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恭城】恭城谚语拾趣
栗木的妹仔家家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士讲一方话。
恭城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
东融西合,南接北纳,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恭城官话。
而谚语无疑是恭城官话中的奇葩,闪耀着智慧之光。
恭城土俗,油茶泡粥(音:zu)。
油茶是老少皆宜的美食,已被广西列入非物质文化名录。
由于打油茶时,第一杯、第二杯、第三杯的味道有些差异,
于是就有了“头杯苦,二杯甲(涩),三杯才是好油茶”的谚语。
油茶往往要趁热吃,不宜久放,更不宜用陶罐存放,因为“油茶进了罐,味道克(去)一半”。
恭城人爱用辣椒炒鱼仔,香辣可口,撩人食欲,常常出现“鱼仔送饭,鼎锅刮烂”的现象。
小时候生活艰苦,没有米糊,更没有牛奶,
用可以当镜子的粥来喂小孩,经不起饿,用干饭来喂小孩,
一是不经常有饭吃,二是饭太干,难以下咽。
聪明的妈妈就就将粥和饭搅拌在一起喂小孩吃,
一边喂,还一边安慰道:“饭捞(搅拌)粥(音:zu),吃了肥奴奴(胖)”。
恭城人为人谦恭,热情好客,
三朋四友经常聚在一起聚会
,菜里偶尔会有泥沙或者头发什么的,
主人会一脸的愧疚,而客人们就会打趣说:
“两眼不见为干净”“不干不净吃了没病,麻麻糊糊吃了生肉”等话,
主客之间的尴尬就会很快消除了.
过去,大米普遍不够吃,经常用芋头、红薯等杂粮来补充,
一旦吃到坏芋头、坏红薯就很倒胃口,很多地方就有“坏芋头香棕粑,坏红薯狗不叉(吃)”的说法。
现在的人普遍知道狗肉是美食。
但在恭城传统的酒宴上,狗肉是不上席的,
甚至有人把吃狗肉的人与“偷鸡摸狗”的人混为一谈,
一般人都有“狗肉好吃名声丑”顾虑。但吃饭也要讲科学,
“吃了就睡,肠子翻过背”,对身体不好;到他人家里吃饭还得注意礼貌,
不提倡“吃了就走,等于喂狗”,这样做,主人是不高兴的。
过去,在缺乏气象预报的情况下,
“靠天吃饭”成了农民们无奈的叹息。
在长期的劳动中,一些有心人总结并积累了一些气象谚语,
用以指导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如“早上地盖雾,尽管洗衣裤”,
就是告知人们,早上看到大雾弥漫时,不要惊慌,下午肯定是一个好天气,不妨继续洗衣裤;
“早晨红雨夜红晴”,就是告知大家,
早上起来看到满天的红霞,天很快就会下雨了,
而傍晚时分满天红霞,第二天就是一个好天气;
“雷公先唱歌,有雨就不多”,
就是告诉人们,山雨欲来雷先响,就不要太紧张,
即使下雨也下不久,雨量也不大,还经常可以看见彩虹呢!
“蚂蚁搬家,大雨哗啦”,看到蚂蚁从低处往高处搬家,
近期必定会有大雨天气出现,人们就应该做好相应的防涝准备了;
“小寒大寒,冷水结成团”,到了小寒大寒这两个节气,河水就会结冰了,人们应该尽快做好御寒准备。
恭城人勤奋朴实,有开拓创新精神,
先辈们经常告诫后辈们“吃不穷,穿不穷,没有打算一世穷”,
做人要有志气,“求人不如求自己,跌跤不如自己起”,
“好男儿不吃分家饭,好女儿不穿嫁时衣”,
要靠自己的劳动换来幸福生活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
经过努力总是会有收获的,“人穷不过世,雨落不过天”嘛!
当然,有了成绩也不要瞧不起人,更不要欺负人,
“能量七十公,莫量鼻涕浓(小把爷)”,
谁敢说他们长大后不是栋梁之材啊!
与人为善,与邻为友,“打屁人松赏(舒服),逗恼人脸胖(脸变灰色)”,
做了损人利己的事,对方当然就不会给你好脸色看的;
做人不要太贪心,“猪来穷,狗来富,猫仔进屋守仓库”,
遇到猪进屋这种事,要及时送还他人,免得吃官司,“偷鸡不成蚀把米”;
人活在世上,应该多做善事,少做缺德事,才会“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
恭城人崇尚勤耕苦读,对子女的管教比较严,
普遍认为“小时不补,大了烂尺五”,衣服上的一个小洞,如不及时缝补好,
过一段时间就会烂成一尺五的大洞,想缝补都来不及了,教育小孩何尝不是如此啊!
“小时偷针,大了偷金”,这样的教训尤其深刻。
当然,做人也不要太老实,要善于用脑子,“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有的青年人恋爱时爱朝三暮四,前辈们就会劝告他们不要“东选西选,选得一个烂灯盏”,看准了就要及时确定关系,免得夜长梦多,并提醒女孩子结婚后不要见异思迁,“这山还望那山高”,“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着狐狸满山走”,少讲多做,言多必失,“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男人嘴大吃天下,女人嘴大当叫化(叫化子)”,否则,就会遭丈夫唾弃,遭他人讨厌,没有好日子过。
穷人家过日子,难免要与他人打交道,特别要处理好与邻里的关系,“远亲不如近邻”嘛!平时说话、做事不要太随便,“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避免发生误解,“话不投机半句多”;相互之间借些农具什么的,也是常有的事。但“锄头刮子不怕借,就怕黄泥沤过夜”,农具用完后,就要及时洗干净,否则就会生锈。
恭城县嘉会乡一带,冬天的风特别大,特别冷,过去要骑自行车或者步行去,因此,长辈都要提醒一句“不穿棉衣棉裤,莫走白羊马路”。
还有用“大字黑墨墨,小字认不得”来形容一个人没有文化,用“上山容易下山难”来形容爬山的境况,也是很贴切的,用“辣椒无补,两头受苦”来表达吃辣椒后的情景再也恰当不过了。
当然,在众多的谚语中,也有一些带封建、宿命的谚语。如“油耳读书,糠耳养猪”,油性耳朵的人生来就是读书的料,干性耳朵的人生来就是养猪的命,头上的头发“一旋龙,二旋虎,三旋就是大牛牯”,有三个“旋”的,生来就是大牛牯一样的蠢人,手指上的螺纹“一螺穷,二螺富,三螺熬酒磨豆腐,四螺开当铺,五螺读诗书”,“送仔读书,不如送仔赶圩”等,显然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作为调侃之用也就罢了,哪能登大雅之堂啊!
|