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闻网记者 唐正芳 通讯员 李振杰 文/图
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如今在恭城西岭乡费村的大岭山屯也有一位愚公――李春明,他在大石山中找到“金饭碗”――撬开石头种桃树,不仅自己致富,还带动周围农户种桃,形成万亩桃园。每当春天来临,大岭山漫山红遍,花香袭人。李春明因此获得“首届广西十大绿色人物”的光荣称号。4月下旬,记者探访了李春明和他的桃花山。
撬开石缝种桃树
“有女莫嫁大岭山,吃水也要打算盘,出门三步山坡陡,红薯包谷度三餐”,这是大岭山屯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真实写照。大岭山屯属于喀斯特山区村,石漠化严重,十年九旱,人多地少,贫困落后
穷则思变。1992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李春明和村里几个年轻人一起喝油茶闲聊如何致富,说到山上有几棵野生的桃树,不管年景如何,一棵树每年都有几百斤的收成,桃子的味道也好,还吸引了外地客商来收购。
“能不能在石山上多种一些呢?”“桃树能在石缝里长,秋旱的时候,桃子早已熟了。”“野生桃树都有那么多果子,如果是人工种,产量肯定高”……
几个人热烈地议论着,同时算了笔账:每公斤桃子可以卖到1~1.2元的价钱,卖1公斤桃可以买回1公斤的大米,种一亩桃树最少有2000公斤的收成,比种红薯、玉米强多了。李春明心里悄悄地留意了。
当年冬天,李春明率先在石山上开荒,烧掉乱草和荆棘,露出峥嵘的乱石,他将大石山区农民专用的工具――“踏犁”(用脚踩下去,再用力撬起来)踩进石缝,撬起碎石,把碎石垒在坡上,再挖出一个个小土坑种桃树。大岭山屯是“八分石头两分土”,有“粒土赛珍珠”之说。不少能够挖出坑的地方,没有足够的土壤,李春明就从其他挖不了坑的石窝中取来土。冬天的桂北山区,气温常常在零摄氏度以下,不管是手扶踏犁还是搬石砌墙,不一会手就冻僵了。
做得久了,李春明的手都开裂了,手背肿得像面包,疼痛难忍,他涂上防冻膏继续干。1994年春节前,他用镰刀去开荒,不听使唤的手将镰刀挥向了自己的脚,顿时血流如注,缝了4针。一个星期拆线后,他一瘸一拐又山了
同村的老人看到他这样,说:“你是不是穷疯了?这样的地方还能种活桃树?简直是白费心机。”李春明没有放在心上,一心只想着如何撬石更省事、哪里有土可以挑。
今年4月20日,记者来到他的石山桃园,看到园子周边都是用大块的石头垒砌的,不禁肃然起敬。走上台阶进入桃园,更令人感到震撼:一棵棵粗壮的桃树长在狭窄的石头缝里,地面全是巨大的石板.陪同采访的恭城宣传部工作人员说,曾有一位领导看到此情景,独自一人坐在石板上沉思了半个小时,“让桃花开在石板上”的桃园,让他看到了群众无穷的智慧和穷则思变的力量
一树带来众山春
1993年春天李春明一共种了5亩红花桃。1995年夏天就收成了,桃子又大又甜,一上市就卖出了1.6~2元/公斤的好价钱,每亩收入在1000元以上
李春明的成功鼓舞了全村人。当时说他“穷疯了”的老人,见到他就竖起大拇指:“这事你办成了,还是你聪明。”村民们等不及了,纷纷上山开荒、撬石挖坑,甚至连70多岁的老人都上山去了。大家都知道,种桃要赶季节,晚了又得等明年了。
他们照着李春明的做法,用钢钎、踏犁把乱石撬出来,或将大块的石头打碎搬走,从别处挑来泥土或农家肥填进树坑里。李春明回忆说,为了保证树坑距离,有时一个坑要撬开近1吨的石头。他们村撬起的大石如果垒成1米高的墙,有5公里多的长度。
在李春明带领下,几年来,当地村民用最简单的工具开山,种下1400多亩桃树,户均达到40多亩,把荒山石岭变成了连片桃林。
种桃也要讲技术。李春明把自己积累的实践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乡亲们,还组织村民参加县、乡的培训班,学习桃树和李树的种植技术,村民邹存斌家种有8亩桃树,由于不懂技术,年产量不到1.5万公斤,不及别家的一半。李春明告诉他如何育苗、怎么管理,还现场指导:挂果多了并不是好事,要适当地摘掉一些;要摘朝上的果,留下朝下的果;无用的枝要剪掉……经他指点的果园当年产量达2.5万多公斤,邹存斌也成了种植大户
邹先明初中毕业时,父亲年纪大了,果树就由他来管理,由于年轻没经验,果园收成很差。李春明指点他:品种不能单一,早熟 中熟、晚熟的各种一些;不单种桃、也要种李。几年的言传身教使邹先明快速成长为种桃老手,不仅家里盖起了3层楼房,还娶了富裕乡镇的女孩做老婆
“只有大家富了,才是真正的好。”在李春明的带领下,2011年全屯桃李总产量达65万公斤,人均有果5000公斤,仅水果一项人均收入就达6000多元。李春明算了一笔账:种桃16年,桃子为这个只有34户人家的村屯带来了1300万元的纯收入。
修路建房搞旅游
桃子丰收了,如何挑下山又成了难题。当时果园到屯有一条长3公里的石阶路,是当地人祖祖辈辈下山的主要通道,荆棘丛丛、乱石密布,即使是青壮男子,一天也挑不下百来公斤的果,每家都有1万公斤以上,只好把嫁出去的女儿和女婿喊回来帮忙。
李春明认为,如果不修路,全村辛苦多年的成果就会付诸东流,于是带头提议集资修路。“先按人口每人20元集资,钱不多,村民能接受,用完了再集”。1997年,全屯人用了一个冬天来修路,共集资5次,村里140多名男女老少齐上阵。1997年6月18日是桃李采摘第一天,当第一辆满载桃子的卡车从山上开到屯里时,村民们都燃起鞭炮庆贺。
大家口袋里有钱了,李春明又开始谋划建新村。1998年在他的提议下,村民将老房子全部拆掉,按统一规划建房。如今全村34户全部住上了小洋楼,还修了排污沟、公厕、垃圾池、沼气池等。
4月20日下午,记者来到该村时,看到广场、凉亭、草坪、健身区、幼儿园、敬老院应有尽有,街道十分干净。站在大岭山上俯瞰,眼中是一幅秀美村居图:宽敞的村道两边,绿树掩映楼房,山上桃树青果累累。
当然,最养眼的还是每年春天桃花开时。从2003年开始,大岭山每年都举行桃花节,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停放的自驾车有时绵延5公里。
李春明说,桃花节成了该村另一项主要收入。村里家家是饭店、户户摆小摊。游客来这里看桃花、吃土鸡、买土特产。以李春明家为例,今年桃花节期间,他家接待客人20多桌,收入5000多元。收入最多的是李春冬家,20天赚了3万多元。
鉴于李春明为当地石漠化治理、带领村民致富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经过网友长达1年多的投票,环保等多个部门将2010年度“广西十大绿色人物”的称号授予了他。前不久,他从南宁领回了这块用辛勤和汗水换来的牌匾。
来源: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