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12-2 20:4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在整理昔日的旧物时,我无意就翻出了这本毕业证书。
这是一个泛黄老旧的本子。这个证书,它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学校签发给是年毕业于该校学生的。它也是笔者得已在官方认证签发的,唯一一本毕业证书!
说来真是有点令人心酸。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笔者在拿到这本毕业证书后,就辍学从此走入了社会。当时的实情是,我对读书这等事,已是心生厌倦,再不想继续求学了!这并不是当时父母没有能力再送儿子读书。
记得,笔者最近在桂林某论坛‘人文’栏,刊发有一文,它的题目是:《挑着家什去读书》。此文介绍的,正是本人当时求学的过程。一个12周岁的少年,便要离开爷娘,独自到山外去求学,其个中内情,它并不像笔者在该文里所描写的那样,有自信担当。
毕竟是在偏僻落后的瑶山长大,笔者当时没有见识,不谙世事,而且又是先天生来就性格温弱,胆小怯事。当时山里的学校只开设小学5年级。在小学升初中(当时小学学制是5年,初中2年),我们山里学生,是得到山外一所条件稍好的村校去就读。
从没有离开过爷娘的少年,突然就要独自到山外求学,说实在的,当时笔者是一万个不乐意。但奈何瑶山的实际,在父母苦口婆心地劝说下,笔者才勉强答应到山外去求学。
由于怯性个子又小,在山外求学的两年时间,笔者已饱受山外同学的欺凌,至使先天就有学习优势的我,到得初中2年毕业时,却落了个初升高考试中,瑶山学生倒数第一的差绩。
但这却是当时自己乐见的!因为这样,笔者便可“名正言顺”地,再不要到山外去读书了,也就再不会受那些霸道同学的气了。
父母及亲朋在多次劝说没用后,后来父母也就再不愿理我了,就任由我辍学,在家帮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从14岁辍学,笔者做过放牛娃,到山上去砍过柴火卖;在年龄稍大些后,笔者便跟着父亲到山上,开始学习铲松脂了。
真正令笔者对文化知识渴求,是在笔者进入青春期之后的事。
那个年代没有如今通信发达,瑶山的后生哥追求女朋友,多是得媒人介绍;有思想先进些的青年,在看中了某妹仔后,就用写追求信的方式。笔者当时在写情书时,才发觉自己的文化知识是有多欠缺。
我读书的时候,正值“文化革命”末段高潮时期。那个时候,学校依然是“放下书本闹革命”最红火年月。什么“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之类的批斗会,已是占去了学校太多育才授课时间!
当时,笔者名义上是初中毕业,字虽然是认识几个,可要书写的时候,就只有啃笔头的份了!那时笔者充其量也只能算得上是一个半文盲的角色。
那些年月,瑶山没有任何适合年青人的娱乐方式。由于寂寞,笔者便喜欢到镇上去购买些,当时桂林人出版的期刊回来阅读。像《漓江文艺》、《桂林文学》之类。
在文艺期刊里看多了别人发表的文章,后来,我突然就有别人刊发的文章,“也不过如此”的想法;就有“我也可以写出来”的激情冲动。
一个半文盲,要想写文章,而且写出后还想去投稿。这似乎是太有狂野不自量力意味的。不过,当时我真的不是一时心血来潮。
从18周岁开始学习写作,到25岁在县刊发表第一篇处女作小说,这其中的7年时间,笔者不知写废了多少纸片,度过了多少沉寂漫漫长夜。这些过程是残酷的,这是局外人难以想像和承受的。但是,笔者后来终于还是把它坚持了下来。
自处女作发表后,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的几年时间,我先后在《广西日报》、《广西民族报》、《漓江日报》等,区内公开发行的党报发表作品40多篇,3万多字。这些娇人成绩,是从一个半文盲人的手中做到。那种内心的喜悦之情,是我是时无法用文字来形容的。
由于结婚生子,由于生活压力,后来,笔者在恭城文坛已消声隐迹多年。如今儿女长大,生活压力相对已轻,笔者便想“重操旧业”。
但此时的恭城桂林文坛,早已是今非昔比了!在各路文学大伽的重压下,我们这种“野路”的文字爱好者,是否还会有一席之地?
习文名利不是目的,笔者追求的是心悦、生活充实。尽管前路迷茫,文坛高手云集,但凭借昔日的那一纸证书,凭着一个半文盲永不言弃的信心,我想,未来依然是属于那些勇于挑战强者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