝村寨山厄林氏,原籍福建漳洲府蒲田县,迁广东阳山,清康熙三十一年(1693)发生兵灾匪乱,必玉、必寿兄弟逃散,必玉寻兄至广西恭城,盘缠用尽,便在寨山厄定居下来。恭城镇满塘村林氏、祖籍福建漳州府诏安县金溪二都,清嘉庆十八年(1813)林文皇带三子迁平乐津平里满塘村。栗木良溪村大碛洲林氏,祖籍福建漳州府南靖县,于明朝后期迁广东罗定州连滩(现郁南县),清嘉庆年间(1796—1820),希圣公携七口之家迁恭城北乡上路村大碛洲居住落业。西岭乡虎尾村林氏、明末清初自福建漳州府南靖县迁广东东安县东坝村,清乾隆已酉年(1789)近圣公携一家六口沿桂江而上,至恭城西乡落居上马石。咸丰三年(1853)遇抄家之祸而迁津平里之岩底榨。平安乡陶马坪林氏,始祖坤友公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携二子二媳从福建漳州府沼安县迁恭城陶马坪居住,繁衍10代。平安乡詠棠村林氏,原籍福建省璋州蒲田县迁广东罗定县,清咸丰年间(1851—1860)始祖林后兴迁平安詠棠定居。平安北垌源林氏,原籍福建南靖县,明嘉靖柯氏妈带起明、起祯二子逃至广东东安县东坝,清嘉庆末年(1820)盛夏、盛秋兄弟迁平乐樟林脚。1931年永祯、永德、永福兄弟迁平安乡北垌源。莲花笔山村林氏,与莲花独石、北洞源同姓同宗。莲花镇莲花街林氏,其祖献圣公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由广东迁广西平乐沙子安全乡半边榨。四世见隆于民国二十年迁莲花街。西岭乡下宋村莫家坪林氏,其始祖由福建浦田县迁湖南,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荣建公由都安县徙恭城下西乡莫家坪落居,嘉会乡白羊村蟠龙屯林氏与之同源同宗。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1:5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郑、陈、许、李、罗、刘、黄、蔡、江、钟、詹、汤、康、卢、孟、柯、余等姓 平安乡泳棠村的黄氏,陶马坪郑氏与恭城镇江贝村的郑、黄、林氏,恭城镇乐湾村的陈、钟、詹氏,恭城镇化育村的罗、汤、黄氏,满塘村的林、许、康、李氏,古城村的卢氏、詹氏、同乐村陈、刘、柯、黄氏、西河村的江、许、罗、黄氏,白马村的汤、罗、陈、李氏,孟家村孟、许氏,嘉会的白燕、吉山、泗安与龙虎乡的余氏,嘉会乡松林村的郑、黄、康氏,栗木镇良溪村的黄、张、蔡、林氏等,祖籍皆福建,迁入恭城时间除郑氏于乾隆四十五年外,多在清嘉庆至道光年间(1796—1850),或由福建直接迁入,或经广东再辗转迁入。
叶、范姓 清光绪初(1875)该两姓以传授香菇“放花”技术由浙江迁入恭城西乡,分别落居于西岭乡的椅子、八岩村。
民国年间仍有较多姓氏家庭由广东和邻县因经商或“躲日本人”迁入恭城,不及细访,亦不赘述。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1: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其它民族
除瑶、壮、汉三大主体民族外,恭城尚有苗、彝、黎、侗、回、满、土家、布依、仫佬、高山、傣、毛南、蒙古、佤、藏、水、仡佬、纳西、京、畲、傈傈、维吾尔、景颇、土、拉祜计26个少数民族。其来源主要为解放初期的干部调配,大中专毕业生安置;在外地工作婚配后,调回本籍以及改革开放后农村人口外出打工结婚后携妻返籍等。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1-11-14 12: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瑶学会的出马了,我们只有学习的份了。
avatar

该用户从未签到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1-11-14 12: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我承认我班门弄斧了,向莫老师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applogin wechat_login1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