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记者 陈维 通讯员 周中华 周品秋 在湖南江永县与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交界处,有一条街被居民称为“两省街”。“两省街”上,70岁的恭城籍农民彭连才擅长写诗作对,他经常义务帮群众写一些通俗易懂的对联或诗词,宣传两省区民族团结、好人好事和国家法律法规等。5年来,他还帮ZF管理一个农民图书室,做起了义务“文化站长”。每逢圩日,图书室里都挤满了来自湘桂两地的赶圩农民,有的来看书读报,有的来求写对联。
图书室服务湘桂读者 “两省街”即恭城龙虎乡龙虎街,与湖南省江永县粗石江镇相邻,骑摩托车往来只需几分钟。11月2日,记者慕名来到“两省街”,第一印象是宁静与和谐。 沿着街道往前走,农民图书室处于显眼位置。图书室是一间约15平方米的小屋,面积虽不大,但却摆了6个书架及一排阅报桌。书架上,大量书籍摆放得整齐有序,涉及农业科技、医疗卫生、教育等。 在图书室门口,摆有几张小凳子,方便路人休息。即便只有几分钟,路人也可进室内挑一本书翻阅。另外,在门口还摆了一块小黑板。每逢圩日,黑板上的内容都会更新一次,或为温馨提示,或为短小精悍的原创诗词。 记者到访当天,并非“两省街”圩日,但仍不时有人到图书室内看书读报。图书室的书对当地人外借,如需借阅,只需出示身份证登记即可。若借书人是附近湖南籍人士,只要找到本地人担保,也可借走。
诗歌应和显湘桂情缘 “农民图书室办得好,多亏了有彭老师!”“两省街”上的居民说。彭老师指的是彭连才,是农民图书室的义务管理员,有人戏称他为“文化站长”。说起这位七旬老人,“两省街”居民无不交口称赞。 彭连才年轻时曾做过8年的小学代课教师。1975年,他回家种田。如今,儿女都在外工作,彭连才与老伴在家享福。2007年初,龙虎乡的农民图书室缺少管理员,当乡领导找他说明此事后,彭连才欣然接受此任。 刚接手时,图书室的书少得可怜,即便是圩日,也几乎没人光顾。彭连才向乡里提出申请,希望能多购置些图书,得到支持。渐渐地,图书室发展成如今的规模。 每逢圩日,不少两省(区)的农民在赶圩的同时,还不忘到图书室“充电”。彭连才毛笔字写得好,有人来向他求对联,他总是笑脸相迎,免费写诗作对从不推辞。同时,他也向群众宣传一些法律法规,而对于一些奇闻轶事,不少人也喜欢到彭连才处打听。 10月27日是“两省街”圩日,湖南江永县粗石江镇的一位退休教师受彭连才影响,即兴作诗一首:《大岭头是个好地方》(大岭头是龙虎乡的一个屯),夸该屯人杰地灵,彭连才当天就把这首诗誊抄在了门口的黑板上。 第二天,彭连才自创《湘桂情缘》诗一首回应:山水牵情龙虎关,血缘相亲连湖南。湘桂和谐如兄弟,描绘宏图锦江山。
尽己所能办好图书室 如今,彭连才已做了5年的“文化站长”,虽没领过一分钱工资,但他却乐此不疲。ZF每个月给他150元,用作买笔墨纸的宣传费用,有时钱不够,彭连才就自己垫。 “我爱读书,为您服务”,在图书室里,这几个用红纸剪出来的大字赫然入目。剪纸书法是这个农民图书室里的装饰亮点,而这也是彭连才的一大爱好,在他的家里,客厅的两面墙上贴满了他的剪纸书法。除此之外,彭连才还会拉二胡、吹笛子、唱彩调。多年来,彭连才还写了不下300首诗词,多家媒体都曾发表过他的作品。 有一名经常光顾图书室的湖南籍读者曾向彭连才感慨:“我们镇为什么没有这样的图书室?”彭连才笑笑:“反正那么近,你可以经常过来啊。” 彭连才的家离图书室只有百余米远,每天上午吃过早餐后,他会准时去开门。说到将来,他说:“希望尽自己所能,把图书室办得越来越好,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