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夏至,一年中最高温就要到来了。炎炎烈日,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均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这时,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要注意防晒避暑,以免晒伤或发生中暑。 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指高温环境下由于热量蓄积在人体不能有效散发,导致水盐代谢紊乱等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气温过高、湿度大、风速小、体弱、劳动强度过大和时间过长等都易诱发中暑。 哪些人群易中暑 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或者在高温环境下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劳动者,以及睡眠不足者、儿童等都是容易中暑的群体。老年人由于汗腺萎缩、循环系统功能减退,比较容易在炎热及湿度较大的环境下发生中暑。孕妇由于消耗大,也容易出现中暑的情况。 中暑的表现 如果夏季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体温升高、全身无力等症状,那么您很有可能是中暑了。重者既有以上症状,同时可能伴有体温38摄氏度以上,面色潮红,呕吐、血压下降、昏倒痉挛,皮肤干燥无汗、体温40摄氏度以上等症状。这是重症中暑,需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中暑的急救处理 一旦发生中暑,应及时对症处理,可很快恢复。应迅速脱离高温环境,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平卧休息,给予含盐清凉饮料或含食盐0.1%~0.3%的凉开水,用凉水或酒精擦身。必要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严重者立即送医院抢救。 面对嚣张的高温,我们该如何做好预防? 一、要科学调整安排工作时间,暂停中午12时至下午4时高温时段的户外工作。 二、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如果开空调,温度设定在26℃—27℃左右为宜;如果办公室用的中央空调,而温度设定又很低,最好喝些温水提高体温。对于长时间待在空调房的上班族,则应该时常站起来动一动,不要频繁地进出空调房与非空调房之间。如果家里没有空调或降温电器,则可在室内放一盆水,避免脱水;同时还不忘天天换水,避免滋生细菌。 三、要加强补水,补水方法宜少量多次。在吃冰冷食物时,最好先在口中含一会儿,既能帮助降温,也能让消化系统免受突然冲击。 四、防暑也要除湿,夏季出汗后,要清洗体表汗液。 五、注意营养。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反而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多的食物。高温作业时应根据供给情况尽量多吃含钾食物,比如海带、豆制品、紫菜、土豆、西瓜、香蕉等。 六、三餐安排在休息起床后、上班前或下班后1~2小时,以适应劳动后食欲较差的状况。饮食烹调时适当用凉拌菜,多用酸味或辛辣调味品。饭前最好喝一些菜汤以提高食欲。 七、是注意防晒。夏季出门最好打起遮阳伞,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好防晒霜。随身携带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最后,老人需要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