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7-28 22: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桂林市 电信
本帖最后由 翠峰紫阳 于 2012-7-28 22:09 编辑
?周王庙前殿
庙门前石狮
周公 文/摄 周王庙即周渭祠,是恭城人民为纪念北宋监察御史周渭兴建的祠庙。周渭是恭城路口村人,为官清廉,关心民生疾苦,死后被朝庭敕封为“忠祜惠烈王”,恭城当地人称其祠为周王庙或嘉应庙。2006年,恭城县城的周王庙与文、武庙和湖南会馆一起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而位于县城西16公里的西岭乡圩市上,也有一座周王庙,且是桂北各乡镇中唯一的一座祭祀周渭的古庙。
清官周渭是祖先的骄傲,我怀着崇敬之情前去瞻仰。
古庙建在圩市南侧,毗邻着乡政府。其布局、风格大致与县城的周王庙相同。坐西北朝东南,碧翠的西江水如弯弓从西北向东南绕过。主体建构包括大殿、前殿(大门楼)、正殿和后殿,东西两侧有厢房,四围有围墙,大门前50米置有砖木结构的古戏台。距离周王庙200余米处原有武庙一座,附近还有建于明代万历年间高耸的文笔塔。两庙一塔,成鼎足之势,彪炳着瑶乡西岭千秋的人文地脉和钟灵毓秀的山川形胜。
“古戏台和武庙都在上世纪50年代毁了,大殿、正殿也崩塌了,尤其是正殿里的周王木雕塑像,头上一顶御史的乌纱,身着官服,手拿纸扇,端坐在大堂中,脸上挂着笑,活生生的,比县城那个戴九龙巾王冠的周王更传神!可惜在文革前被人放火烧去了!” 西岭街年届八旬的朱维松老人叹气说。
来到古庙的前殿门口,数株千年古樟如巨伞遮了天日,大门石阶下蹲伏着一对石狮。一雌一雄,狮身高约2.5米,圆耳怒目大口,仿佛在嘶叫发威,一只幼狮在低头吮着母狮的奶头。石座上镌刻一行字:“光绪二十年(1894年)仲夏”,正是甲午海战爆发之际,西岭乡民在庙门前立此巨狮,雄狮怒吼,是期盼着周王显灵护国吧。
走进重檐歇山式的大门楼,穿过天井,断壁残垣杂草满庭院,几个棱形的石础散落在草丛里。庙壁上有一块嘉庆十三年的碑刻《新建嘉应庙碑记》,表明该庙应建于公元1808年,迄今204年,比恭城县城的周王庙晚了330年。
后殿中也仅剩下几根楹柱,但主梁斗拱下两边雕饰精美的巨大蝙蝠仍显出峥嵘的气势来。
朱老回忆说:自建庙以来,逢子卯午酉之年三年一届会期,在元宵节打太平醮。抬周王公出游,走一段路摆个“码头”,祭供三牲果品,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在武庙前抢花炮,在庙前戏台连唱几天几夜的戏。那戏台起得雕梁画栋的,周围种了梧桐树,旁边有鱼塘,锣鼓响亮回声好,远近三五里都听得见。最闹热是抗战胜利后那年元宵,从正月十一起,接着唱了6天6夜的戏。湖南的祁剧团,桂林和平乐的桂剧团和戏班子都来了。到处张灯结彩,圩市上扎了松门,从周王庙到河边街上一里多路搭了凉棚。恭城各地、湖南江永与桂林、平乐、钟山、八步等地的群众三四万人都来赶会期,打醮游行的队伍有1公里多长,沿路舞龙舞狮还放了花灯。
老百姓如此崇敬周王,因他是个清官,能保我一方安宁。朱老眯了眼说了两个故事:
大约在1920年吧,西岭与恭城的商家做生意结仇,在恭城街上打伤了人。恭城的商家请了团丁来洗劫西岭。上千人马到了距西岭圩2公里的费村山脚下,霎时满天阴霾,山岭间草树摇动,黑影重重如同埋伏了千军万马。西岭自卫队忽然开枪,撂倒了一个骑马的。这枪一响犹如当阳长坂坡张飞的一声怒吼,“有埋伏!”大队人马落荒而逃,西岭幸得躲过一难。
1944年11月,国军一部进驻西岭。日军飞机在西岭上空盘旋,欲炸圩市。据说此时周王公又把手中扇子一摇,把敌机扇到一里多远的桑园垌和毛家山一带,扔下3颗臭弹——— 一颗也没响,西岭人又躲过了一劫。 哈哈!我笑道:还是周王庙前老戏台上那副对子说得好:“西江词调皆成戏,岭树烟霞尽落台。”这嵌名联把“西岭戏台”四字巧妙藏入联中,千古奇联啊。而今繁华成了往事,周王庙也在1986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为后人总是惦记着清官大老爷的。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