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的后40年里,肖像摄影在欧洲工业化进程慢的国家扩张更快,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包括澳大利亚、印度、中国、南美各国等地区也迅速发展。商业摄影工作室服务于各个阶层的客户,因此,这些作品不仅仅记录了人物的面相,也揭示了社会状态。 丹麦摄影师海因里希•滕尼斯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一直在丹麦的奥尔堡工作,拍摄了约750幅不同职业的人穿着工作服、手持工具的劳动人民肖像。尽管这些照片拍摄于影棚内,姿势很正式,但却揭示了人物的生存状态。 《四个年轻的铁匠》,海因里希•滕尼斯,约1881年,现代银盐工艺。
波兰摄影师阿维特•舒伯特用相机传递爱国情感,他为妻子拍摄的肖像不同于其他影棚的肖像作品。他的妻子身着本土服饰,通常被制作成名片格式照片卖给旅游者,作品中流露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阿米莉亚•舒伯特》,阿维特•舒伯特,约1875年,蛋白印相。
此外,肖像摄影的发展也推动了探险潮的兴起,一些边远城市的摄影工作室逐步面向美洲本土人。在南美洲,巴西籍著名摄影师马克•费雷于19世纪70年代前往亚马逊热带雨林探险,拍下了大量亚马逊地区的印第安人肖像。同时,澳大利亚的摄影工作室也拍摄了很多土著居民的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